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我们的灵魂所系
http://www.cflac.org.cn     2010-02-02     作者:彭利铭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多次接到媒体朋友的邮件,约写几篇读书感言体会,说实话很惭愧,也很内疚。现如今,每天从早到晚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家庭,心浮气躁,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看书学习啊!而书画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去读书、去充电、去加油呢?回答也是肯定的,读书搞研究的人有,但踏下心来持之以恒者少。

    这使笔者想起,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求的意义。讲话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有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有些党员干部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从党组织组织学习方面看,有的学习制度不健全,或满足于把制度挂在墙上,却很少落实到行动上;有的开展学习思路不开阔,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在引导党员加强日常学习、激发学习内在动力上缺乏有效措施;有的热衷形式,搞得阵势很大,但学习的针对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

    这些问题,显然也是书画界所存在并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这对书画界也同样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和现实意义。书画不是什么尖端科学,只要技法基本功过硬,书多读点少读点,似乎无碍大局,而这一思想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却是贫乏无味、无内涵、无品格、无境界的作品越来越多。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独特体系,无论山水、人物、花鸟,无论工、写,均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线条的运用紧密相连,因此绘画同诗文、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日益结合,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而如今在中国画坛制作成风,无笔无墨,无线条无情趣的画越来越盛行,无款无跋,把诗、书、画、印相得益彰的特征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已找不到 “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的一点痕迹。而书法更是千篇一律的唐诗、宋词,这里笔者并不是否定唐诗、宋词,但都去写而且无论走到何处,不管任何主题的活动、展览都是那几首。这绝非无中生有,仅举一例,在前年迎奥运的一次中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上,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竟然多达十几幅,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而上述的种种现象,究其原因不仅是书读的少,更有不善读书,不会读书,懒得读书。其实,也就是一种扩大了的读书无用论的潜移默化。

    “耕牛尚在耘千甸,寅虎腾来壮九州。”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让我们携手并进,鹏程共勉,响应习近平同志号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提高知识修养、提高艺术品位和内涵,把中国书画进一步发扬光大。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