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金钟喝彩 塑世界品牌——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圆满落幕
http://www.cflac.org.cn    2009-12-22    作者:钟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晚会《为金钟喝彩》11月27日在广州举行,为期8天的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总决赛圆满落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向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系列活动闭幕致贺。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吴雁泽,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玲等领导、嘉宾以及获奖选手和各界群众3000多人出席晚会。胡振民、傅庚辰、徐沛东、张广宁等为获奖选手颁奖。

    傅庚辰和王晓玲在颁奖晚会上致辞。

    此次金钟奖广州赛事除钢琴、民族声乐和美声声乐三大常设比赛项目外,首次增设了铜管、木管五重奏的比赛。本届金钟奖首次采用公开亮分的方式,保障了评分的公正性。经过激烈角逐,各项比赛结果尘埃落定。由上海音乐学院选送的朱昊获得钢琴比赛金奖,由上海音乐学院选送的方颖获得美声声乐比赛金奖,由解放军总政宣传部艺术局选送的王丽达获得民族声乐比赛金奖,由中央音乐学院选送的“1120”木管五重奏获得木管五重奏金奖,由广州交响乐团选送的灿烂金属铜管五重奏获得铜管五重奏金奖。

    在颁奖晚会上,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同时揭晓。本届共有2000多人参加终身成就奖的角逐,最终著名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周广仁、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活动家沙青、著名歌唱家郭兰英、著名作曲家和教育家杜鸣心、著名作曲家黄准、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6位老艺术家获此殊荣。郭兰英、杜鸣心、黄准、陆春龄还专程到场领奖。

    本届金钟奖首设广州、重庆、南京、深圳等主、分会场共7个赛区,报名参加比赛的选手达到15万人,创下历届之最。比赛共进行了钢琴、声乐、合唱、室内乐、民族器乐等11个项目,是项目最多的一届。全部赛事合计产生奖牌83个,为历届奖牌总数之首,其中金奖16个、银奖21个、铜奖26个、优秀奖15个,以及中国新作品演奏奖5个。

    “通过此次声乐比赛,我感觉参赛选手在曲目选择和演唱风格上比之以往有很大的进步,曲目不再仅仅局限于《今夜无人入睡》《冰凉的小手》这几首曲子了。”美声组评委会副主任廖昌永说。他表示,美声是要通过最科学、最自然的发声方法,在没有麦克风的剧场内,让现场的每一位观众都能听到其明亮、圆润的清晰发音,要让观众不看字幕就能把歌词听得很清楚。而且,声音从低音区升到高音区的时候要通畅,更重要的是,美声绝不像其中文译法的字面意思那样只重视声音,它是声情并茂的“完美的歌唱”。歌剧被业界认为是对美声演唱的最高要求,这种综合艺术融合了戏剧、交响乐、舞蹈等多种元素。他总结此次比赛,向学习者提出建议:“在演唱歌剧的时候最能看出高低来,演唱者一定要特别了解整段歌剧的故事情节和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时代,这样才会避免将十八世纪的风格唱成十九世纪的风格。”民族组评委会委员张也对民族组的表现表示肯定,同时也对其中的问题直言不讳:“有的选手一味地模仿某些名家的演唱风格,没有自己的创意和理解。选歌很关键,最重要的原则是要依据个人的自身条件,例如,有的歌手声音很纤细,外表很柔美,却喜欢唱大曲目;还有些选手激情用得不是地方,唱小曲目的时候也用大曲目的激情去表达,这些都让评委觉得不搭调。”

    此次钢琴比赛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往届,钢琴组评委会主任鲍蕙荞说:“今年的选手更成熟,主要表现在综合能力的提升。进入决赛的6名选手不仅基本功过硬,在国内选手一向欠缺的音乐理解上也有明显进步。”评委会委员吴迎则表示:“今年的比赛中有几点值得关注,很多选手是从海外学成归来,他们对钢琴的理解和西方曲目的把握更显成熟。比赛中,有的选手爱炫技,但就我个人而言,炫技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好的钢琴演奏不是要震动人,而是要感动人。炫技可能会让观众听得很有精气神儿,但它可能对钢琴演奏的信仰还不甚理解。”钢琴组评委会委员石叔诚总结比赛时说道:“选手在决赛的发挥不如在复赛和半决赛的发挥,主要就是因为前面的独奏是他们的强项,而协奏经验不足。现在以他们的水平已经没有必要再在弹奏技术上纠结,重点应放在艺术层面的思考上,所以协奏表现得弱一些不是技巧问题,是学习不够,要把重点放在对音乐的理解上。选手在练习中,如果没有条件与乐队合作,可以采用与音响多配合的方法练习协奏曲。”

    铜管、木管五重奏的比赛首次进入金钟奖比赛项目。铜管组评委会主任于海说:“管乐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金钟奖将其纳入比赛,我相信对于管乐的发展来说,是一种促进。”对于此次比赛,于海表示看后非常惊讶:“这一次管乐团整体水平超出了想像,我们以前总听到钢琴和弦乐在国际上获大奖,这次比赛让我感到,我们的管乐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假如我们共同推动,将来会更好。”对于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于海表示,关键是配合意识要加强,音准和音色要统一。木管组评委会委员张海峰同样表示:“有些组配合的时间短,所以默契不足。室内乐作为新项目第一次参加金钟奖,能吸引专业院校的老师组队与学生同台竞技,这种精神值得鼓励。希望职业演出团体也能够多参与这项比赛。”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表示,本届金钟奖实行主、分会场制,广州是金钟奖的基地和总决赛、总颁奖的大本营,核心项目(声乐、钢琴、小提琴等)始终放在这里举办,其它新增的如民族乐器、合唱等分项目,逐步安排在其他城市举办,当中也有一些项目会轮回到广州大本营来举办。“闹金钟”是广州发明的,从第三届金钟比赛在广州举办起,广州就开创了“迎金钟”、“闹金钟”、“贺金钟”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把金钟奖比赛与城市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金钟特色。本届金钟奖从年初开赛以来,先后在重庆、南京、深圳等城市举办合唱、民族乐器、流行音乐的比赛,“闹”得街知巷闻、“闹”得红红火火,可谓越“闹”越欢、越“闹”越宽,“闹”响全国,这是金钟奖发展的自然趋势,将来还要“闹”出国门,成为世界的音乐品牌。他还表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从下一届开始,要组建金钟奖产业化发展的班子,做好中、远期发展规划,近期可以考虑把一些具备条件的分项目如流行音乐等,选准切入口,用市场运作的方式来举办,充分调动社会和企业的积极性,使金钟奖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营运能力,最终实现金钟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