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炉 相得益彰——访著名中国画画家杨力舟
http://www.cflac.org.cn     2010-02-02     作者:王靖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杨力舟,一位在书画界勤奋耕耘的行者。他为人坦诚、热情、大气,作艺入微,常有入世之形神兼备,亦见出世之感悟灵动。杨先生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多次担任全国美展评委或总评委,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屡有获奖,其中与夫人王迎春合作《黄河在咆哮》《农家乐》曾获叶浅予奖学金,《太行铁壁》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全军文艺评奖大奖赛等奖项。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杨力舟先生。

    记者:您是著名画家,同时非常注重书法艺术,在书画同源相得益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杨力舟:我对书法的浓厚兴趣由来已久了。从5岁开始认字、写字,并接受启蒙教育。1947年我生活在兰州时,家里来了一位山西老乡,他是一位文化人,教我临习柳公权《玄秘塔》,给我讲解写楷书的重要性和执笔用笔的方法,还教我打九宫格、订麻纸的习字本。随后我就不断地写字,逐步就养成习惯。我在小学、初中阶段都因为字写得好受到老师的表扬,12岁时参加书法比赛获奖,因此加入少先队时老师还奖励我打队旗。

    我在西安美院附中学习时,传统功力很深的画家陈遥生先生教我们书法课,他让我对书法理论、书法史加深了认识,理解了永字八法,当时还让我临摹汉隶《张迁碑》《石门颂》,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勤礼碑》等,同时我也临写了王羲之的《兰亭序》。我坚持平时听课用毛笔作笔记,和亲朋好友通信也用毛笔书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请谈谈书法与美术的关系。

    杨力舟:我在中央美院读研究生的时候,大家都把写字作为基本功来练。我着重研究齐白石的书法,特别注重他的书画一炉。李可染对书法用笔入画对我影响很大,从理论到实践坚定了书画同源的理念,深知书法用笔对绘画的巨大作用,并将书法上升为绘画的基本功。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之《论画六法》一文中曾论道:“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这里就把书法和绘画的关系说得很明白了。绘画的核心是造型,有了立意,要用书法用笔把骨气形似表现出来。书法用笔是造型线描的基本方法,所以我在用笔方面向传统书法讨教。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用大笔勾线,临习《爨龙颜碑》的石刻线条,方笔、圆笔、长线都很有力度,体会到了文人画玩味笔意的情趣。

    到中国美术馆工作后,由于行政事务特别繁忙,我常常利用零星的空余时间写行书。我喜欢米芾、傅山、王铎的行书,边临习边积极创作书法作品,写信、写手卷、写对联,把自己的书法功底与爱好紧密相连,成绩显著,还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每年春节,美术馆职工联欢,我便书写巨幅对联。大字中我欣赏朱熹的榜书,中国美术馆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故宫书画精品展时,我站在展厅里面对文征明的《西苑诗》对临了两遍,委实被古人的精湛艺术折服,临摹过程中就激动不已。感叹文征明在82岁高龄书写小楷《醉翁亭记》,两眼不花且悬腕悬肘,那是什么功力?我们现在有什么功力可言?所以面对古人原作临摹时,受到的教益和感悟一言难尽。为了体会各种书法的用笔技巧,我临摹了《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天发神谶碑》等等。特别是《天发神谶碑》,我把它临成榜书大字,体会如何将书法线条融于绘画,并运用在创作奔马的水墨画中。

    我很喜欢沈尹默的小楷和行书,他的书法精于用笔,论者以为“数百年中未有出其右者”。“文革”中有宣纸精印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沈先生把古文译成白话,用行书小字写成,讲解得深入浅出,并且他的书法笔墨技巧浓淡干湿清晰可见,成为学书之好范本。对沈尹默关于书法用笔的专论《学书有法》,我也是边读边临,收获颇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书法也是我研读欣赏之列,每有阅读会心之时便剪下收藏起来,以便日后赏读、体味。

    记者: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而不衰,今天的书家应如何继承发展、拓展空间呢?

    杨力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书法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它和汉文字的出现、演变、发展几乎同步。作为文字首要的是实用功能,而书法伴随着汉字的含义和内蕴,展示的是十分独特的线条和构造。每一个方块字,都由最为奇特的笔画构成,类似于线条的抽象美和建筑美,所以书法的结体叫作间架结构。书法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尽其才能发挥着智慧和创造,于是创造了甲骨文、汉简、帛书、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发明了各种线条并赋予其美感,比如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洒脱、稚拙之美,在形式上讲究和谐、对比、匀称、平衡、长短、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等。

    自古科举制度中,读书人求得功名的第一道关口就是写好书法,因此千千万万的文人都力图用一种不同的线条韵律和体态来使千古不变的汉字造型标新立异,使笔底文章书写精到,汉字笔墨生辉,所以中国书法的传统深厚、博大精深、代有才人,书法艺术的学习与传承丝毫不能掺假,丝毫含糊不得。百余年前,从城市到乡间私塾,读书人或是教书先生必然写得一手好字,因此我们对书法传统应该持虔诚与敬畏的态度,用毕生苦功,也未必能达到一定高度,所以切不可狂妄与轻率。

    20世纪50年代以后,书法逐渐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人们书写多用硬笔,写毛笔字成为一些老先生的特长。新式学校开设书法课的也很少,所以书法的传承濒临断裂,很多书写的方法和绝妙已经失传,口传身授的导师日渐稀少,所以需要从根本上补的功课太多。好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等国家领导人还擅长书法,经常题词,他们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方面处处严谨,包括书法也极具风采,又毫不轻率马虎。他们的书法体现国家尊严,而且创造了个人的书法风格。

    现阶段民间书法事业很兴盛,书法家协会的工作很活跃,书法作为艺术活动蓬勃兴起。但是由于电脑的普及与广泛使用,书法和人们的生活实用性继续远离,钢笔书写都越来越少,更谈不到用毛笔写汉字了。在这样的客观形势之下,书法家专业队伍在迅速崛起,不乏许多有为之才,就全国而言,书法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有些志士仁人还是看到潜在的危机,我在政协也参与了这方面的提案,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上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国学、戏剧、诗词等都必须从根本上建构,书法也不例外。

    记者: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各类艺术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书法作为古老的国粹如何重获新生、实现振兴、再创辉煌呢?

