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音乐会该降降“虚火”
http://www.cflac.org.cn    2009-12-31    作者:林青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新年前后,是演出市场最活跃的时候,仅冠名为“新年音乐会”的演出就多得数不胜数。据笔者不完全的统计,在北京的保利剧院、中山音乐堂、北京音乐厅、国家大剧院等各大剧场就有27台新年音乐会上演。上海共有14场新年音乐会,其中以“来自维也纳”名义的演出团体就有3家。新年音乐会不仅在大城市密集演出,目前且有向二三线城市蔓延之势,沈阳、长春、兰州、石家庄、郑州、武汉、成都……从北到南,如果现在要找一个没有新年音乐会的城市,恐怕是很难了。

    新年音乐会起源于音乐之都维也纳,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给全世界的听众带来一场高水平的音乐盛宴。中国仿效举办新年音乐会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各地音乐团体以新年音乐会这种形式,普及交响乐,培养观众,开拓市场,收到了很好的效益。一些团体还不满足于只演奏西方作品,努力在新年音乐会上推出中国作品和新创作品,使新年音乐会的演出形式和内容呈现多样化。如北京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主打“中国气派”,并委约作曲家进行创作。今年吉林省交响乐团举办的新年音乐会,除演出《蓝色多瑙河》《闲聊波尔卡》等经典曲目外,还演奏了根据东北民歌改编的《摇篮曲》和《长白山大合唱》等作品。一些地方还将新年音乐会送到基层,使更多的群众能了解高雅艺术、享受高雅艺术。

    新年音乐会丰富了节日期间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日益成为国内演出市场的一块金字招牌。正因为如此,新年音乐会才越演越烈,然而,它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引起各方注意。

    首先,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近年来一些新年音乐会引进的外国演出团体一律冠以“名家名团”的旗号,尤其是以“维也纳”、“施特劳斯”冠名的团体,仿佛只要是来自莫扎特的故乡就是“名家名团”,其实不然,早就有媒体揭露了这些乐团的真实面目。有些是当地的业余乐团,有的是临时拼凑的“杂牌军”。今年的新年音乐会又有这样的团体来中国淘金。据北京一家专业音乐媒体披露,所谓维也纳管弦乐团是一支旅行团性质的三流乐师组合,维也纳节日爱乐乐团其实就是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学生乐团。所以媒体发出了“新年音乐会谨防洋李鬼”的呼吁。当然,这些乐团并不是不能来演出,但不能搞虚假宣传,欺骗不明真相的中国观众,以三流的演出来挣一流乐团的钱。此事也暴露出文化市场审查监管的漏洞。老百姓也要擦亮双眼,对各种演出有所甄别。

    其二,这么多的团体这么集中地演出,市场的消化能力如何?如南方某沿海城市短短8天就上演12场音乐会,当地音乐受众到底有多少?上座率能达到多少?演出过于集中,可能会使每场音乐会分到的市场蛋糕变小,一窝蜂去争抢“新年”档并不明智。

    其三,别看新年音乐会场次多,也搞了这么多年,但到今天还没有形成一个很有代表性和具有很强市场号召力的品牌。北京今年的新年音乐会最抢风头的是来自德国的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和英国伦敦交响乐团。而2010年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节目单出炉后,全世界爱乐者的目光届时都会锁定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让人不由感叹,中国现在不缺好乐团、也不缺好乐手、更不缺好作品,与其新年音乐会各团各行其是,还不如整合力量,推出一台真正能代表国家最高水平、堪称精彩的音乐会,让国内观众大饱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