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摇篮》:史诗般的革命历史画卷
http://www.cflac.org.cn    2010-01-29    作者:高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前夜,毛泽东收到儿子毛岸英的信,童稚的语气,流露出对父亲实现革命理想的期待。读过之后,毛泽东泪花闪烁,对妻子贺子珍说:共产党今天在这里做的一切,说到底,是为了他们,为了我们的孩子……子珍,你说将来革命成功了,他们能知道今天、他们能记住今天吗?“电视剧《红色摇篮》中的这一情节是我杜撰的,信则是我自己写的。”导演金韬说,“两代人之间的心灵交谈是我拍摄《井冈山》《红色摇篮》《长征》‘红色三部曲’的创作动机。”总制片人、编剧邵钧林则说:“创作《红色摇篮》就是铭记历史,我觉得不写下这段历史,不让后人了解我们党和军队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于心不安。”

    承上启下呈现革命征程

    “《井冈山》《红色摇篮》《长征》的拍摄用了8年多的时间,展现的历史从1927年到1935年,同样是8年。在这8年的拍摄中,我将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理解和感情都倾注其中,我觉得我做了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对于金韬来说,《红色摇篮》的拍摄完成了他的一桩夙愿。实际上,电视剧《长征》中就有20%的内容涉及到中央苏区的历史,为此瑞金市政府授予金韬、唐国强、刘劲等5人荣誉市民称号。《长征》播出之后,好评如潮,被专家称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里程碑”,为此相关领导希望金韬能以阶段性的拍摄,连缀成一幅历史长卷,完成对中国革命历史系统性的展示。此次回到瑞金拍摄《红色摇篮》,金韬是“带着荣誉市民的称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红色摇篮》的拍摄上承《井冈山》,下启《长征》,所以对于历史的来龙去脉要保持完整统一。“《红色摇篮》的开篇要与《井冈山》承接,结尾又要考虑与《长征》连贯,这样三部剧会有一些相互重叠的部分。”金韬说,“对于这些重叠部分,我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法去呈现,这样避免了重复,开拓了历史表现空间,放在一起,又保持了艺术风格和情节逻辑的统一。”邵钧林则说:“《红色摇篮》与《井冈山》《长征》相比,其题材领域更为广阔,思想含量更为丰富,该剧的拍摄承上启下,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形成一幅完整的历史长卷。”

    平民心态观照领袖情怀

    “用平民心态观照领袖情怀”,是金韬拍摄革命历史题材所秉持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井冈山》《长征》中都有所体现,到了《红色摇篮》则尤为突出。“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拍摄,一方面要追求史诗的品质,另一方面又要通过人性化的细节呈现,让观众感觉亲近。单纯的政治故事和理念不能支撑一部电视剧,也不能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而如果在生活细节和情感的表现上,把领袖变为普通人,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和体会领袖的情怀,我觉得领袖的刻画会更立体和丰满。”

    平民化的视角给演员的表演带来了新的空间。金韬告诉演员,演领袖不要端架子,保持平常心态,因为已经形似在前,再自然地进入角色,舒展地去表演,人物塑造才真实可信。《红色摇篮》中,毛泽东的女儿毛毛丢失以后,他把女儿以前戴过的红发卡一直放在口袋里,后来将它带到儿子的头上,然后说了一句老百姓的俗语,“男孩当女孩养,命大。”金韬说:“用这样的细节表现毛泽东的家庭生活,容易获得观众的共鸣。”

    毛泽东的扮演者王霙说:“与以往相比,这部剧最大的不同在于从剧情理解到角色认识,再到表演,对演员要求更高、更严。剧中毛泽东的形象不是去创造,而是去还原,其中有两点缺一不可:一是外形,至少要有五分像,因为形似是观众认可的前提;二是内在品位,也就是通过言行举止的塑造,表现出毛泽东的战友情、官兵情、夫妻情、军民鱼水情。”在表演中,王霙从平民化的视角思考毛泽东,总结出毛泽东的“三个不离”:辣椒不离口、烟不离手、书不离人。王霙说:“主席与彭德怀吃辣椒一场戏体现出深厚的战友情;主席抽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有潜台词,主席吸烟时而孤独思索、时而喜笑颜开,这个小小的动作,能体现出当时复杂阶级斗争的情境,揭示主席对苏区时期共产党何去何从的深邃思考;此外,主席博览群书,书不离人则是他具备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才能的基础。”以这些生活化的细节展现领袖,表现他们在重要历史关头的思考和行动,给领袖人物增添了令人亲近的气质,让历史变得鲜活。

    平民视角的选择,并不等同于对领袖风采塑造的放弃。金韬在拍摄时,一方面表现领袖人物的平民心态,一方面则要凸现他们的领袖气质,两相对照,领袖风采更显生动鲜明。“我采取不同场景与情绪之间的对比来表现这两个方面。在不同的场景中,从重点表现平民心态到向领袖气质倾斜,又不会让观众感觉突兀,就要通过叙事节奏和气氛的变化来完成,这也使得电视剧张弛有度,更具观赏性。”

    激越精神锻造史诗风格

    在“红色三部曲”的拍摄中,金韬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史诗品格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将其归纳为六点:一是内容所包含的历史必须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产生过重要影响,甚至是巨大转折。二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对这一时期乃至以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过历史性的影响。三是这一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与重要人物对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有不可估量的精神作用,具有“寓言性”。四是要有与历史事件相匹配的大的历史场面,以提供恢弘的波澜壮阔的造型的可能。五是对以上要素的演绎要有与本民族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六是要有与重要人物相呼应的众多人物形象。

    《红色摇篮》反映的历史长达5年10个月,人物牵涉将领200多名,地域跨越闽、粤、赣、湘等,场面宏大,包括5次反“围剿”,题材内容具有史诗品质,历史脉搏却很难梳理。但在金韬的史诗观视野中,电视剧对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的把握主次分明,纷繁芜杂的历史事件得以清晰表达。邵钧林也为此3次到福建龙岩收集素材,每天工作18个小时,4易其稿,得以完成。与金韬的想法相同,邵钧林在创作时坚持“以人带事,以戏说事,以情动人,史中觅事”的原则,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汀州决策”、“古田会议”、“宁都暴动”、“5次反‘围剿’”等大小事件的描绘,都力求史实准确,再增添细节,将充沛而丰富的感情融汇其中。

    金韬说:“对史诗风格的追求,赋予情节主线以简洁有力、跌宕激越的精神气质,使得整部电视剧统一完整、一气呵成。作为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史诗风格的探索和开拓,我觉得《红色摇篮》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