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招生门槛一定要铁
http://www.cflac.org.cn    2009-08-25    作者:邱振刚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中央音乐学院的“考试门”事件,已见诸各类媒体。在各类评论当中,最多见的是指责当前院校招生当中风气之坏,“潜规则”之横行无忌。但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事实是,尽管涉及此事的这位教授在该领域堪称权威人物,但是,这位考生仍然未能通过严格的录取考试,迈进中央音乐学院的门槛。这一事件恰恰凸显了在招生环节中,一整套严格规范的招生录取制度是何等重要,说明了即使有个别“考官”被糖衣炮弹击中而失去公正性,完善、公平的制度仍然可以保证庸才下、英才上。所以,我们固然要呼吁加强道德自律,但同时也要把招生考试制度的建设落到实处。

    其实,近年来,关于艺术类院校在招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屡屡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如“没有30万上不了某学校”之类。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都是相关的权力尽操于某个人手中。如果把人才选拔系于各种“权威”“博导”“专家”“学科带头人”一身,而忽视了监督,忽视了建立一个完善的择优录取的选拔机制,实际上就等于把他们放到了“火山口”。如果没有制度保证,即使这位主考官是一位能够把各种诱惑拒之于门外的道德完人,也有可能因为学术视角的局限、学术观点的差异等原因没有实现择优录取。而对抗似乎已经无孔不入的“潜规则”的最佳方法,就是让真正公正透明的规则发挥作用。而这种制度,看似对考官的权力构成了限制,其实对他们更是一种保护,使他们难以越雷池一步,避免给自己的一生带来污点,并促使他们去发现真正的人才。

    有人或许认为,艺术类院校的招生有其特殊性,过于严密的过程难以真正发现有潜力的考生。其实,创作才能并非必然和严格的考试规则相矛盾。为了考察艺术才能,不应当否认规则的重要性,不是去把权力交到个人手里,而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去制定更加科学的考试制度。举凡世界上各种艺术比赛,都有着严格的比赛规则,李心草、郎朗等众多青年才俊正是从中脱颖而出的。这充分说明,只要有了一套严格、规范,同时科学实用、符合学科特点的制度,不但不会埋没人才,反而会让人们信任这种考试,促进更多的初学者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刻苦的专业学习中去。因为他们知道,决定自己未来的,是自己的努力,和一套令各路“南郭先生”没有可乘之机的公平、公正的录取、选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