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与《宝莲灯》
http://www.cflac.org.cn    2009-10-23    作者:段妃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说起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自然让人想起三圣母的扮演者——赵青。赵青在《宝莲灯》中富有戏剧激情的创造性表演令人荡气回肠,她以纯熟的舞技,充分、恰当地表达舞剧主人公三圣母追求爱、光明和自由的思想感情,把三圣母刻画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舞剧《宝莲灯》开创了中国民族舞剧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的成功之作,它巧妙创立了舞剧新的戏剧结构模式,受芭蕾舞剧的启发,《宝莲灯》“在群舞中交代背景,在双人舞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成了后来中国舞剧纷纷效法的戏剧结构模式。赵青也因此有了“民族舞剧表演第一人”的美誉。

    新中国的艺术奇葩——《宝莲灯》

    新中国成立,各门类艺术蓬勃发展,在艺术“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指引下,以优美的舞蹈塑造“国家形象”的创作环境下,学演外国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已不能满足国家外交任务的需要和舞蹈工作者的热情。1955年,北京舞蹈学校开办首届编导训练班,在毕业实习作品的创作中,李仲林构思了以传统神话故事《劈山救母》为蓝本的舞剧《宝莲灯》,并邀请同学黄伯寿合作创作编导。“构思”受到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实验歌剧院的重视,不久,剧院舞剧团派了最优秀的演员参与创作排练。赵青被选为三圣母的扮演者。1957年,在苏联专家查普林、京剧艺术大师李少春等名师名家的指导下,首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搬上新中国的舞台,这也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西方芭蕾舞剧艺术结合的首部力作。

    首先,舞剧《宝莲灯》借鉴了西方芭蕾舞剧的创作结构和创作理念,汲取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编者精炼了传统剧目中过于繁复的剧情,设计出适合于展开矛盾冲突的戏剧结构形式,即为:“定情下凡、沉香百日、深山练武、父子相会、斗龙得斧、劈山救母”六场戏,使舞剧框架更为严谨,更符合舞剧艺术自身的创作规律。

    其次,舞剧从传统戏曲艺术中得到丰富的营养,提炼出适合于人物性格的舞蹈动作语言。剧中紧扣爱情的主线,巧妙地运用戏曲舞蹈的形式、身法技艺和舞蹈的创作手段,塑造出“沉香”英武豪迈精神气质和三圣母追求美好爱情、追求自由的鲜活形象。三圣母的长袖、刘彦昌的水袖、沉香的剑、霹雳大仙的拂尘、二郎神及吠天犬的身法技艺,均是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造,并很好地为剧情服务的。

    第三,舞剧集合了中国民间舞蹈、戏曲表演舞蹈和西方芭蕾舞剧的编创手法和创作风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场“沉香百日”庆典的舞段上,运用了浓郁的汉族民间舞蹈“手绢舞”、“霸王鞭”、“扇子舞”、“大头娃娃舞”(假面)等素材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交代情节发展,营造喜庆的舞剧戏剧氛围,这种艺术手法对强化舞剧的民族风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宝莲灯》的三圣母——赵青

    《宝莲灯》最成功的艺术形象是活在百姓心中的三圣母,而三圣母又是赵青倾心打造而成的。

    1.古典与西洋的完美结合

    赵青融合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和西洋芭蕾舞剧的创作表演形式,形成了充满戏剧激情的创造性表演风格,感动了千万观众。她传承艺术世家的表演精粹,得益于父亲——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的言传身教。从学舞之日起,凭借着传统的滋育与自身的勤奋,秉承欧阳予倩的“一手伸向西洋,一手伸向古典”的艺术理念,在借鉴运用西方芭蕾舞剧创作表演中国民族舞剧的同时,更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艺术形式和塑造角色的个性特点。赵青的表演,善于从自身条件和表演的优势出发,善于从所塑造的人物内心情感出发,善于借鉴戏剧电影表演的经验将人物戏剧化的表演与自身的动作情绪相结合,善于表现形象各异的人物性格。由于她继承得深,借鉴得当,积累的手段丰富,在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时才能准确地找到角色形象的定位,突出“性格刻画”在舞剧中的重要地位,抓住人物的“魂”,充溢着激情和荡气回肠的舞剧表演风格。

    2.“二度创作”的经典范式

    在舞剧表演中,赵青运用赵丹的“感情挪借”方法,能够做到快速摆脱自己、进入角色。她回忆亲人对她的爱、观察年轻母亲与幼子相依相爱的感情表现;通过三圣母与沉香生离、相会时的母子之情的表现,来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赵青认为,三圣母是中国古代道教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圣母娘娘,因此,她必须有中国古典特色,有中国人含蓄、典雅的性格;同时,她又具有反抗精神,追求恋爱的自由。任何一个角色都要用身体来说话,用“心”来感受、体会和展示。她从本能到自觉地追求舞剧人物性格化的塑造,她的美学理想贯穿于终身,植根于心田,其表演风格形于外而成于内,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

    3.汲取各门类艺术的滋养

    赵青的表演风格是建立在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和西洋芭蕾舞综合基础上,充分汲取各门类艺术精华而形成的。赵青从学习中国古典舞中寻找角色形象和表演的方法、技巧;从学习京剧、昆曲的身段、举手投足、眼神、体态中找到中国古代女性的基本形象;从敦煌壁画的人物造型中体味神女驭风而行的飘逸感觉……她通过细细品味、苦苦琢磨,找准真正属于三圣母的潜台词与角色感情。读书滋养了赵青的创作灵感,积淀了文化底蕴,丰厚了艺术素养,揣摩了艺术共性,丰富了舞剧表演的内心世界。

    舞蹈艺术的美是残酷的,“艺术要以真、以善、以美,给人以幸福”就必须经历舞蹈艺术特殊的磨练过程。赵青经过刻苦严格的训练,真正地从外形到内涵塑造了三圣母这一善良、美丽、在爱情、真理上与封建势力斗争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首部大型民族舞剧表演的创始人。赵青在《宝莲灯》中的表演蕴涵了珍贵的艺术真谛,体现了民族舞剧的艺术价值,成功探索了民族舞剧的表演道路。

    《宝莲灯》相继在国内外巡回公演十年,经久不衰,引来苏联、日本舞蹈艺术家竞相学习、移植。1959年,舞剧《宝莲灯》被拍成彩色舞剧电影艺术片;1961年,舞剧《宝莲灯》随同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演出;1977年,电影《宝莲灯》随同邓小平访问美国,在美国放映;1981年,舞剧《宝莲灯》在第九届香港艺术节上演出……周恩来总理曾这样评价它:“外国有《天鹅湖》,我们中国有《宝莲灯》,这证明我们国家短短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舞剧《宝莲灯》这首部典范力作对中国舞剧乃至舞蹈的创作影响深远,它已成为一座里程碑,是中国民族舞剧开拓和奠基之作,舞剧《宝莲灯》也伴随赵青等人的成功表演在中国舞蹈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