    杨力舟:我认为当今国逢盛世、民族复兴,书法作为华夏国粹应随时代而振兴,呼唤大师和精品。要扎扎实实做好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国家级书法艺术博物馆。中国汉字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一门非常精深的学问,书法是随汉字共生的,集实用性、艺术性、技术性、欣赏性为一体,是独特的智慧创造,是高超而奇妙无比的、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我们应该极为珍视,而且以敬畏的心态努力继承发展。应该制定强有力的国策和经费投资来保护和发展书法事业。

    北京应该建立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收集、珍藏、研究、推广、交流中国书法遗产,包括历代的书法精品、碑刻拓片、影印出版物、电影录像、各种有关书法的著作媒体材料,切实作到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

    陕西碑林对弘扬中国古代书法碑刻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世界各国研究中国书法的学者必去碑林,去瞻仰前人辉煌的艺术经典。全国各地的各种书法遗产很多,但是如碑林那样规模的集中陈列展示的专馆并不多见。上海博物馆、北京首都博物馆都有书法专馆陈列,北京故宫博物院经常会拿出历代书法名作向广大公众展示,总的来说其规模、质量和数量都和我国书法传统的浩瀚博大无法相比。河南新建成中国文字博物馆,我想它的意义肯定是非凡的。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建立一个国家级的书法博物馆将造福后世,会受到社会的极大欢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个钱花得值得。

    二是普及书法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50年代以后,书法课从小学教育中去掉,所以书法的实用性被淡化,从人们日常生活中脱离,它的审美价值也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被淡漠,有人说书法过去是精英文化,现在是大众文化。其实还没有真正的大众化,因为人们对中国书法的价值和理念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的书法理论和实践都有高度成熟的体系、丰富的遗产,我们维护和研究的力度都很不够。书法的艺术本质和精神被忽略了几十年,我们需要大力恢复和普及,要让广大的知识分子和民众具备书法理论的基本常识,让大家都进入书法审美的堂奥,这样方可论说现代书法的大众化。近几年,很多美术和书法报刊都发挥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如果实现了大众化,就不存在“濒危”的问题,只有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名家辈出,经典作品自然涌现,文化的繁荣和普及是水涨船高的关系。

    三是书法教育必须从小学抓起。20世纪80年代,中国成立了书法家协会,在书法的普及与发展上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美术馆和其他的博物馆、美术馆,在弘扬书法艺术的传统、推举新人、继承发展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也有人呼吁书法界多出新时代的经典作品,响应的人很多。同时各大艺术院校开设书法课,增设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学历教育,从教育体系上开辟新路,这些措施很好,但普及书法不仅仅是为了多出名家,而是为了弘扬优秀文化传统。要达到全民素质提高之目的,还必须从小学教育入手。培养小学生用毛笔写字难度较大,所以必须从幼童时期开始练习,掌握所谓“童子功”。我认为“童子功”的含义有四点:首先是认识汉字四声发音,懂得含义。其次是记准汉字的部首偏旁、间架结构、笔顺笔画。然后是学会执笔、运指、运腕、运肘的方法。再次是学会永字八法,这是学写书法的最基本要领,年幼时要死记硬背且养成习惯,并随着学识和年龄增长不断写练,才能让自己的书法理念与功夫并长。书法的功夫体现在用笔上,用笔入手是几千年来大师们创造积累的书法原理与法则,先人用“永”字作代表来说明八种分散独立的笔画,但是最基本的用笔入手之法以八法为本源,这些训练是基础的基础。书法的功夫还体现在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磨砺锤炼上。

    当然成人学书,也少不了这些过程。从小学做起是普及书法最根本的策略,表面看起来,小学生练书法,多从用笔入手,教他认字,训练其技法。其实不然,语文课上从每一个汉字开始学起,就应给孩子们灌输点线抽象中的中国文化的精神,书写发自内心的情怀,培养孩子们的灵动神采、劲健笔势、直抒胸臆的真情。小孩子书写时的稚拙情愫,毫无掩饰的自然流露亦十分可贵,所以从小学习书法,激发小孩子的天分活力、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熏陶其灵魂,功大莫焉。这样才能做到书法真正的普及和大众化。

    四是维护文化安全,凸显书法优势。普及书法艺术就是向全民,包括港澳台同胞和各国华人世界弘扬国粹。这是一项光荣、艰巨而浩大的工程,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方可把我们的水平和历史的光辉承载下来。如果要说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继承和发展书法艺术事业才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文化安全,必须提到如此高度,才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才会想尽办法去争取发展。

    弘扬中华书法文化是整个华人世界的大事,惠泽于每个人而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书法挥写要严格遵循规范的汉字。因为书法是汉文字的艺术化手段,传达字义表达思想要让人们能够认识,这样的实用性不能因为艺术性而舍弃规范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汉字是书法艺术的基础,也是书法艺术和抽象绘画的根本区别。

    熟练正确地掌握国家文字改革发展委员会确定的规范汉字和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字以及标准草书的准则,是对书法家水平品评的首要标准,也是对书法家发挥社会效应的起码要求。杜绝借口艺术创造而随意胡编乱造汉字,避免给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维护汉字在人民群众中的尊严,这样才有利于服务社会。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