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大地盛开戏曲小梅花
http://www.cflac.org.cn    2009-06-09    作者:张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最爱看戏曲节目,要当《梨园春》的小擂主!”4岁半的吉祥瑞说。

    “我希望长大了能当一名戏曲演员,给大家唱最好听的戏。”8岁的温鑫说。

    在被问及对未来的愿望时,孩子们童真却热情的回答,令人不由得充满欣喜,仿佛在看到河北戏曲教育现状的同时,又看到了它发展的希望。由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保定市委宣传部、保定市文化局主办的“华正杯”第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河北省选拔赛,日前圆满落幕。作为面向全省少年儿童的戏曲艺术选拔活动,本届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河北省戏剧界的广泛支持,共有来自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裴艳玲艺术学校、保定艺术学校、石家庄市艺术学校等全省6个地区、14个单位的47个节目、49名小朋友参加比赛。大赛分为初、复赛两个阶段,初赛采取专家观看录像的形式,决赛则进行现场比拼。在专家的认真评议下,共有30个节目、38名小朋友进入现场决赛,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仅有4岁,涉及京剧、河北梆子、丝弦、评剧、老调、昆曲、戏曲舞蹈,以及器乐等9个剧种和专业。

  小梅花含苞初绽喝彩连连

    吉祥瑞和温鑫是本次大赛童星奖的两位得主。比赛中,来自邢台的吉祥瑞,学戏仅仅几个月,却能一人分饰刁德一、阿庆嫂、李铁梅3个角色,以老生、青衣、花旦“三门抱”的精彩表演征服了评委;来自张家口的温鑫带来评剧《花为媒·报花名》、京剧《红娘·叫张生》、黄梅戏《荔枝缘分·赏花》、河北梆子《大登殿·金牌调来银牌宣》4个剧种4个剧目的戏曲联唱,其灵动的表演和韵味十足的唱腔使得花旦、闺门旦各有神采,令在场的观众和评委无不拍案叫好。而像这样令人惊喜的表演,在本次比赛中并非特例。来自保定的许周熠虽然只有9岁,但腿功扎实、唱腔醇正,一出唱做难度皆高的《秦琼观阵》被他演绎得有板有眼;同样来自保定的王子怡,学戏方两月,却能以5岁之姿诠释王宝钏喜上金銮……

    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来自河北省各地区的小选手们以优美的唱腔、利落的身段、精湛的技艺以及不失童真童趣的表演,赢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和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最终,许周熠(保定艺术学校)、张亚斌(裴艳玲艺术学校)、焦林烽(裴艳玲艺术学校)、郑伊蔓(唐山市路北区光明实验小学)、郎茜(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田上(石家庄市艺校丝弦班)等获得了本届比赛的十佳金奖;马宇琪(保定艺术学校)凭借独特的戏舞获得特别奖;王子怡、温鑫、吉祥瑞、孔令乾、胡佳乐获得童星奖;徐一丹、杨畅、路丙勋等18名小选手获得银奖。

    此次大赛中收获最大的要数保定艺术学校,三金、五银、一个童星奖、一个特别奖的好成绩令陈锦华副校长喜上眉梢。他表示,保定艺术学校作为保定市唯一的国办中等艺术专业学校,是保定市民族艺术教育的一面旗帜,肩负着培养戏曲后备人才、弘扬民族艺术的重任,本届大赛的举办正值迎接共和国60华诞、保定打造文化强市的重要关头,此次获奖是对保定市戏曲教育成绩的充分肯定,也彰显出保定戏曲艺术后继如潮、新声叠浪的发展势头,无疑会对保定戏曲艺术的发展产生强力的推动。

    而和陈锦华同样感到欣慰的,还有石家庄市丝弦剧团团长王建宗。石家庄市丝弦剧团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丝弦剧团,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该团和全国大多数“天下第一团”一样,曾面临后继人才缺乏的困境。“2006年丝弦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为了解决丝弦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政府每年给我们拨款30万元作为教育基金,用来培养后备人才,”王建宗说:“我们以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的招生指标创办了丝弦班,从2006年开始招生,共40个学生,明年即将中专毕业。去年第十二届小梅花全国总决赛中,我们共有3个学生获奖,一个获得全国十佳,两个获得全国金奖。而今年的3位参赛学生,在这次的河北选拔赛中一位进入前十名,两位获得金奖,如果能在后面的全国大赛中冲金,无疑会为他们今后的从艺道路、为丝弦剧团的发展产生积极有力的促动。”

  戏曲发展基础教育是关键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是由中国剧协主办的一项全国性品牌赛事,是培养少年儿童热爱和继承民族传统艺术、展示少儿戏曲艺术发展的希望工程。参评选手年龄在15岁以下,每年一届,已成功举办过12届。

    河北省素来被誉为中国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基地,从新中国成立前红极一时的“名角”马连良、盖叫天到今天的知名艺术家裴艳玲、刘秀荣、李胜素、张建国、李海燕等,河北籍戏曲表演艺术家始终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北省更加重视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戏曲从娃娃抓起”在河北省戏曲教育发展中始终是切实落实的一项宗旨,而非漂亮的口号,多年来积极支持中国戏剧小梅花的选拔,并为之培养有实力的种子选手,正是这项宗旨落实的切实证明。目前,由河北省剧协选拔、推介并荣获全国小梅花称号的小朋友已有100余名,其中很多先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北京、上海的重点艺术院校,并在全国各大艺术院团担纲主演,为我国戏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河北省是戏曲大省,在历史上出过很多名家,现在则有以裴艳玲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现在年轻人对戏曲的热爱反倒不如以前浓厚,我们河北剧协感觉有一种职责,要培养孩子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为他们设立平台,给他们展示的机会,目的就在于培养河北省的戏曲新人,培养年轻人对戏曲艺术的热爱。”河北省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贾吉庆说,“作为本次大赛的评委之一,我感觉本次大赛有两个特点,一是很多小选手学传统戏非常规范,老一辈艺术家多年来总结的唱念做打规范,他们都能够基本达到。另一个就是年轻老师对戏曲表演的大胆改革,比如保定艺校的《戏八戒》就很有特点,其中既有传统戏曲表演的元素,也有现代舞蹈元素,包括了戏曲、杂技和魔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戏曲的发展要继承也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欣赏我们的戏曲。”

    作为本届大赛评委会主席,河北省文联主席、剧协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则表示,尽管是第一次担任“小梅花”的评委,但是她感到很欣慰。她说:“很多人认为戏曲行业很萧条,年轻人不喜欢,只剩老观众了。可是到了比赛现场,使我更坚定自己从前的想法——戏曲艺术会世代相传下去。有很多都是老中青三代陪着孩子来比赛,还有一些很有天分的小神童,这都使我看到了中国戏曲的希望。或许这些孩子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成为未来的职业戏曲演员,但其余的孩子长大后起码懂得怎样欣赏戏曲,欣赏我们的传统艺术。戏曲真正后继有人,不仅要看‘台上’,更要看‘台下’,它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无论人才还是观众,都应该从小培养,这也是‘小梅花’选拔的积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