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 团结 温暖
http://www.cflac.org.cn    2009-07-17    作者:刘兰芳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调入文联,到中国曲协担任分党组书记是在1996年,但是我感受到文联的温暖却比这早得多。这不仅要追溯到1980年我加入中国曲协,成为中国曲协会员。早在1963年,我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曲艺演员,脑子里对文联还缺乏具体的印象,只知道文联是一个全国的文艺工作者都向往的组织的时候,担任文联、曲协领导的陶钝同志虽然远在北京,就知道了我的情况,关心着我的成长,还专程赴辽宁鞍山观看我的演出。那年,在辽宁省新书好书座谈会上,陶钝同志在观看了我的东北大鼓《姑嫂救亲人》后,对如何继承发展传统书目作出了指示。陶钝同志对我的关心,不是一时的,而是贯穿了我的艺术生涯,他是文联、曲协的领导,每天的工作非常忙碌,但仍然花费了极大的心血来关注我的成长。1978年,陶钝同志还专程来到鞍山调研茶馆曲艺,在迎春茶社又一次听我说书。进入上世纪80年代,我的《岳飞传》受到全国各地老百姓的喜爱,他邀请我来北京开座谈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广播大厦等地进行示范演出,还设家宴,鼓励我创作表演新作品。在1986年,我到了南国边陲的老山前线慰问一线官兵,中国文联为此专门为我举行了座谈会,更让我分外感动。

    在我的艺术生涯里面,我曾经多次参加文代会,每一次文代会对我的艺术生涯和人生道路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七次文代会上,我当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接替罗扬同志,作为曲艺工作者的代表进入了文联主席团。这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格外重了。在联欢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我们众多艺术家齐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总书记和文艺家这样心贴心,这一幕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时在主席团里,我的年龄算是比较小的,感到自己和很多著名艺术家相比,在自身的修养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从进入中国文联主席团第一天起,见到来自各个门类的成就卓著的著名艺术家,我就感觉到,这里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逢年过节,文联都要看望老文艺家和老干部,60岁以上的主席团成员每次过生日,文联领导都会送来生日蛋糕、鲜花。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每一个老艺术家都格外感动。

    文联为艺术家提供的服务、帮助是无微不至的,生活上如此,在创作上更是如此。文联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艺的大舞台。“万里大采风”、“送欢乐、下基层”等等一系列的活动,极大开拓了艺术家的视野,提高了文艺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到文联以来,我看到,文联的采风、义演活动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各处城镇、乡村,学校、哨卡、厂矿都留下了文联艺术家的足迹。我参加这样的演出,次数多得都记不清了,但每次都是抖擞精神而去,满怀收获而归。其实,以前我就参加过很多为基层群众服务的义演,但是,文联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更加系统,更有针对性,这些演出把党的关怀、文艺家的爱心真正送到了最需要它们的群众当中。我所收获的,是群众对艺术家的热爱,是边防哨所里的战士们、贫困地区的乡亲们脸上的笑容。我曾经四次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行演出,记得第一次是乘坐汽车,颠簸了十多个小时才到,第二次是乘坐火车,第三次和第四次就是坐飞机了。在这中间,我们亲身感受到祖国国力的增强,感受到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老区人民的淳朴善良。在延安安塞,我还见到了曾为毛泽东等革命领袖表演的老一辈曲艺家韩起祥。老人家双目失明,但身残志坚,他扎根农村,干了一辈子曲艺,毕生都在为农民演出,韩老对民间文艺的执著深深感动了我,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我把富有民族特色的曲艺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2008年初,我国南方广大地区遭受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当时文联组织艺术家赴灾区演出,那次是在江西武宁一所中学的操场上露天演出。当天下起了大雨,但别说偌大的操场上,就连周围的房顶都站满了人,雨越下越大,没有一个观众退场。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已经站了好几个小时了!我来到舞台上,望下去,都是欢呼的人群、连成片的雨伞,我说的是临时创作的新词“人说武宁好风光,抗灾重建创辉煌……”最让我感动的是,演出开始后,雨水不停地落在我身上,很快就全身湿透了,这时有观众举着伞跑到台上来,不顾自己,给我打伞……还有一次,在河南巩义,我率领曲艺采风团在那里演出,也是天降大雨,也是老百姓冒雨观看演出,他们那种雨水落在脸上都顾不上擦、如痴如醉观看演出的神情,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眼神,深深地印在我心窝里。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想起来就格外激动,让人热泪盈眶。在我的艺术生涯里,受过的表彰次数不算少了,但是具体情况我已经有很多都记不清了,但是,老百姓是如何热爱我们的,他们是多么热情、真诚地欢迎我们,这些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的。其实,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意义就在于,它真正把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和老百姓联系到一起。

    文联非常重视对外文化交流,不但给艺术家提供了拓展视野、增加见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中国文化更多精品力作传播到了海外,让无数国外友人看到了当代中国艺术家的精神风貌。2005年,我作为名誉团长,率领众多艺术家出访美国。这些年来,我访问过法国、英国、委内瑞拉、日本、新加坡、葡萄牙等国家,一方面,把中国曲艺带到了世界各地,向国外展示了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形象,一方面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看到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看到了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当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文联还为艺术家们提供了许许多多学习的机会。文联聚集了众多优秀的理论人才,历来重视理论研究,我曾经先后参加过多次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更全面了解了国内外的形势,更加深入地领会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艺术道路如何走也更加有数。在日本访问时,我和年近八旬的“漫才”老艺人田边一鹤进行了交流,观看了他的演出,我在当地演出时,效果也非常好,后来,他还来到中国演出。通过这些友好交流活动,两国的曲艺家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多年来,我和别的国家艺术家的类似交往还有很多。这让我深深感到,艺术不仅仅应当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友好交流的桥梁,艺术本身也应当通过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借鉴,实现共同发展。

    回想调入文联十多年的经历,回顾在我刚刚走上舞台之时以及后来多年里在我的艺术道路上文联给予我的关心,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文联真的是一个大家庭,和谐、团结、温暖,群英荟萃,人才济济。调入文联以来,我看到了文联的影响不断扩大,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文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办公条件不断改善,这一切都让我坚信文联的未来更美好,前景更辉煌!(本报记者邱振刚整理)

    (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