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在福州举行
http://www.cflac.org.cn     2010-02-09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海峡两岸中华情 民间艺术嘉年华

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福建省文联主办的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在福州盛大举行

    1月31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福建省文联主办,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民协、福建省民协、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承办的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在福州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和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国忠,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美香,副省长兼福州市市长苏增添,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张帆,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曹德信,原省委副书记黄瑞霖,原副省长潘心城等福建省领导以及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周雪静等主办方、承办方领导出席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台湾亲民党中央委员谢章捷,台湾新党秘书长李胜峰以及何岚菁、罗哲文、黄永川、范迪安、许怀中、林德冠、向云驹、吕军等海峡两岸政界、文化界代表。开幕式由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范碧云主持。

    孙家正宣布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开幕。

    唐国忠、罗杨、李胜峰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活动于2月6日落幕。

圆一个团圆梦

罗杨(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今天,对于两岸的民间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跨过了辽阔的海峡,两岸的民间艺术家相聚在美丽的福州,“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手拉手、心连心,共抒中华情,共同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展现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重温历史长河中的闪亮记忆,演绎两岸同胞的手足深情。

    对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来说,始终有着“同在一轮明月下,同在一道海峡边”的深厚情感。无论经历了怎样的阻隔,总会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无论是遇到了怎样的分离,总会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情结;无论是面对了怎样的障碍,总会有“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情愫。说到底,这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文化。文化是不会被摧毁的,因为它的根扎在民间。中华民族经历的灾难不比别的民族少,但是为什么一直能延续下来,就在于她的文化血脉没有断。两岸民间艺术家的心灵始终息息相通,民间艺术的渊源始终一脉相承,民间艺术的发展道路始终密切相连,民间艺术的当代风貌始终同出一辙,民间艺术的交流始终相得益彰。

    衷心希望通过这次两岸民间艺术的嘉年华,搭建一个两岸民间艺术交流展示的新平台,开辟一条携手合作的新渠道,营造一个和谐共赢的新天地,实现一个伟大民族的团圆梦。让我们踏着时代的旋律共同起舞、合着和谐的节拍共同歌唱,以生命和灵魂共同谱写两岸民间艺术的新篇章,在狂欢的节日里度过一个圆满美妙、精彩难忘的聚会。

在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

唐国忠(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在这喜迎新春佳节的美好日子里,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家们相聚在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参加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活动,共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与魅力,共同分享两岸民间艺术的精彩与欢乐。我代表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对本次活动的隆重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两岸民间艺术家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活动,以加深两岸同胞相互了解、让两岸文化薪火传承为宗旨,以两岸民间艺术的盛宴、两岸人民欢乐的节日为主题,汇集了两岸众多民间艺术形式和成果,吸引了两岸众多民间艺术家和民间艺术爱好者参加,为展示两岸民间艺术同样的文脉不一样的色彩、同样的传承不一样的风情搭建了新的平台,为推动两岸传递中华文明薪火、传承优秀民间艺术、加强两岸民间往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新的舞台。

    民间艺术生于民间、兴于民间,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息息相通,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传承的文化艺术,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宝贵结晶。闽台一衣带水,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台湾同胞80%祖籍地在福建,闽南人的后裔是台湾最大的社会群体,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仰、闽都文化等深深扎根于台湾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一脉相承的闽台民间艺术,承载着闽台人民的文化根基,凝聚着闽台人民的文化情结,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

    当前,两岸同胞大交流方兴未艾,两岸各界大合作势不可挡,两岸关系大发展前景光明。特别是去年5月14日,国务院全文颁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两岸文化特别是闽台文化交流合作迎来了新的春天。

    这次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活动的举办,得到了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得到了台湾文化业界特别是台湾新世纪文化艺术协会、台湾中华印石艺术收藏协会的热情响应和积极参与。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对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各界对繁荣发展中华优秀民间艺术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坚持传统与开放结合、继承与创新统一、专业与业余并重,大力发展具有海西特色、海西风格、海西气派的优秀民间文艺,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繁荣两岸民间艺术,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文化纽带作出应有贡献。

