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举行
http://www.cflac.org.cn    2009-11-17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锦绣婺源山花绽放 鼓舞鼓乐精彩纷呈

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等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在江西婺源举行

把时代的鼓点敲得更响

● 罗 杨(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

    金秋十月,一个收获的季节;鼓舞大赛,一个欢乐的节日。今天,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的婺源又扮上了节日的盛装,一场令人心潮澎湃的全国鼓舞鼓乐大赛如期而至,刚刚和全国人民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盛典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又迈着豪迈的脚步来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敲起激昂的鼓点,跳起纵情的舞蹈。

    民间鼓舞鼓乐源自于历史上的大型纪念祭典仪式和文化庆典活动。在历代的传承中鼓舞鼓乐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套路繁多,流光溢彩。或潇洒流畅、气势恢宏;或古朴粗犷、性情浓烈;或行云流水、情感细腻。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追求幸福、营造和谐的美好愿望。历史上的鼓舞鼓乐曾经是人民情感和凝聚力的爆发,今天的鼓舞鼓乐又堪称民族灵魂和时代精神的写照。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鼓舞鼓乐所焕发出的新的精神风貌,已成为极具民俗性、娱乐性、参与性、观赏性的文化生态形式,活跃于广大城市乡村和各行各业的群众生活中,成为催人奋进、令人鼓舞的不朽的时代强音。

    历经了时代的沧桑和洗礼,我们的鼓声将更加悦耳动听,我们的舞步将更加从容坚定。让我们踏着时代的鼓点,和着人民的心声;舞动时代的风采,伴着祖国的步伐。在山花铺满的大道上,一路欢腾的鼓乐,一路嘹亮的歌声,将留下民间艺术的铿锵篇章。

创造中国最美乡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 刘 华(江西省文联主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值此2009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鼓舞鼓乐大赛活动开幕之际,我谨代表江西省文联,对本次盛会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向一贯关注江西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的中国文联、中国民协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文艺家和参赛队伍表示热烈的欢迎!

    婺源之所以被人们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不仅仅在于它有星罗棋布的体现徽派风格的古村落、古民居,不仅仅在于它有着四季鲜明的田园风光,更在于它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艺珍藏。包括民间鼓舞鼓乐在内的民间文艺珍藏,其实是老百姓最朴实最生动的精神和思想蕴藏,体现了中国老百姓辟邪祈福纳吉的心理,反映了中国老百姓生生不息的生产意识、家园意识、宇宙意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它不仅是乡村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也是我们建设先进文化,构筑和谐社会的宝贵思想精神,乃至艺术资源。

    我相信,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在婺源隆重举办,为婺源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乡村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也相信,婺源会抓住这次契机。创造中国最美乡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预祝2009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鼓舞鼓乐大赛活动圆满成功!

发展婺源生态文明 共同建设绿色家园

● 廖其志(上饶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值此2009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鼓舞鼓乐大赛活动开幕之际,我受中共上饶市委蔡晓明书记、上饶市人民政府董仚生市长委托,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本次旅游、文化盛会的胜利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队伍,对参加本次盛会的领导、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

    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传统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使得婺源旅游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短短几年,婺源旅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婺源也十分注重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中国最美乡村”的品牌,婺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目前,婺源已经是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首批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县,是我省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专家学者、旅游商贸界企业家喜聚一堂,宣传展示乡村文化,共同开展旅游商贸活动,这必将促进乡村文化更好的交流和发展。我衷心希望婺源充分利用好节庆这一平台,依托文化和生态这两个优势,进一步做好、做足、做强婺源旅游。我坚信,在婺源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婺源旅游产业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婺源乡村文化

● 林显君(中共婺源县委书记)

    金秋的婺源,景色美丽、气候宜人。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次文化盛典——2009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在这里隆重开幕。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婺源县委、婺源县人民政府和全县人民,向光临婺源的各位领导、嘉宾以及各参赛表演队表示热烈的欢迎!

    婺源,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的绿色明珠,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在这里,青山与绿水交相辉映,蓝天与白云相互映衬,粉墙与黛瓦相得益彰。在这天然的山水画卷中,人们呼吸着甜甜的空气,过着悠然幸福的生活。在这里,以朱熹、詹天佑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流芳千古;以官邸、商宅、民居、祠堂为代表的建筑文化美轮美奂;以傩舞、徽剧、茶道、抬阁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生态与文化的珠联璧合,使婺源成为百姓理想的居息之所、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

    婺源因生态而美丽,更因文化而生动。此次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在婺源隆重举办,这既是全国民间鼓舞鼓乐艺术活动的一大盛会,也是婺源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乡村文化的好机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生态保护工作,同时也衷心地期待各位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婺源,共同谱写中国最美乡村美好的明天!

