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之光:满腔热情寄朗诵
http://www.cflac.org.cn    2010-02-05    作者:董大汗    来源:中国艺术报

    1月30日,北京市宣武区图书馆比往常热闹了很多,获得历届《伟大的中国》“殷之光杯”朗诵艺术大赛的一、二、三等奖的选手齐聚于此,为广大热爱朗诵艺术的观众献上了一道精彩的视听盛宴。

    《伟大的中国》“殷之光杯”朗诵艺术大赛自2005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在北京乃至全国朗诵爱好者当中已经引起强烈反响。而这项比赛之所以能够持续举办,完全得益于一位深受观众喜爱的朗诵艺术家殷之光—— 一个50年如一日为发展、繁荣中国朗诵事业而奔走呼号的有心人。

    1981年,殷之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朗诵艺术团,成立之初非常不易。殷之光说,“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为什么其他艺术门类都有各自的艺术团,而同样是我国艺术瑰宝的朗诵就没有一个表演团体呢?成立一个中国朗诵艺术团成了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可以说是跑断了腿说干了嘴,费了多少周折和辛苦,最终取得了北京市领导的批准,同意成立北京朗诵艺术团,但也只是试办3年,而且还有3个条件:一是坚持做到宣传爱国主义、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二是到大、中、小学演出,为青少年服务;三是经济上自负盈亏,还要解决8至10人的就业问题。3年后,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这些任务。”对于北京朗诵艺术团取得的成就,其实不必多言,仅从这一系列的数字我们就可以窥见一斑。艺术团的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举办了50多个主题的朗诵会、举行了3000多场朗诵演出、观众达300多万人次,殷之光本人现已朗诵各种文学作品300多篇,而且曾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一首作品演出3000多场,堪称空前。

    诗人臧克家曾说:“诗歌经过朗诵,就能从抽屉里爬出来,从书架上跳下来,插上翅膀从房间里飞出来。”殷之光深谙此理,几十年来,他以火热的激情对朗诵艺术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他尤其热衷于朗诵艺术的普及与推广,在他看来,朗诵具有灵活机动、简便易行、便于推广的特点。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诵,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就会从书卷中跳出来,迅速、及时地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发挥它们的教育和美育作用。几十年来,他无数次深入大、中、小学的校园,去做朗诵的推广与启蒙教育工作,仅2006年3月31日开始至6月10日,殷之光就率领艺术团为北京各区县中小学演出各类主题的朗诵会300多场;为了给广大朗诵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殷之光自掏腰包,不接受其他单位资金赞助,不收参赛者任何费用,连续举办了5届朗诵艺术大赛。当记者问及是什么让他有如此大的动力时,殷之光转过身,指着墙上的一个条幅对记者说:“我一定要对得起周巍峙先生对我的褒奖和勉励:坚持诗歌朗诵,深入人民大众,培养高尚情操,增进鉴赏水平。”

    当话题转到今后的朗诵艺术发展时,殷之光说道:“朗诵工作需要大力开展,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我认为朗诵艺术还应向更广阔的天地发展,比如说在作品体裁上不应局限于诗歌,其他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剧本等等都可以朗诵;在表演形式上,可以搞双人的、集体的,还有配乐、化妆、舞台布置等,都可以创新;在组织工作上,可以组织比赛、会演、讲座、训练班、业余朗诵团和朗诵学会开展各类群众性的朗诵活动,还可以出版相关书籍,诗人则需要创作一些既有思想内容又有艺术水平可供朗诵的作品。”

    如今的殷之光虽已年过70,可他宝刀未老,激情不减,雄风犹在。一方面致力于探索朗诵艺术的新发展,在朗诵表演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一方面热情培养一代新人,使朗诵艺术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