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民俗文化艺术创新中小学美术教学
http://www.cflac.org.cn    2009-11-10    作者:陈富昌    来源:中国艺术报

    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中心学校在艺术教育校本开发和创新教学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可喜的成果。

    “滩头年画”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湖南省隆回县地区的“滩头年画”是湖南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近年其名声直追中国传统四大年画。传统题材的年画有财王神、灶王神、门王神及佛像,有祝福类、戏曲类、故事类、窗画类。滩头年画造型洗练,技法夸张,神态逼真生动,构图匀称饱满,线条流畅挺拔,色彩艳丽鲜明。

    金石桥镇美术教师在民间文化艺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中,不断吸纳新的课程理念,重建知识结构,激发师生创造潜能,将“滩头年画”作为美术校本教材进行开发,取得了丰硕成果。

    由于学校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深刻,有意识、有步骤地组织教师们指导学生的画技、构图、造型、线条、色彩,让学生自觉接受“滩头年画”别具“辣”味的特色,初二学生陈思琪、田威、陈章等学生完成的《狗年吉祥》《我陪爷爷散散心》《嬉球》等滩头特色画2100余幅,选送参加2006年、2007年“世纪之星”全国青少年儿童艺术教育成果展,其中90多幅美术作品获金、银、铜奖,学校还将这些获奖作品办起画展供同学们学习。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年画的学习、实践,使学生了解地方民俗文化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感受地方民俗文化深厚的底蕴,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自觉学习民俗文化艺术的意识和自觉性。

    “花瑶挑花”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隆回地区居住着瑶族的一个分支,因其服饰独特、色彩艳丽,人称花瑶。花瑶妇女无论老幼都着一件独具风采的挑花衣服,都会挑绣衣、裙、围巾、手帕等。花瑶挑花起于汉代,成熟于明清,其工艺独具一格,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和民族文化艺术的审美情趣,折射出民族文化艺术的灵光,是我国民族文化工艺美术的瑰宝,得到过众多文学家、艺术家的高度评价。郭沫若曾称其为“具有国际水平的艺术品”,沈从文称其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挑花”。所以我们组织学生深入花瑶山区,了解花瑶文化历史背景,了解花瑶挑花工艺程序和复杂灵活的针法,如直列式针法、横列式针法、斜列式针法等;了解花瑶挑花花纹种类,如边花、角花、团花、填心花;了解花瑶挑花服饰,如围裙、裤边、头帕、套袖等;了解挑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桌围、绣衣、香包、帐飘等。通过考察了解花瑶挑花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工艺美术的情感,产生学习民俗文化工艺美术的热情,所以,我校以本地民族工艺美术为校本教材,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与实践,学生采用花瑶挑花的针法,自己设计图案,绣制的绣品在全国青少年艺术作品展评中连连获奖。2007年,学生刘堪运用花瑶挑花的作品《祥和》和瑶族老师奉何花辅导学生挑绣的作品《幸福花瑶人家》获全国金星奖。

    民间剪纸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隆回民间剪纸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精神的物化标志,它的主要特征是民俗应用性。隆回剪纸品种多,花色万千。其用途广泛:如环境美化类、礼仪喜庆类、信仰类、佩戴类;表现形式多样:如单色剪纸、染色剪纸等;剪纸的基本技法多样:如对称对折、角偶花、边花等基本技法。隆回民间剪纸作品是劳动群众按照自己的趣味想象创造的,如生肖图像、瑞兽类、人物、团花、凤凰牡丹、龙腾虎跃、福寿牡丹、双狮戏球等,这些作品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所以我们将便于学习和操作的民间剪纸艺术引入教学课堂,并将当地民俗剪纸艺术与美术教学进行整合,既丰富了美术的课程资源,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获得美术学习机会,同时引导他们对民间美术的学习、认识,使他们更好地发扬民族文化艺术薪火的传承精神。几年来,我校大部分学生学会了一些常用的比较简单的剪纸艺术技法。金石桥镇中小学1600多件作品参加2008年奥运畅想全国校园文化艺术作品展,其中有100多件作品获奖。刘玉凤老师辅导的《奥运天使》等10幅精品剪纸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等3家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展现,受到领导、观众高度评价和赞扬。

    宗教相衣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隆回宗教相衣历史悠久。制相衣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手工画出神像的基本脸形。纸马匠对每个神像牢记于心,每个神像都能随手绘出,不需草稿。另一种则由雕刻模板印出神像脸部后,再用笔描上帽子、胡子、衣服。隆回纸马匠制作的相衣有中国人公认的神像,如玉皇、关公、雷公、周公等,也有当地的神,如卢公真仙、扶王等。相衣的艺术造型非常明显,线条处理呈平面,神像不画颈部,脑袋直接画在身子上,色彩处理有视觉冲击力,如火神用红脸、卢公真人用白脸等,应用五种颜色表现形态,把神“人物”化,具有鲜活的个性。宗教相衣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气质,具有古老而朴素的美感。法国哲学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宗派及家族必须把隐藏在他们背后的时代精神与社会风俗揭示出来。”所以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宗教相衣的特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其民俗艺术特性,将其民族精神气质和鲜活个性、线条平面、色彩对比等古老朴素的艺术特征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其特色,让他们进行知识迁移;指导他们画现代的“关公”,如画“雷锋”、“欧阳海”、“焦裕禄”、“孔繁森”等。如指导学生画关公,我们要向学生们讲述关公的故事,让他们了解他是讲义气、重感情的典型,这样不仅让中小学生了解关圣帝的来历,同时有利于学生塑造人物形象;画“雷锋”不仅指导学生画雷锋,同时让学生清楚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优秀事迹,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产生画英雄形象、学英雄事迹的教育效果。通过本地民俗文化艺术的熏陶,增进中小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自觉,有助于青少年对民间美术文化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除了以上这些探索和实践,我们还进行了当地宗教雕刻艺术与学校美术教学的整合。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有民俗艺术特色的古建物“魏源故居”、“魏午庄故居”、“欧阳宗祠”等,指导学生学习雕刻的创意、雕刻造型,学习雕刻艺术中的浅雕、深雕、阳雕、透雕、圆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并请当地民间雕刻艺人来校指导。去年,我镇在金石桥镇中学举办一次雕刻作品展览,共有1200多幅作品参展,受到社会好评。

    根据隆回编织工艺历史悠久的特点,我们进行了民间编织艺术与美术教育整合。将民俗编织融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民俗编织工艺美术品展览。并请当地著名编织手指导编织毛线艺术品等,指导学生绘制图案、选择图案,掌握编织针法要领、编织图案绣法,使这些富有生命力的传统艺术和青少年美术教育融于一体。金石桥镇30余所中小学的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美术课时间开展毛线编织、竹片编织、麦杆稻草编织,共出工艺品共2100余件。金石桥镇每年举行编织工艺美术作品比赛一次,这样在植根本土文化的美术学习过程中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接受民俗艺术的熏陶,使中小学生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学习美术的能力。

    根据学生兴趣和当地传统,我们还进行了“泥塑艺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手指画艺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些当地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与美术教学的结合,在学生心灵里注入传统文化的元素,让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艺术得到不断的发扬和传承。在时代呼唤教育创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正在将这些民俗艺术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行实践、试验和推广。(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中心学校 陈富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