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哲的现代影像——观电影《孔子》
http://www.cflac.org.cn    2010-01-29    作者:周星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3D新图景的《阿凡达》冲击人们影像世界的大势面前,常态电影并非没有可以把握的视听领地,中国电影的文化生存还是需要依赖建立在本土情感感受的土壤上。于是《孔子》的到来成为可以佐证的一个新案例。1月23日中午,笔者看完胡玫导演的《孔子》出来,影像中一个怅然的、白须长髯、惦记着弟子们的不得志的大圣先师飘荡在眼前。两千多年过去,现代人心目中的孔子总是高不可攀,但此刻,形象的孔子终于独特地矗立到我们面前。

    是的,《孔子》让我们得以有了现代认知的一个圣人:其实是漂泊不定、时常如丧家之犬般云游、还执拗地或者是“不切实际”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常人。让教科书掩饰了一些又凸显了高大的圣人降落在历史情境中,让一个有个性的先哲在战乱、情感纠葛、国家大义和个人理想交织中活动,无疑是电影值得赞赏的所在。而大氛围的营造和择取时代风云的得体,提供给观众理解孔子形象的必要背景,使得影片有了让人沉入其间的可能性。对于关切民族历史重大文化先人题材的创作,把控历史风云的走向是十分重要的,玄虚还是力求再现,是戏说“山寨”还是认真思辨的创作,胡玫选择了后者。《孔子》还原的历史,肯定不是历史学家期望的文字所堆积的教科书中的历史,但却是影像所需要的鲜活的形象背景:有依托的事件、有聚焦的人物关系、有情感可以碰撞的对象。在大历史氛围的营造上,《孔子》是合格而有艺术浓缩价值的。

    而就表现而言,前半部分的精彩不在于孔子如何击鼓施展指挥战争的才能,而在于确立了文人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人物,或者只有个性而没有文人偏好性的形象,都可能造成观赏心理障碍。应当说,武夫的孔子十分用力却浮光掠影,也许起到了丰满孔子不遗余力地为救世救国的赤胆忠心的作用,但戏耍“三桓”的紧张情节中人物还是比较表象。人们内心期望的温厚中的机智和勉为其难的隐忍,才是孔子的本色,既是文人郁郁不得志的传统,也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境遇使然。但无须挑剔,周润发还是在个性魅力中较好地表现了大家风范,他逐渐使得一个沉稳应世、明知理想和现实有巨大差距又只能仰头面对的形象,具有了影像的可感性。电影前半部分的精彩恰好是没看电影之前担忧的历史中“子见南子”的传说,而这一段落在周迅的妖冶和周润发的持重碰撞中,使得影片具有了观赏性。孔子在美貌无比的南子咄咄逼人的攻势中,那番得体的抵拒,“我没见过好德如同好色的人”的对答应该是电影具有咀嚼意味的精彩语言。而这一段落也许会遭致不一样的认知,但影片对于这一关切孔子的“小道”消息的演绎的确机智,超越了邪狎和敷衍的层次。我们要承认,这实在得益于设置和表演的结合,没有对于诱惑的看透不是圣人,没有超越诱惑的坚守不是孔子。周迅的出彩使得孔子值得诱惑的依据有了一些弥补,但周润发的气度使得诱惑和抵御都具有得以成立的理由,在影像世界中,形象和塑造者之间的相互弥合的确在这里得到体现。

    在周润发的形象表现中,尤其是后半部分颠沛流离中稳如泰山般的把持,更有诱惑力,形象上的白发飘飘,愁绪满怀,贮满了不得志却依然坚守的精神,使得这一形象更多了悲凉感,而悲凉不得志的感受更为切近大众的悲悯心态。环顾我们的重大题材作品,还有这样不断走麦城的悲凉表现吗?《孔子》让大人物的悲凉具有切近人生的真切感,时运不济不见得就有转机,孔子的世界就是一个孤独悲凉的世界,因为春秋时代使然,他没有翻身的机会,但却有了博取大众崇仰的可能。他的坚韧执拗反而有了可感的质地。最为打动人的是他自身的无以家为的浪迹,是他惶惶不可终日的奔走,一个降落在世俗中的人才有可能显示异于他人的博大之处。

    而《孔子》显示的救赎意识也是值得注意的,对于乱世的不堪忍受,对于礼崩乐坏的纠正,体现在具体行为举止中的其实是一个救赎意念。所以他游荡各国,救国不成而教化人心。救赎的意念其实在电影中被强化了,不仅是孔子试图拯救鲁国和周天下,还有对于人心的救赎。陈建斌饰演的季桓子和孔子的恩怨纠葛,其实具有孔子以人格和专一的执守救赎他的意味,最终,他的期盼虽然有些生硬,但无论是因为人老了眷念还是内心折服,都印证着孔子救赎的成功。否则,一个大历史所积存的伟人的成功和儒家思想的功效都没有了具体落脚地。只是可惜,在大构架上和人物命运上把控到位,对于孔子的精神境界却有所疏忽,关于和老子对话的情景,关于与学生教化的情景表现都有所缺乏,都没有丰满的情境来充实而多少使人感到不满足。

    作为历史大片,其让人感觉不满足的还在于,孔子作为教育家表现得不充分,该片给予孔子少有的大胆、有偏重的表现是成功的,但文人厚度还显然不足。于是,对于孔子弟子的表现就有些失衡,孔子作为教育家,人们屡屡提及的多是三千学生、七十二弟子、四大门徒(子贡、子路、颜渊、曾参),无论哪一个层面都不显得突出从而能将孔子衬托出来,弟子的表现不足使得教育大家的形象显得有些薄弱。但应当承认,这一次的电影《孔子》已经具有出色的艺术创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