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福存沈铁梅 父女同获“金唱片”
http://www.cflac.org.cn    2010-01-29    作者:董大汗    来源:中国艺术报

    1月23日晚,北京奥体中心灯光璀璨,掌声不断,第七届中国金唱片奖颁奖典礼在此举行,获奖者中有两位实属特别,一位是从艺60余载的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沈福存,另一位则是他的女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父女俩同时站在颁奖的舞台上,这是中国金唱片奖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当问及与父亲同时获奖的感受时,沈铁梅感慨地说:“再没有比今天更激动的事情了!”与父亲在戏曲表演艺术道路上的点点滴滴也由此娓娓道出。

    沈铁梅出生在一个戏曲世家,父亲是具有卓越建树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母亲也长期从事川剧艺术表演,小时候的沈铁梅总是在父亲哼唱的京剧《年年有余》中入睡。如此浓厚的戏曲艺术氛围,让沈铁梅从小便喜欢上了京剧,而且三四岁时就能行腔落板地唱京剧了。不巧的是,沈铁梅小学毕业时,正赶上艺校不招收京剧学员,这让父亲沈福存和沈铁梅都感到无比的遗憾,后来沈铁梅报考了重庆川剧艺校。“由于自己一直喜欢京剧,所以川剧几乎一句不会唱,临考试前,就赶紧跟母亲学了几段,结果顺利考上重庆川剧艺校,也许这是我和川剧的一种缘分。”沈铁梅回忆道。说起女儿之所以能够顺利考上,父亲沈福存告诉记者:“铁梅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再加上她从小就有家庭的熏陶,无意中就慢慢地形成了在唱腔、节奏方面的敏锐性,无论是扮相、身材、音准等她都具备较好的条件。”

    还在沈铁梅很小的时候,父亲沈福存就想让沈铁梅继承自己的艺术流派,所以从小对沈铁梅的要求就非常严格,“长期以来,我发现自己有了一种依赖感,因为每次唱完后只有父亲跟我讲解一些什么我才觉得踏实。”沈铁梅说,“对父亲的批评有时我也会反驳,但后来慢慢领悟到父亲所说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那是他经历多年所总结出来的经验。”

    对父亲沈福存来说,女儿学会一出戏,他也基本上会了一出,因为沈铁梅每学一出新戏都要回家反复唱给父亲听,听完以后,从唱腔的韵律、咬字到演唱时的情感处理等等,父亲都会事无巨细地加以指导,沈铁梅对此历历在目:“记得有一次排演《孔雀胆》这出戏,导演要求我在演哭戏的时候,仅仅有哭的声音和样子还不够,重要的是要能哭得让观众感到心酸。我尝试了好几次效果都不太好,后来只有向父亲求助,父亲告诉我要专心细致地分析琢磨剧中的人物性格,然后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真实场景,将自己真正融入剧中的角色,还要注意咬字上的迟缓、强弱,果不其然,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我成功了。”

    作为父亲,女儿的每一场演出沈福存都尽可能去现场观看,以致于沈铁梅每次演出时都会先看看台下父亲今天是否来了,是笑着呢还是生气着。沈铁梅说:“如果我看到父亲很开心并走到后台对我笑笑说辛苦啦,我就知道自己表现得不错;相反如果我表现得不够好的话,他根本就不去后台看我,而且会演出一结束就离开。”父亲一直不赞成沈铁梅唱京剧,因为在他看来,两个剧种来回唱很容易导致唱混,但沈铁梅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能演一出京剧。“有一次重庆京剧团想让我担当一出戏的主演,父亲知道后非常反对,坚决不让我唱,但我执意要演,因为我想圆自己的梦,弥补自己的遗憾。为这事我和父亲将近一个半月都没说话,后来我的执着和刻苦的排练终于打动了父亲,一个半月后他走进排练场主动跟我说话并指导我的表演,我能感觉到他心中的那份欣慰和释然。”

    在沈铁梅眼里,父亲是一个很有思想和智慧的表演艺术家,父亲坚持的先杂家然后再形成自己派别的理念一直影响着她,她将京剧、歌剧、歌曲的唱法都很好地融入表演之中。不拘泥于传统,也是父亲一直以来向女儿强调的,“这一点给我影响很大,在川剧《金子》中,我就设想在塑造金子这个角色时加入了京剧荀派那种‘范儿’的味道,在《李亚仙》的声腔中我也运用了梅派唱腔的一些特点,不但没有丝毫痕迹,而且有一种雍容华贵之感。”沈铁梅如是说。

    回忆起与父亲在戏曲艺术道路上的经历,最让沈铁梅感动且终身难忘的有两件事,一是当年父亲在北京演出时给沈铁梅写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梅儿,爸爸在北京演出非常成功,观众非常喜欢爸爸的演出,现场回荡着北京人民欢迎的呼声,这让爸爸非常欣慰。虽然爸爸经历过很多坎坷,但今天看到观众对爸爸的这种喜爱之情,爸爸深感几十年来对京剧事业的奉献没有白费。梅儿,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承担起振兴戏曲事业的使命。”另外一件就是沈铁梅与父亲同时站在中国金唱片奖颁奖舞台上,用沈铁梅的话来说,这是父亲从艺60年来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她自己第一次获此奖项,包含了观众对他们在戏曲事业上的认可,更是对他们要为中国戏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激励和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