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四川清音艺术家程永玲艺术生活50周年
http://www.cflac.org.cn     2009-06-16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6月4日至5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局和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成都市曲艺团承办,四川省曲艺家协会、成都市曲艺家协会、成都市艺术剧院和成都市话剧团协办的“庆祝四川清音艺术家程永玲艺术生活50周年”系列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举行。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名誉会长罗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文科,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启国,四川省文化厅原厅长严福昌,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杨时川,成都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副局长王爰飞等有关方面领导出席了系列活动。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李致因事未能参加活动,专门打电话给程永玲表示祝贺;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著名相声艺术家姜昆题词“宁静致远”以示祝贺;年高德劭的四川省资深记者车辐坐着轮椅出席了庆贺演出并向程永玲表示祝贺。

    作为“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一项重要内容,该系列活动由“蜀粹芳华——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程永玲艺术生活50周年祝贺演出”和“程永玲四川清音艺术研讨会”两个部分组成。祝贺演出于6月4日下午在成都市川剧艺术中心“锦江剧场”举行,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担纲主持。演出节目除程永玲率师妹田临平及学生任平和刘明辉等以独唱、联唱、合唱等形式演出的四川清音《摘海棠》《坐茶馆》《蜀绣姑娘》《小放风筝》和《布谷鸟儿咕咕叫》等,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和成都当地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及歌唱家马渲子、罗蓉、吕小琴、唐竹雅、陈巧茹、王珂玫、刘晓民还登台贺演了评书短段《康熙买马》及四川清音联唱《赶花会》《绣荷包》《小丈夫》《黄继光》《青杠叶》《对花》等。研讨会于6月5日上午在蜀都大厦宾馆举行,吴文科主持。除主办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外,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车向前、原主席夏本玉、秘书长李蓉,成都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蔡德明,成都市文联组联处处长黄成伟,成都市艺术剧院副院长熊晓虹,成都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成都市曲艺团团长、四川金钱板表演艺术家张徐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李祥林,四川谐剧艺术家沈伐,四川评书艺术家李伯清,四川扬琴艺术家刘时燕,曲艺音乐家付兵、曹正礼、李长元、罗国柱,曲艺作家和评论家严西秀、蒋守文及青年曲艺家田临平、李多、任平、刘明辉等共60余人出席。

    程永玲是著名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四川清音代表性传承人,曾长期担任成都市曲艺团团长,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会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成都市文联名誉主席。她1947年4月出生于重庆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8年考入四川省成都市戏剧学校曲艺班,师从著名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李月秋,专攻四川清音表演。50年来,演出的传统及新编四川清音节目数以百计,代表性的有《六月六》、《幺店子》、《蜀绣姑娘》和《川菜飘香》等,是半个世纪以来四川清音艺术继承发展的重要代表性人物。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对程永玲艺术生涯与表演实践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四川清音艺术当代传承与持续发展的激扬和推动。    

我想说

程永玲

    我想说,时间过得太快太快,快得使人心痛。眨眼间,已到了感叹“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时候了。

    与四川清音结缘五十年,一路上相扶相伴,几多奋进,几多收获,几多欢乐,几多忧虑。这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想放放不下,想剪剪不断……

    我爱四川清音,她让我从一个小姑娘成长为专家和观众认可的清音演员;我爱四川清音,她给了我欢乐和自信;我爱四川清音,她教会我怎样做人;我爱四川清音,因为我是四川清音的女儿。

    我还想说,我在表演四川清音的旅途上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身边许多关心和爱护我的人。忘不了恩师李月秋一字一句认真传授的情景,忘不了与词、曲作家反复商讨、长期配合的默契,忘不了琴师们甘当绿叶的奉献精神,忘不了各级领导和朋友们对我的殷切期望、热情扶助。

    此时此刻,我最想说:谢谢!但谢谢二字与我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相比,却又显得太轻、太轻……因为,纵有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我的感恩之情。我只能说,我爱你们:我的恩师,我的领导,我的师兄师妹,我的朋友们!

祝贺与希望

罗扬(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协名誉主席)

    举办“庆祝四川清音艺术家程永玲艺术生活50周年”活动,对于促进四川清音及其他曲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藉此机会,我向程永玲同志表示诚挚的祝贺!