开垦两岸交流的新园地

李胜峰(台湾新党秘书长)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充满魅力的福州,参加两岸民间艺术交流的盛会。这是一个值得期望的大活动。两岸虽然存在政治的隔阂,但共同流淌着的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不可分割的,延续我们民族血脉最重要的就是文化。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盛会可以建构一个两岸之间文化、艺术交流的新平台;我们期待,通过研讨和交流,让两岸文艺界的朋友相互激荡思想,建立一个开放的观念空间;我们也很期待,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两岸政界和艺术界的朋友,以文会友,开垦一个交流的新园地。这样的期待,已经好久好久了,终于能够在福州举办的嘉年华里实现了,我们的内心充满着喜悦。

    稍微留意就可以看出,主办单位费了怎样的心思:既有静态性的研讨会,还有动态性的民间艺术展演,很多杰出的文化界精英也都聚集于此。比如,来自台湾的曾永义教授是戏曲界的权威,陈义一教授是台湾史学界值得尊敬的学者,黄永川馆长更不用说,是台湾艺术界的领头羊。我也很幸运地坐在大陆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身边,在台湾我们是久仰其大名。

    这么多优秀的文艺界朋友能够聚集在这里,我们真的期待碰撞出一个辉煌的文化交流成果。我们还有更大的期待,这次打破政治隔离的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先在福州举行,我们希望台湾今年的参加是为了以后能够在台湾举办,我们期待这样的愿望实现的时候。

    感谢这次活动的主办单位以及所有文艺界的朋友,来自台湾的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来自祖国同胞的深厚情谊,感受到来自中华大地的深厚情谊,对于你们的热情接待再次表示感谢。活动为台湾艺术界的朋友提供这么好的表现平台,让大家都可以欣赏得到,也恳请各位批评指正。让我们在这个交流平台上,携起手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双园竞秀 两岸情深

——记台北板桥林家花园和厦门菽庄花园

罗哲文(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建筑与园艺工程高度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传统居住、休闲、观赏、文学艺术等综合营造的艺术空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重要的古典园林已被国家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具有重大价值的皇家和私家园林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定批准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我曾五次访台湾,多次游厦门,每到两地都会被两处具有浓郁中华民族文化的近代传统园林所吸引。更为引人注意的是这两处园林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可称得上是姐妹同胞,两岸争丽。它们便是台湾省台北县板桥林维源邸林家花园和福建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

    台北板桥林家花园

    林家原籍是福建漳州龙溪。大约在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的时候,其第一代始祖林应寅来到台湾,因其为一读书人,无路仕途,不久返回,但将其子林平侯留在台湾,受雇于米行之中。由于林平侯的刻苦和经商才能,逐渐有所积蓄,自立经营米盐生意,后来又大为发展,拥有大量船只,往返闽台南洋之间进行贸易,并购买土地,招佃开垦,终于成为当时台湾的首富。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林平侯去世以后,其子孙继承了他这份既经商致富又与官府有缘的世家,其子林国华、林国芳兄弟及孙林维让、林维源兄弟继承祖业,最后选定在板桥兴建这座号称“大厝九色五,三落百二门”的豪华住宅和一座规模宏大、布局精美的宅第园林。宅第和园林的占地面积共达5万多平方米,几乎占了板桥镇的一半,可见其规模之大。

    这一名园的次第经营,不计从乾隆年间林氏来台经商致富积累经济的阶段,自19世纪50年代咸丰年间开始在板桥兴建豪华大厝(宅第)时算起,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建成所谓五落大厝(五进宅第)时为止,历时30多年,可见这一园林是长期筹划,不断经营完善的。

