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授予十位剧作家荣誉编剧称号
http://www.cflac.org.cn    2010-01-12    作者: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为北京人艺创作了话剧经典《天下第一楼》的何冀平、创作了话剧代表作《闲人三部曲》的当代剧作家过士行、编写首部话剧作品《窝头会馆》即场场爆满的作家刘恒、编写第一个话剧剧本《有一种毒药》即获得曹禺剧本奖的万方……1月10日,十位知名剧作家被北京人艺聘为“荣誉编剧”。

    北京人艺从1952年建院之初就把团结剧作家放在了首要位置,一个剧院,能在建院初期就拥有郭沫若、老舍、曹禺这样三位剧作大家连续为自己提供剧本,分别创作出了《蔡文姬》《北京人》《雷雨》《龙须沟》《骆驼祥子》等大量堪称舞台经典的优秀剧目,从而打造出北京人艺在话剧界的光荣。“这不能不说是人艺缔造者们的远见卓识。”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动情地说道:“剧之本乃院之本,剧院与剧作家的关系是水和鱼,是手心和手背。剧院失去了剧作家,无戏可唱;剧作家离开了剧院,谈兵纸上。可贵的是,北京人艺在几十年间结交了一大批剧作家朋友,你们的剧作绚丽过首都剧场的舞台,你们的智慧滋养过北京人艺的血脉。你们是一出剧目的孕育者,更是一个剧院的砥砺中坚!”

    首批被授予北京人艺荣誉编剧称号的作家是:万方、中杰英、王俭、叶广芩、过士行、刘恒、孟冰、苏叔阳、邹静之、何冀平。其中的大部分剧作家都与北京人艺有着很深的渊源和独特的感情,北京人艺的舞台成就了他们,他们也用自己最经典的作品丰富了北京人艺的舞台创作。北京人艺首任院长曹禺的女儿、当代作家万方回忆起四五岁起即与父亲一起在人艺看戏的时光:“北京人艺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剧院,更有家的感觉。感谢北京人艺对我的洗礼和滋养,让我在50岁时开始了话剧创作。”1968年上山下乡来到陕北从此离开故乡北京的作家叶广芩作为《全家福》的编剧诗意地形容自己的心路历程“如同炉火渐渐熄灭,仅有点点余温,不知还与故乡会有何种联系,此番受邀,受宠若惊,希望这团家庭的炉火越烧越旺。”话剧《丹心谱》的编剧苏叔阳说:“我从一名历史教员变成一个剧作家,是北京人艺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人艺的许多艺术家、演员都是我的‘一字师’。”身为总政话剧团团长、曾在人艺上演的话剧《白鹿原》的剧作家孟冰表示,北京人艺如同老酒散发着香醇,但愿这香气散得更慢一些,这不妨碍如今在勾兑的时候加入一些时代的活水,我愿意作这其中的一个水分子。”刘恒则把获得人艺荣誉编剧的称号形容为“受戒”,要为人艺多写戏、写好戏,“汝今能持否?汝明能持否?我要说‘能持’。”邹静之说:“我的首部话剧《我爱桃花》是在北京人艺上演的,我对台词、声音的迷恋就来自于北京人艺。刘恒说‘受戒’,我说是‘加冕’,他说庙堂,我说是殿堂,伟大的殿堂。”现在居住在香港的何冀平回忆起33年前,她作为一名普通工人怀揣着对戏剧的热爱战战兢兢推开北京人艺的会议室大门,当时人艺的“巨头”们听了她粗浅的剧本阐述。当《天下第一楼》上演后获得成功时,当时的院长于是之撰写文章《贺何冀平》,其中一句话令她难忘至今:“感谢编剧,这些用笔支撑剧院的人。”

    “今天,我们要用这样一种仪式,表达北京人艺对你们的感激,当然,更有期望。期望更多的文学艺术家用他们的笔,关心和支持北京人艺!”张和平语重心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