    我和永玲同志相识多年。她的人品和艺术,素为人所称道,的确值得学习和研究。永玲同志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有一副好嗓子,又得到名师的指点和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学生时代就显露出艺术的才华,在中南海演出时受到周总理的赞赏和鼓励,这无疑是她日后成为一位杰出艺术家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她有远大的理想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在崎岖而漫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攀登。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她时刻牢记党的教导,用共产党员文艺工作者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激励自己,把继承发展四川清音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视为最大的光荣。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她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不断提高创作和演出的思想艺术质量,力求通过自己的演出,更好地反映社会主义的新生活和时代精神,表达人民的心声,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美的艺术享受。并在艺术表演中注重按照自身条件,借鉴和吸收姊妹艺术的有益元素,“化他为我”,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达到了“寓教于乐”、“雅俗共赏”、“声情并茂”、“曲高和众”的效果,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和尊重。

    程永玲同志50年的艺术道路,是一条成功之路、光荣之路。她称得起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德艺双馨艺术家。衷心希望程永玲同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做好传承和繁荣四川清音艺术的工作。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为四川清音乃至整个曲艺事业的全面繁荣和健康发展,积聚新的力量,注入新的内涵。

清音功臣 卓然大家

刘兰芳(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在50年的艺术道路上,程永玲忠诚党和人民的文艺事业,忠诚曲艺艺术,不但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曲艺教育家,一位难得的曲艺艺术团体管理者,一位为中国曲艺走出国门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使者。

    说她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是因为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把古老的四川清音艺术推到了新的发展高度。她童年时代就投身曲艺事业,师承一代名家李月秋,后来经过刻苦学习和潜心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富有魅力的艺术风格。不仅表演了《幺店子》《蜀绣姑娘》《小放风筝》《布谷鸟儿咕咕叫》等脍炙人口的大批优秀四川清音节目,还将许多姊妹艺术元素化用到自身的表演之中,在美化新时代四川清音表演的同时,也确立了自己在四川清音艺术表演中的地位。

    说她是一位优秀的曲艺教育家,是因为她多年以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四川清音艺术,培养四川清音艺术人才,为年轻演员的尽快成长筑路铺石,创造演出机会,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登台时间,是四川清音艺术承上启下的一代英才。

    说她是一位优秀的曲艺团体管理者,是因为她担任成都市曲艺团团长期间,一手抓创演,一手抓管理,不仅排演了大量优秀的曲艺节目,而且多方奔走、精心筹划,使之前连一个固定办公地点都没有的曲艺团,发展成为有6000多平方米办公和演出大楼的曲艺表演团体,为成都曲艺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说她是一位优秀的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使者,是因为她通过自身的出访演出,将四川清音这个特色独具的中国曲艺形式介绍到了许多国家,扩大了中国曲艺的世界影响。

    所有这些无不表明,程永玲不但是一位引领四川清音当代发展的杰出功臣,也是一位在四川清音乃至整个曲艺事业发展中取得多方面成就的卓然大家。    

传承代表 创新典范

吴文科(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作为一个曲艺表演艺术家,程永玲的艺术实践和杰出成就表明,她的四川清音表演,扎根传统又开拓创新,秉承师风又独具特色,有着自身新的美学风范,堪称半个世纪以来四川清音艺术继承发展的重要代表性人物:不仅代表了四川清音艺术表演的最高成就,而且代表了四川清音艺术发展的美学方向。

    首先,程永玲50年间演出过的四川清音节目数以百计。除了从她的老师李月秋那里继承过来的大量传统节目如《小放风筝》《断桥》《尼姑下山》《花园跑马》《摘海棠》《布谷鸟儿咕咕叫》等,也有从四川清音名家邹发祥和邓汉卿那里继承过来的传统节目,还有由她首唱或参与编曲并获得各种奖项的新编节目如《六月六》《幺店子》《蜀绣姑娘》和《川菜飘香》等。这使她对四川清音艺术的传统继承比较全面,也说明有关方面公布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四川清音的代表性传承人,是非常适宜的。

    其次,程永玲的四川清音表演清新雅致、灵巧秀丽。行腔挥洒但有节制,技艺超群而不炫耀。珠圆玉润,流畅自如。特别是在传统“哈哈腔”的运用上,吸收化用了西方声乐演唱中“花腔女高音”的一些美声方法与技巧,扩展了行腔的音域,丰富了旋律的美感,强化了表现的功能,玲珑剔透,跳跃性强。典型的例子如《送公粮》演唱中的“哈哈腔”和“舌尖弹音”运用,就使唱腔音乐与唱词表达的思想内容达到了高度的审美契合。

    再次,程永玲的四川清音表演,注重全面美化曲艺“唱曲”的舞台呈现,追求审美传达“听”与“看”的有机协调。不仅注重唱腔音色和音质处理对于唱词内涵的艺术传达,而且注重和讲求演唱表演的舞台美化:从辅助演唱的表情、动作和身段运用,到服饰、化妆和灯光、背景的美化点染,再到基于节目格调的精、气、神展示,每一个环节和细节,无不着力统一在对唱词文学的审美表达上。传统、经典而又蕴藉、时尚,充盈着新雅气质,洋溢着时代气息。

