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音乐应该抱有一颗平常心
http://www.cflac.org.cn    2009-08-11    作者:高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获奖容易,但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则很难。”日前,在由文化部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即将于10月下旬在青岛举行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新闻发布会上,作为此次比赛评委会副主席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的一番话语重心长,敦促参赛选手和广大音乐爱好者在音乐学习中保持健康的心态。

    据盛中国介绍,中国学习小提琴的人数居世界第一,在各大比赛中也有值得称赞的表现。仅就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自举办以来,就推出了薛伟、刘扬、陈曦等一大批小提琴优秀演奏人才。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值得注意。“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中有一个现象,那就是技巧普遍都好,但大都模仿别人,少有特色,即便得奖,也不能长久,很多获奖者随后就像蒸发掉一样,销声匿迹了。”

    盛中国认为,学习音乐首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现在学音乐、乐器的孩子,大多以后不会专职从事音乐,成为音乐家的更是寥寥无几。”盛中国说,“一个艺术家的诞生,有多种因素。首先必须要有极高的天赋;其次要有‘明师’的专门指教,所谓的‘名师’应该同时还是‘明师’才行,否则会误了孩子;此外,还要有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潜移默化的感染比什么都重要。”

    此次比赛的评委会主席、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吴祖强对盛中国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说:“音乐学习者,尤其是学习乐器演奏的孩子,他们的平和心态大多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我希望家长都明白,艺术培养很重要,但基础培养更重要,现在的父母让孩子学音乐,更多的是一种功利心理在作怪,希望孩子一夜成名,学校也把艺术教育作为考试加分的筹码,这些我都不赞同。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者,我希望学习音乐的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升,从全面培养出发,才能真正促进他。”

    “有的家长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不正确的引导使得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产生虚荣心,结果负担太重,本应有的童年快乐也丢失了。”盛中国说,“让孩子学琴,主要为的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乐对人的性情有极大的陶冶作用,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拒绝暴力的人。一个人的修养提高了,感情丰富了,心怀天下,演奏出来的音乐才有气势;修养不提高,心里只想着音准、音调,演奏出来的曲子就索然无味。很多音乐学习者技巧过关,但没有个人风格就是因为学习时纯粹从技巧入手,忽视了全面的修养提高。因此,从造就人的目的出发,家长对孩子学习音乐应该抱有一颗平常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考虑,首先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全面的人,其他发展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