民间鼓艺 竞技婺源

——2009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综述

    丹桂飘香稻浪涌,年年相约枫叶红。11月7日至8日,由中国民协、上饶市人民政府、江西省旅游局、江西省文联主办,婺源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09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在婺源举办。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罗杨,江西省文联主席刘华,中国民协副主席韦苏文、余未人、林德冠,秘书长向云驹,副秘书长赵铁信、吕军以及上饶市委宣传部部长程建平、上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友鸿、上饶市副市长廖其志、上饶市政协副主席李一帆、婺源县委书记林显君、县长贺瑞虎等上饶市、婺源县有关方面的领导以及来自全国的文艺界、旅游、商贸人士出席了11月7日上午的开幕式。开幕式由贺瑞虎主持。

    罗杨、刘华、廖其志、林显君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程建平宣布2009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开幕。

    开幕式表演热烈欢快

    11月7日上午,婺源县文化广场上人山人海,来自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的15支民间文艺表演队伍,约450人表演了各具地域特色的鼓舞鼓乐。

    河北隆尧县招子鼓队的《鼓舞尧乡》、陕西安塞县腰鼓代表队的《安塞腰鼓》、辽宁抚顺满族艺术团的《满族腰铃鼓舞》、山西吕梁民间艺术团的《欢腾》、福建漳州市芗城区天宝村代表队的《大鼓凉伞舞》依次登台亮相,柔美舞者的曼妙轻舞、刚毅鼓手们的粗犷豪放诠释了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

    开幕式上,婺源的民间艺术绝活,曾获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的甲路抬阁,利用民间制作豆腐干的工具——豆腐架为道具,小孩子身着戏装、略施粉黛站在上边,摆出有关剧目造型表演的江湾豆腐架,为庆丰收、图吉利的古老习俗汪口草龙表演,以及头戴木雕面具的舞傩者表演的傩舞也先后登台献艺,热闹非凡。

    开幕式结束后,参加演出的15支代表队以及婺源民间文化表演队一同进行了踩街表演。表演的队伍从婺源广场出发,沿景观桥到文公路至天佑路行进,街道两旁被围观的乡亲们、旅游者围得水泄不通,场面十分壮观。

    鼓舞鼓乐大赛异彩纷呈

    当天下午,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正式开始,15支参赛队伍按照抽签顺序先后登台一展技艺。

    独具民族风情的新疆龟兹歌舞团表演的《庆丰收》节目中,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姑娘和小伙子在音乐的伴奏下,打起欢快的手鼓,欢歌起舞,共庆丰收的喜悦。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歌舞团表演的《热巴鼓舞》,表现了鼓手对热巴鼓的尊崇和敬仰,表达了新时期藏族青年男女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云南德昂族水鼓舞队的《德昂族水鼓舞》,寓祭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体现了德昂族的宗教信仰、民俗、传统文化。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的《笙鼓·图腾》展现了神秘大山里生息、繁衍的蚩尤九黎后裔的生活片段。舞蹈以木鼓为伴,芦笙为命,木鼓是太阳,芦笙是月亮。笙鼓声言,诉求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由浙江宁波市镇海后大街社区表演队表演的《红妆鼓乐》,则通过敲击红妆道具,把红妆道具变成打击乐器,演绎了旧时浙东一带地区特有的“良田千亩,红妆十里”传统婚嫁习俗的喜庆场面。而贵州松桃县苗族花鼓舞队表演的花鼓舞《鼓之源》,是一种原生态舞蹈。几名鼓师敲打鼓点指挥,舞者随鼓点节奏围鼓而舞,反映了苗族人民崇尚生活、追求幸福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最具震撼力的要数河南开封群艺馆盘鼓艺术团表演的民间鼓乐舞蹈《开封盘鼓舞》,鼓声震天,节奏强烈,给观众以粗犷豪放的感受。

    据主办方介绍,参加本届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的作品都是由各省、自治区民协推荐的,其中有些代表队表演的鼓舞鼓乐作品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具有悠久历史、特色鲜明的由湖南花垣县苗族鼓舞队表演的《湘西苗族鼓舞》,由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民间艺术团表演的《安代雄风》,其中的安代舞堪称蒙古族舞蹈的“活化石”,将民间唢呐曲牌与民间锣鼓有机结合的由江西湾仔县得胜鼓乐队表演的《得胜鼓》等等,都是各地极具特色的代表作,令观众大开眼界。

    “鼓舞鼓乐是民俗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多宗族部落中,甚至占据了核心地位,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会产生各具特色的鼓乐门类,鼓舞鼓乐大赛对推广中国民俗文化意义深远。”中国民协秘书长向云驹说。

