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永恒的辉煌
http://www.cflac.org.cn    2009-07-15    作者:曹保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得那还是13年前的1996年。当时47岁的我被推荐参加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那种喜悦和幸福真是难以言表。我想我一定要抓住会议期间的分分秒秒向那些著名的文艺家们学习。可是,至于怎样向这些知名的艺术大家学习,如何靠近他们还是一个未知数。记得当时正值吉林省文联民协的《民间故事》杂志正在筹备举行纪念创刊15周年的活动。我当时突发奇想,能否在会上寻机请一些著名文艺家给《民间故事》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这倒是一个可以接触文艺大家并能说上话的理由。于是,临上会之前,我特意买了两个大本,拿了几支签字的粗细碳素笔。可是事情其实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容易。记得当所有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开会那天,我事先提着签字本站在二楼大厅口等着。在大门打开的一瞬间,我却一下子惊愣了!只见一位位我从小就崇拜,平时只能在媒体上见到的大家们如今都集中在这里,而且眼下一个个平易可亲地走了过来……

    记得当时有许多与我一样也拿着签字本和笔等待签字的人,只听他们在说这位是谁谁,那位是谁谁,于是急忙围上去签字照相。一时间在大厅里,楼梯上,一伙伙签字照相的人堆形成了。记得当时我只是远远地看着这种场面却挤不上去。那一天,我一个字也没签上。

    回到驻地,我认真地总结了自己的作法,我决定应该主动出击。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要求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靠近大家们的机遇。在会议期间只要遇见对方,我就上前问好,然后说明我的请求,甚至在餐厅、房间、过道、电梯等地点,我也主动与大家们打招呼,然后递上小本。许多大家往往是先翻翻我的小本,看看别人写了什么,他们也写了。就比如马三立先生,我和他是在人民大会堂的洗手间相遇的。当我提出让他老人家为民族民间文化题一句话时,马老师毫不犹豫地满足了我。还有如宋祖英,她正在房间接受媒体采访,让我把本留下,下午3点准时到她房间去取。这使我充分地感受到,其实文艺名家们有自己的崇高风范和平易近人的美德,他们其实并不是不好接近。

    记得在那次会议期间,我用这种方法接近了诸多我所敬仰的中国文化、文艺方面的大家,他们都亲切地为我签了字或写下了感言。签着签着,我的小本渐渐满了。这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激动。特别是一些著名的艺术家的话语已经完全超出了我当初只为《民间故事》的创刊15周年纪念写上一句话的设想,每一句题辞其实都在充分地表述着他们对祖国和民族的亲情。

    如乔羽老师在我的本子上写道:“我心中的一条大河——祖国人民!”张贤亮写道:“故事乃浓缩的人生!”陈忠实写道:“文学依然神圣!”贾平凹写道:“大俗即是大雅!”冯骥才写道:“民间故事是千千万万的创造!”……

    这时候,当我再一次深情地看我的小本时,我被这些艺术家写下的话语彻底震惊了。我一下子惊悟到,我所作的不正是一个重要而珍贵的文化集成吗?

    有了这样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收获之后,我在第七次文代会期间也如此炮制,并怀着崇高的敬仰之情再次地去拜见各位参会名家,意在将这些珍贵的思想和手迹保存下来。记得在这次文代会上,我非常痛心地发现,在上次文代会期间曾经给我亲笔题过字的大家有的已离开了我们,这使我更加感受到其实我们的这项举措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应该继续去用这种方式记录他们的思想历程,让他们的心灵创造的宝贵思想精华永远留在人类的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