    凡此种种,均使程永玲成为四川清音艺术当代发展进程中当之无愧的传承代表和创新典范。

四川曲艺界承前启后的领军人物

黄启国(四川省文联常务副主席)

    程永玲就读成都市戏剧学校曲艺班期间即师从李月秋老师,得其真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她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大赛一等奖。就在去年,她还荣获了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可以说,她是继李月秋之后四川清音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表性人物。

    在传承弘扬四川清音艺术的半个世纪里,程永玲凭借她天生的甜美嗓音和娴熟的演唱技巧,征服了无数国内外观众。她始终站在四川清音继承与创新的前沿,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大胆改革和创新传统曲目的唱腔和演唱方法。在唱腔形式上,程永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借鉴姊妹艺术,增强了四川清音的艺术感染力。在演唱内容上,程永玲也不断探索。她是第一个尝试用四川清音演唱唐诗宋词的演员,证明了雅与俗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程永玲所做的一系列探索性创演实践,赋予四川清音艺术清新脱俗的时代之风。在她勇挑成都市曲艺团团长重担的十多年里,她又超越自我,充分展示出组织和领导才能,在探索拓展成都市曲艺团演出市场的同时,还积极扶持和培养青年演员。

    程永玲从艺的50年,是对艺术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50年,是尊师重道、品德高尚的50年,是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50年,是改革创新、善于管理的50年。总之,程永玲同志既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四川清音艺术家,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文艺工作组织领导者,是新时期四川曲艺界承前启后的重要领军人物。

    衷心希望通过举办此次活动,回顾和总结程永玲四川清音艺术的成就与经验,切实推动四川曲艺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金声玉振 德艺双馨——程永玲四川清音艺术研讨会发言摘登

    曹正礼(四川清音琴师):在四川清音界,程永玲创造过许多纪录:她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参加全国和省、市级会演和调演最多的演员,又是演出新编节目最多的演员,同时还是获奖数量和规格最多又最高的演员。并具有自己鲜明的演唱风格:清新秀丽、灵巧喜人。这种风格的形成,既是她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她大量演唱反映新时代新节目的结果,当然也是包括作词、编曲和伴奏乐队在内的创作集体共同合作的结果。美学家王朝闻当年曾评论程永玲说:“李月秋是清音大牌,程永玲是小牌,将来小牌很有可能会超过大牌”,现在看,他的预言实现了。

    夏本玉(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原主席):我在成都市曲艺团工作了将近50年,看着程永玲长大并且成才。程永玲热爱曲艺,学习刻苦,在老师李月秋的指导下,在校期间就进步很快,早早展露了艺术的才华。从此一路凯歌,成就卓著。她为人谦逊,敬重师长,长期以来,与伴奏琴师及乐队的配合都很融洽默契,并注重学习和借鉴姊妹艺术的元素与营养,这都是她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李祥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对程永玲四川清音艺术进行总结和研讨很有意义。但必须看到,我们四川对于本土曲艺遗产包括艺术家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还很不够。为此,应当以纪念程永玲从艺50周年和总结研究程永玲四川清音艺术成就的活动为契机,切实推动四川曲艺史论研究的开展。尤其要注重对健在的老艺术家的“口述史”式采访与记录,要趁程永玲老师和其他老艺人还健在的时候,记录下在他们记忆里关于曲艺的宝贵资料。

    严福昌(四川省文化厅原厅长):我是学戏剧的,但曲艺是戏剧的祖宗,是我们民族的根文化之一。四川清音又是我们四川曲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品种,程永玲则是这个曲种的代表性传人,是我们四川曲艺界的顶尖级人物,为此,我虽是外行,也前来参加这个研讨会。我更不是书法家,但写了两副字送给程永玲,向她表示祝贺!

    车向前(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看了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程永玲艺术生活50周年祝贺演出,心情十分激动,也想了很多。祝贺演出既纯正古朴又时尚现代,昭示着传统曲艺现代发展的正确趋向。面对并不乐观的曲艺演出市场,这台晚会本身尤其值得总结。程永玲的确是当今四川清音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代表了四川清音的一个时代,我对她表示祝贺!

    沈伐(四川谐剧艺术家):通过参加这两天庆祝四川清音艺术家程永玲艺术生活50周年系列活动,使我对程永玲有了更加全面和细致的了解,也学到不少东西。程永玲的四川清音艺术,在我看来是十分完美的。我入行晚,行当又是四川谐剧表演,但程永玲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衷心祝贺她,愿她永葆艺术青春!