    自1895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台湾之后,林氏家族部分迁回了福建,宅园逐渐荒废。二战之后,台湾虽回归了祖国,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台湾政府无暇顾及,林氏后人也无力修复,园林不断荒废。随着台湾经济的逐渐发展,几十年来在各界人士的呼吁下,各有关当局共同努力,迁出了园内一百多户居民,并得到林氏后裔林柏寿先生的响应,捐出花园,由政府进行修复,于1982年开工,历时4年多,于1986年年底竣工,正式向公众开放。

    福建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在我国众多的私家古典园林中,可称得上是一朵晚出的奇花。它不仅继承了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优秀传统,而且与台湾省台北县板桥林家花园有着特殊的历史关系。两个园林虽然分隔在海峡两岸,但大海隔不断历史文化的亲缘。

    菽庄花园的造园历史,反映了近百年来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可以说,没有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也就没有这座花园的出现。这座花园的主人林尔嘉是台湾首富林维源之后,从小生长在板桥花园之中,这座花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后来,林家举家搬往厦门,林尔嘉在继承了父业之后,时刻不忘他在台北生活多年的板桥旧居,尤其是那座精美的住宅园林。于是他便在厦门鼓浪屿海边选择了草仔山山坡之下与海湾小港之间的一片空地,仿板桥旧居宅园,修建了这座园林。

    此园的兴造原因,主要是主人的思乡怀旧,他的故居被日本帝国主义所侵占,不可能回去,但又念念不忘。正如铭刻所记的“东望故园,辄萦梦寐”,并且把厦门作为侨居之地,可见其思念家园之情绪。为了怀念故园,所以他“手自经营”,自己来进行构思规划。当然他也请了一些高明匠师、能工巧匠来实地经营操作,但主要的布局和设计都是由他定夺的。

海峡两岸民间艺术交流的省思

黄永川(原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

    隔阂了一甲子的两岸关系,自从1987年开放探亲以来逐渐解冻,其间从被动到主动,从单向到双向,从片面到多面,从非正式到准正式,至今每年上千万人次的互访交流的蓬勃景象,令人不敢想像。尽管政治军事的对立仍然存在,但两岸人民同文同种的事实,普遍理解到惟有交流才能使局势变得更美好,惟有交流才能摒除偏见,经此而共创双赢已是两岸人士共同的愿望与期待。

    正因为这个期待,再检视现阶段两岸同胞的互动交流热情确实比以往更为强烈,交流的条件也比以往更加成熟。在项目上包括两岸旅游、民间文化交流等,其地域遍及大陆各省;而福建因地缘血缘与信仰等因素,关系更为密切。近来大陆方面不断鼓励福建居民赴“金马游”,争取赴台旅游率先向福建开放,并计划将福州设成两岸人民双向往来的中转城市,颇能迎合时势需要,为民间文化交流工作起立竿见影之效。

    所谓“民间艺术”,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而言,概念上常与“民俗”同义,指蒙昧人或是没经教育洗礼或无学问阶级的人的生活表现及其传袭知识而言,属民俗学的研究范围;沿用至今,则指民间流传的知识范围,其内容包括民间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说故事、技艺游戏、美术工艺、歌谣俚语等,即孙中山先生所谓“天然力”形成的核心部分,是最熟悉、最亲切,也最易感通的表现形式。

    本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的举办,利用春节前浓厚的民俗气氛,最能令人感受民俗的情愫,体验民俗艺术特有的氛围与张力,效果最为可亲。实则,正如前面所述,民间艺术包罗万象,除先前举办过的宗教信仰、美术工艺、戏剧音乐及各种杂耍游艺之外,其他如岁时节庆的生活礼节、祭祀、生育,乃至建筑、衣饰、饮食、交通、武艺、谋生工具等等均可逐一展开,相互观摩。

