少儿影视教育:认清误区才能寻求突破
http://www.cflac.org.cn    2010-02-09    作者:郑欢欢    来源:中国艺术报

    少儿影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教育观念、内容、方法、课程体系建设等诸多教育本体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和民族、国家共同参与的事业。如何创建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影视接受特征以及审美认知趣味的少儿影视教育体系?结合当前实际,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加强“少儿院线”建设

    长期以来,主流院线很少安排以少年儿童为受众目标的影片。当前我国少儿有组织地观看影视作品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学校开展的影视教育课,即文件规定的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观看2次优秀影片;二是专门的“少儿院线”,我国2004年开始进行该项尝试,当时率先推出了上海联合教育院线和中影校园电影院线;三是电影频道2004年开设的少儿影院播映平台,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各地要把收看少儿影院栏目与学校的德育课、艺术教育课等内容结合起来;四是公益运作渠道,如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各地开展的主题放映活动,中华爱子影视协会等公益性民间团体开展的义务放映活动;五是企业运作渠道,如开展电影课实践的北京千万代基础教育科技中心、要“把世界上最好的影片献给孩子”的三辰影库影像出版社、经营气囊式流动影院的河南濮阳市纪元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

    由于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培养目标的压力,以及对影视教育价值认识与实践探索的不足,作为必修课的影视教育课在各地发展很不均衡,有开展比较好的,也有因课业负担、收费问题等原因而萎缩的,有的地方甚至还是空白。少儿影院栏目在周末播出,学生收看主要还是靠自觉,因此难以真正成为学校影视教育资源。而各种形式的公益放映和企业化运作方式,其受益面非常有限。要解决中小学生观影难题,专门的“少儿院线”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我国早在2004年就着手进行“少儿院线”的建设,然而至今没能在更大范围内普及推广。既然我国已将少儿影视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轨道,如果能将区域性的“少儿院线”建设同时纳入政策要求范围,把“少儿院线”当作少儿观影的主渠道来建设,相信才能从根本上配合我国少儿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必修课这一政策的实施。

    打破“看电影—受教育”模式

    目前我们在少儿影视教育上存在一些观念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儿童观看影视作品应该是无师自通的,根本用不着“教育”。其实,任何人的感官在与媒介的互动中都会遇到能力的挑战。培养儿童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儿童电影电视媒介的能力,引导孩子体验电影电视艺术的魅力,都是我们“教”孩子看电影、看电视的内容,也是提升儿童影视媒介素养的基本要求。还有一种观念,认为看电影就是“受教育”,因此常常倾向于选择“有意义”的作品,少儿影视教育也就难免落入“看电影—受教育”的简单模式。比如,过于偏重主题思想教育,以教师的设问来代替学生的自由思考,以过多的讲述和灌输来代替孩子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等。这样的教育使得儿童渐渐形成了一种线性思维方式,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路径都有因有果、僵化教条。由此,影视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被遮蔽,学校的艺术教育因此缺乏创新,更导致少年儿童对接受影视教育失去兴趣。

    教师在学校影视教育中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过笔者在对一些施教案例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中,觉得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例如,某教师在播放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的过程中,在一旁进行了30次“随播解说”:“粉笔计算着用,说明什么?”“讲台三条腿,说明什么?”“学生打闹也不制止,说明什么?”——如此“解说”使学生的个人反应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观影体验严重被干扰,而“看电影—受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教师的问题设置上也暴露无疑。这样的做法显然与影视教育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对于直接从事少儿影视教育的教师,笔者建议树立以下基本理念和策略:将培养学生观影的态度、兴趣和习惯视为影视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与观影心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安排上有所体现。引导学生在观影过程中体验和领悟作品本身,而不是仅仅关注观看的结果;观看影视作品不单纯以获得资讯、进行道德建设或修复为目的,应该同样重视作品在陶冶性情、丰富心灵感受、获得美感、享受情趣和快乐等方面的意义;重视影视作品的类型特征,依据不同类型的艺术形态和特征确立教学的重点;确认学生是观影的主体,同时明确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发展欣赏、理解影视作品的能力;了解观影是个人化的体验,学生个人的反应应该得到尊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个人的观影体会和经验,重视启发、组织展开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鼓励学生在态度严肃的情况下,运用分析的眼光来评价作品;鼓励学生提问题,而不是由教师问问题和等待特定的答案;避免过多的课堂教学环节,以免中断、干扰学生的阅读欣赏过程;用与学生分享的方式,表达教师自己个人对作品的观赏体验;在影视教育实践中,避免教学的程式化,注重调整并寻找新策略;影视教育教学的评估应该不同于一般课程学习的评估;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影视文化素养,积累丰富的观赏影视作品的经验,具备组织学生开展影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技巧等。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