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版《西施》:用歌剧讲中国故事
http://www.cflac.org.cn    2009-11-06    作者:董大汗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日前,作为第七届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的开幕大戏,歌剧版《西施》以其唯美、浪漫、深沉而且富有诗意的表现得到来自多方的高度赞誉。西施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前已有戏曲、电视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不同程度地加以展现,而运用歌剧这种国际化的艺术形式来讲述西施的故事尚属首例。

    为了在歌剧中更好地体现中国风情和特色,编剧邹静之做了充分的考虑与安排。他说,此次创作《西施》使用了一种类似新诗与散文的新鲜语体,从而使得全剧散发出浓郁的诗意和深沉的浪漫,剧中西施的一段唱段《绸缪》直接源自《诗经》,以古曲形式谱就,并有江南民歌的元素穿插其中,而由《墨子》中“西施之沉,其美也”衍伸出的悲情结局,更让人感受到一种高雅与古典的情怀。

    对于一部歌剧来说,表现其主题的最重要的元素莫过于音乐。为此,歌剧版《西施》特邀著名作曲家雷蕾倾情加盟。雷蕾说,如何将西施凝聚中国古典特色的深沉与非凡之美在歌剧中表现出来,是创作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其次,如何让国内很多并不习惯听西洋歌剧的观众能够对歌剧中的音乐产生一种是清新、细腻、唯美而流畅的质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将近3个小时的演出,观众并没有感觉乏味,也没有感觉到用歌剧演绎西施故事的丝毫不妥之处,而是被一首首极富人物个性特色的咏叹调深深打动,尤其是扮演西施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徐晓瑛演唱的《绸缪》最让人感叹。这首集中代表西施心底最宁静的渴望的咏叹调的音乐由《春江花月夜》改编而来,不但独具中国韵味、曲调朗朗上口、旋律相当优美,而且将其作为西施最重要的一首咏叹调在剧中反复出现,时而表现出西施对姐妹们的款款深情,时而抒发了西施内心强烈的思乡之情,时而表达了西施面对亲人遭遇迫害时的肝肠寸断的痛苦。该剧艺术指导黄小曼说:“《西施》虽然是一部西洋歌剧,但它在音乐上与中国观众是完全没有隔阂的,其旋律中不但大量运用了中国宫、商、角、徵、羽的五声调式,而且还包含了一些人们熟悉的民族音乐音调,编曲方面也同样吸收了大量民族乐器。”

    在歌剧舞美设计方面也是以着力突出中国风味为主,舞台上呈现的春秋时期山野间的质朴、吴宫中的奢华,以及战争中金戈铁马、攻城拔寨的壮阔场面,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营造出一个写意、唯美、空灵的中国画式的舞台。剧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据传是由西施创作的充满中国古典气质的舞蹈“响屐舞”。导演曹其敬透露,把这段史书记载里堪称“惊艳”的舞蹈“重现”在舞台之上,除了让“响屐舞”这种“中国踢踏舞”重现人间之外,更使歌剧《西施》具有古典、精致、浪漫、传神的中国之美,从而把观众带到春秋时期那个让人震撼,同时又回味无穷的空间。

    所有一切都充分表明,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故事完全可以很好地运用歌剧这种国际化的语言来讲述。诚如国家大剧院新闻发言人、该剧监制邓一江先生所言,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歌剧《西施》就是要用歌剧这种最国际化的艺术语言讲述中国最美丽女人的故事,将中国的文化元素注入世界歌剧艺术的宝库,让优秀的中国歌剧演员用中文演绎民族题材的西洋大歌剧,这也是《西施》美得摄人心魄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