    总之,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包罗万象,是最易感通的活动形式之一,现今已活跃于两岸互助的精神之中。本人除感佩主办者的远见,以它作为切入点,扩大举办此次嘉年华活动,其成功是可以预期的。而活动背后的意义更是不容小觑,也期待未来此类活动的持续发展之余,在过程中畅通交流渠道,努力思考个中的经营理念,重视并珍视此些珍贵资料的保存、研究、发表、与共享。

展广阔风情 写中国故事

——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侧记

    1月31日上午,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福州市三坊七巷内乐声悠扬。风雨亭前,福州三山民乐团正在现场演奏富有本土特色的十番音乐与禅和音乐。据了解,福州十番音乐有300多年历史,因用五种管弦乐配双数成十种乐器演奏而得名,讲究演奏形式,有固定的曲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禅和音乐属于“佛曲”,在福州流传至今有100多年历史,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别具风情的音乐世界中,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正式拉开了帷幕。

    来自台湾原缘文化艺术团、台北民族舞团、台湾威鸿国际传艺中心以及河南、贵州、江西和福州南平、漳州、三明等地共11支民间艺术表演团队依次亮相,以踩街表演的形式向与会嘉宾和广大观众献上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节目,展示了中国广阔地域的风土人情:宝岛台湾的古风古韵,中原河南的刚健热烈,多彩贵州的万种风情以及魅力福建的千姿百态。“这是一次规模盛大的民间艺术交流会,令人印象深刻。”一位来自台湾的学者感慨地说,“踩街表演给人的感觉非常真实震撼,一点也不做作,很能体现民间文化的特色。”福建沙县肩膀戏表演队的《猪八戒巡山》诙谐生动,台湾原住民原缘文化艺术团的《抬轿子》热情奔放,河南开封锣鼓队的《开封盘鼓》阳刚雄浑……其中,台湾原缘文化艺术团还曾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精彩的踩街表演也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这次打破政治隔阂的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先在福州举行,我们希望台湾今年的参加是为了以后能够在台湾举办,我们期待这样的愿望实现的时候。”在开幕式现场,台湾新党秘书长李胜峰这样表达自己的愿望。当天下午举行的海峡两岸民间文化名家讲坛上,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原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分别作题为《双园竞秀 两岸情深——记台北板桥林家花园和厦门菽庄花园》《海峡两岸民间艺术交流的省思》的主题发言。罗哲文说:“两岸同根同源,文化上也一脉相承,特别表现在民间文化层面上,更是不可动摇。两岸的文化交流很有意义,我们期待以后多开展这样的交流活动。”黄永川也表示:“民间艺术的感染力大,沟通性强,覆盖面广,易于互通和理解,是最美好的表现手段。相信通过此次民间文化交流,台闽两地人民发挥优势,互相学习,海峡两岸未来的交流一定会更加紧密和深入。”

    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民间工艺绝技展示和海峡两岸民间收藏印石精品大赛分别在衣锦华庭尚林书院和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举行,台湾琉璃工艺、立体纸雕、捏面彩绘以及武强年画、苏绣和福建纸质画、漆画等领域的民间艺人进行了现场创作表演。海峡两岸的民间茶道及香道表演也于2月1日上午进行,让两岸乡亲在品茗品香中漫话家常,交流生活情趣。此外,活动还另设了海峡同乐——海峡两岸民间综艺展演、两岸同根——海峡两岸根雕艺术展、海天一览——海峡两岸剪纸艺术展、两岸同春——海峡两岸插花艺术展和金石同寿——海峡两岸寿山石精品展5个分会场。同根同源不一样的风采,海峡两岸的民间艺人共同演绎着神奇瑰丽的中国故事,成就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新的佳话。

    “经过各自的长期发展,两岸的乡土艺术都融入了各自的地域特色。”原台湾史前博物馆馆长陈义一说,“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多开展两岸文化交流会,福建的艺术、文化对台湾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希望今后福建的专家能带上自己的作品,到台湾进行沟通、交流。”(记者 张志勇)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