    李伯清(四川评书艺术家):今天我谢绝了邀约演出,专程赶来参加这个研讨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祝贺程永玲艺术生活50周年!同时,我想借此机会表达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政府有关部门为曲艺的传承和发展多办一些实事,比如恢复当年“五一茶社”那样的演出场地。并且呼吁同行尤其是青年曲艺演员,要多来参加和聆听这样的研讨会,从中汲取进步的启迪和营养。

    严西秀(曲艺作家、评论家):四川清音尤其是“小调”类节目,以娇媚见长、柔美著称,有如十八少女手持红木檀板吟唱晓风残月,是典型的东方美。而程永玲表演的许多传统短段和大量新节目,正是这种美的典型化身。我们祝贺程永玲、研究程永玲,当然包含了对这种美的礼赞与肯定。这就要求我们对四川清音及程永玲表演艺术的探究,必须与对四川特殊人文传统的探究结合起来,这样更有意义和价值。

    刘时燕(四川扬琴表演艺术家):程永玲是四川清音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对四川清音艺术的传统,在各个方面的继承都很全面。她不仅继承了李月秋和前辈艺人的艺术精华,而且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对她表示祝贺,也向她学习!

    田临平(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作为李月秋老师的弟子和程永玲的同门师妹,我参加这个活动的心情不言而喻。我向师姐表示祝贺,也向师姐学习,并为九泉之下的老师感到自豪:因为,老师的心血,在师姐的身上开出了绚丽的花朵,也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认可。

    付兵(曲艺音乐家):我是搞曲艺音乐的,与程永玲有过多次合作。程永玲对四川清音演唱的贡献不只在于深刻继承和演唱了众多的唱腔和节目,更在于推陈出新地赋予传统的四川清音演唱以现代丰富的审美内涵。这是我们尤其需要加以注意和研究总结的地方。

    蒋守文(曲艺学者):作为当代四川清音艺术的一位杰出代表,对于程永玲的研究,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于当代四川清音艺术史和四川曲艺史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为此,除了向程永玲表示祝贺,我还要向各个主办单位表示敬意。因为,只有在理论上自觉了,曲艺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康。

    任平(四川清音青年演员):我是程永玲老师迄今唯一的正式入室弟子。参加老师从艺50周年的活动,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老师半个世纪的辛苦得到了这么高的评价,我为自己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幸福和自豪;惭愧的是老师的艺术我至今还没有很好地学习和继承。我会铭记大家的发言,更加努力地追随老师,为四川清音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刘明辉(四川扬琴、四川清音青年演员):我的本行是四川扬琴表演,看了程永玲老师演出的四川清音,一直有拜在门下学习的愿望。2003年秋季,老师退休,没那么忙了,在团里其他老师的提点下,才提起学习的事情,没想到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从那时起,老师把我带入了四川清音的世界。我一定要像老师那样从艺和做人,把她的艺术尽量多地学习和继承下来,并用好的成绩报答老师的培养和期望。

    蔡德明(成都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我在2006年成都市曲艺团赴港演出期间,才接触到程永玲老师,并了解到她的四川清音演唱,还透过港报的高度评价和香港各界的热情赞誉,对四川清音有所了解。四川清音艺术在海外这样受欢迎,证明我们的传统曲艺具有无比的魅力,而我们有像程永玲这样具有深厚艺术功力的艺术家作为这门艺术的传承人,加上大家共同的努力,曲艺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灿烂!

    张金石(成都市曲艺团原副团长):作为程永玲曾经的领导和同事,参加这样隆重的庆贺活动,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我向永玲同志表示祝贺,为我们成都市曲艺团能够走出这样杰出的艺术家深感自豪,也希望青年一代向程永玲学习,把我们的团建设得更好,推动成都和四川曲艺走向更大的繁荣。

    李蓉(四川省曲艺家协会秘书长):从我和程永玲老师时间不长的接触中,我发现她在艺术上之所以精湛,与她的修养十分全面很有关系。她酷爱读书,勤于思考,还能写作。一个唱曲艺术家要想有所成就,文学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即对唱词内涵的审美把握非常重要,是艺术地实现演唱表达的基础和前提。由此我感觉,程永玲老师的文学修养,是她所以成为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张徐(成都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成都市曲艺团团长):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程永玲老师当了我们团多年的团长,不仅为四川清音,更为我们团的事业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她是我永远的学习榜样。同时,借此机会再祝程永玲老师艺术长青、青春永驻!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