    民俗展示特色浓郁

    11月8日下午,2009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闭幕式在婺源县文化广场上举行。以颁奖活动为主线,荟萃优秀获奖节目、婺源民间艺术及历届红歌会获奖选手的演出,令千余名观众叹为观止。在闭幕式上李政飞的男声独唱《三天的路程两天到》、王小平的《好地方》、陈玲青的独唱《芦花》以及2008年中国红歌会全国六强满达组合、2007年中国红歌会冠军曲措、2008年中国红歌会亚军刘洋等历届红歌会获奖选手一一登台助兴,演员们精彩的演出,不时博得在场观众热情洋溢的阵阵喝彩,许多歌迷还纷纷上台为演员们献花。

    在歌声、鼓声、掌声中,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圆满落幕。最终,新疆龟兹歌舞团等8支队伍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鼓舞鼓乐),福建省漳州民间艺术团等7支队伍入围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鼓舞鼓乐)。

    2009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期间,还举办了“可爱的家乡”摄影作品展,共展出100幅作品,展现了婺源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和民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婺源历史文化旅游丛书》首发式也吸引来了众多的读者。招商引资项目、旅游资源推介等活动也十分红火。为婺源县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和世界最大生态文化公园”搭建了平台。在这色彩斑斓的美丽的季节,人们不仅观看了民俗表演、欣赏了精美的摄影作品、品读了历史文化旅游丛书,而且也被婺源优美的生态环境、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打动。

    美丽的婺源 悠久的文化

    婺源,是“山乡”亦是“水乡”,是“茶乡”亦是“书乡”,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这里物华天宝、资源丰富,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久负盛名,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婺源区位凸显、交通便捷,景婺黄、景婺常两条公路贯穿全境,京福铁路、九景衢铁路即将动工,是江西对接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的前沿。

    早在春秋时期,婺源是吴楚争雄、分疆东南之地。秦时,始皇将天下划为三十六郡,其中“鄣郡”就是以婺源名山、海拔1629米的大鄣山(也称三天子都山)命名的。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建县,因“婺州水之源”称为婺源。原属古徽州六县之一,1934年划属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5月又划归江西。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人口34万。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11个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3个,中国民俗文化村12个,先后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从宋至清,全县出过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留下3100多部著作。朱熹是婺源文人的杰出代表。婺源文化浸润着朱熹创建的理学精神。近代铁路工程先驱詹天佑、医学家程门雪、现代小说家金庸等都是婺源人士或后裔。

    徽剧是京剧的发源剧种之一,明末清初时由南戏和昆曲交融演化而成。婺源徽剧属“石牌”流派,特色鲜明。婺源徽剧团是全国仅有的徽剧团,有剧目400余本,曲牌800多首,脸谱52个。傩舞又名“鬼戏”,是一种带有鲜明巫术色彩和图腾崇拜意识的舞仪,被称为“中国舞蹈活化石”。婺源的傩舞全国有名,剧目有几十个,傩面有50多种。板龙灯是婺源灯彩中最为壮观的一种,龙身由长条板凳连成,每条板凳两头固定两盏花灯,底下用木棍支撑,龙头龙尾由竹篾彩纸编饰,内置烛火。龙头由“子母灯”引路,鼓乐随行。舞时数百米的火龙穿林过野,情景令人难忘。地戏是婺源民间举行的一种由乡民穿戴戏衣,装扮成戏剧人物亮相游行的敬神与娱乐相统一的传统活动。其中以抬阁最为有名,抬阁是数名儿童扮演古装戏剧人物,立在阁上由人抬着行走,技艺高超。

    古建筑闻名全国。婺源的古村落数量众多,且具有典型的徽派特色,它们体现出中华礼仪文化和江南山区聚落景观。以古村落为载体,其宗祠、官邸、豪宅、民居,都是国家的文化瑰宝。

    悠久的历史为婺源留下了大量的遗址、古迹。有善山商周遗址、清华窑址;有江湾的春秋吴太子鸿墓、镇头的西汉长沙王吴芮墓、考水唐太子墓、紫阳朱熹的一世祖墓和文公山上四世祖墓;有浙源明代的龙天古塔、横槎古战场和数条古驿道等。婺源还是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斗争的扩展地,抗战前夕,鄣公山是中共皖浙赣省委所在地,绿色婺源有着红色革命的史迹。

    婺源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对文物保护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一直坚持文物保护“四纳入”:即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一方面,对全县1000多个自然村进行了全面普查。县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作为文化保护开发专项资金,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对分散在乡村的古建筑进行登记、建档,近两年新发现古建、古桥等文物古迹500多处。另一方面,制定出台了《婺源县主要公路沿线、历史文化名村建筑管理暂行办法》,用政策性手段来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2006年,婺源徽剧、傩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和歙砚制作技艺4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江西省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县。

    为保护好李坑、汪口古村落文化遗产,婺源专门成立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并设计了保护方案,目前,这两个村落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婺源因生态而美丽,因文化而生动,因两者的完美结合而神奇。婺源是上饶的名片,江西的窗口,中国最美的乡村,乃至是世界上一笔不可复制的财富。(记者 徐岫鹃 张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