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石夫绘画的审美意蕴
http://www.cflac.org.cn    2009-09-28    作者:傅京生    来源:中国艺术报

    郭石夫 1945年生于北京,祖籍天津。以大写意花鸟画享誉画坛,并兼擅山水、书法、篆刻、诗词及西洋绘画等,于戏曲造诣尤深。郭石夫的花鸟画,博综集粹、渊源广大,由近现代之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朱屺瞻诸巨匠追溯扬州二李、八大、二石至青藤、白阳,悉为己用,蔚为一家。其画风沉雄朴厚、古雅刚正,磅礴而不染犷悍之习,洒脱而内具坚贞之质。凡一花片叶,寸草泰石,莫不深合理法,备极情态,而未尝于“创新”的旗号下堕入流滑狂怪一格,实为中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领域树立一代典范。

    郭石夫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日本现代中国美术馆名誉理事,国家一级画家。曾创建北京第一个画会——百花画会(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前身)及中国水墨联盟。出版有大型画集及《中国书画名家技法》光盘系列。

    在20世纪中国画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画家的师承关系,还是对不同历史阶段画坛审美趋势的变化,郭石夫都是置身其中的亲历者。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毋庸置疑地目睹了整个20世纪后半叶中国画的发展和变化。而也正惟其如此,他所选择的艺术道路和所确立的风格定位,就因其诞生于繁复的艺术格局以及繁复的艺术发展的比较、鉴别之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了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郭石夫在绘画艺术上的启蒙,肇始于近代在北京形成的花鸟画传统,这种传统既与清末拟古不化、缺少个性的审美追求有别,也与受西方绘画追求逼真再现自然物象的审美精神有别。郭石夫在绘画艺术上吸吮的第一口奶,就是这种既不同于近代岭南画派,也不同于近代海派的“京派”绘学传统。嗣后,他的绘画艺术之路,一直延续着民国初年云集在北京地区的众多画家在相激相荡中形成的既定风格,并一直在不断地学习、研究与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他的个性化风格。

    郭石夫的画,笔墨酣畅,境界高妙,张挂于墙,能令满室生辉。他的艺术风格,可以归位于传统型中国画学术文脉之中。而这个学术文脉,则导源于两宋工笔院画与明清写意花鸟画。中国传统花鸟画兴盛于两宋,明清达到古典时期的美学顶峰,近百年在中西融合中又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各领风骚的高手,至20世纪80年代又因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思潮影响而发生了较大的样式变革。郭石夫正是在这一特定的变革潮流中,在传统中国画一直处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外艰难发展之时,因长期一以贯之地保持了对两宋、明清传统的坚守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显示出了其特殊的文化睿智。

    在艺术创作上,郭石夫是当代画坛具有独到造诣的佼佼者。在20世纪中国绘画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他的艺术风格显示出的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传统绘画语境日渐稀薄的情况下,他的艺术实践乃是通过以对“京派传统”的继承为津梁,不仅衔接了中国古典绘学传统的“文化基因”,而且还通过他具有独到造诣的艺术创造,把这个“文化基因”根植在了现当代人的审美心田——从郭石夫历年的创作看,他确实是在一以贯之地从传统不同时段的“文化基因”库藏中,以“以一总万”的方式,提取出了与自己会心的技术、技法及理念,并以“实证”方式,将它们与他当下的生活感受结合,且使之转化成了自己的经验——在我们看来,他对民族绘画传统本位的坚守,他的绘画中动人心魄、迷人魅力及蕴涵的文化价值,正是由此而得来。

    郭石夫的画,生机勃勃,文而不野,放达豁爽却又极富比兴象征,且有以健康情感感化人心的妙用。面对他的画,我们完全可以把他的画当作他的“自画像”来看,而所有这一切,都无不与他能够正确地辩证地把握对传统的学习与继承息息相关。

    郭石夫的画作是笔精墨妙的,是自由潇洒的。从他画的《立志栽培心上地 静心涵养性中天》以及《水殿风来暗香满》等作品来看,他是极到位地把握住了传统中国画造型原则及其精神理念的真谛与精髓的。而他的画作之所以具有这些特质,无不是与他的画作中蕴涵着中国画的哲学传统息息相关的。

    熟悉郭石夫画作的人都知道,在艺术美学追求上,郭石夫一向保持“执中”的姿态。他的画,不温不火,不激不厉,但神采奕奕,风骨凛然,且意境幽邃,内蕴有中国人观物察道所特有的哲学气息。正是郭石夫很早就十分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他才能在长期的世事变动中,坚持了他的艺术道路,保持了他对中国国粹文化执著的热爱。分析他的绘画,我们能够发现,他作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希望通过画面的笔墨、形神、气韵,以图说的方式,述说出中国人对宇宙秩序以及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特殊理解,并进而给出以人格修养为前提的他所看到和所理解的事物。对郭石夫那笔墨酣畅淋漓且具有诗化比兴属性的花鸟画,我们应当作如是观。

    郭石夫的画作,古意盎然而又新意勃发,他对画面物象灌注的一方面是他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鲜活的审美感受,另一方面,他也通过其笔墨表现,在画面中恢复人们对历史的记忆。面对他的画,我们能感到那是祛除我们浮躁浅薄心态的良药。从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贯认为,维护历史的记忆是文化发展的先决条件。

    在一个崭新的时代,他既有表现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又能坚守中国文化的本真精神。所以,面对他的画,我们一方面感到有处身现实的亲切,又能体会到一种精神上回家的感觉。概而言之,丰富的生活经历、细腻的情感体验,加上随心所欲、流畅自如的技法表达能力,使郭石夫常常能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中看到生命的跃动和辉煌,进而在艺术实践中,能够在绘画中通过“借物咏怀”的方式,表达他的具有“善意”属性的“诗意感性”,而正是这种具有“善意”属性的“诗意感怀”,使他的画作,不仅令人观之如余音缭绕,能久久萦回在我们心田,而且还能使我们思想上得到升华。

    比起齐白石、黄宾虹这些“六十变法”的艺术家,郭石夫还正当年,有了他现在的成就,他的艺术前景自然会一路顺风,而围绕在他周围的他的学生所走的艺术道路,将来也会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当代绘画史中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典故”,生生不息地在当代艺术的生态环境中,如鲜花一般竞相开放。我们预祝郭石夫和他的学生们今后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