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秀流行歌曲丰富群众生活
http://www.cflac.org.cn    2009-05-22    作者:董大汗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中国音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经过14场紧张激烈的角逐,日前落下了帷幕。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进行的全国性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该大赛规模大、影响广,自去年6月份启动以来,共收到参赛歌词20000多首,参赛歌曲25000多首,最后共有210首创作歌曲进入总决赛。这些作品不但各具风格,而且体裁多样。可以预见,它们将极大地推动流行乐坛发展,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大赛在参赛作品的征集过程中,大力提倡和鼓励作品的原创性,突出“创作”二字的现实意义。同时,在作品题材、体裁、内容、风格等方面,大赛没有过多的限制,基本属于无命题创作,为当下流行歌曲领域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创作局面,产生了更加丰硕的原创作品。本次大赛借鉴了青歌赛的一些做法,但又有一定程度的超越:其一,在每首作品演唱之前,对其词曲作者加以简要地介绍,并对该作品的创作缘起、主要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均做出简要的说明。作品表演完之后,还将词曲作者邀请到舞台之上,请他们讲述自己的创作故事,让广大观众不仅记住他们创作的歌曲,更深刻地记住这些歌曲的创作者,这些无不体现主办方对词曲作者这些幕后英雄们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其二,将电视观众的投票支持作为选手成绩判定标准的一个构成环节。根据这一举措,各参赛选手的得分一改现场评委一锤定音的方式,而是将参赛选手的得分划分为两个部分,选手得分由现场评委的评分加上这首歌曲表演之前场外观众所给的分数。这种做法加强了大赛与观众的互动,扩大了歌手与作品在群众中的影响。

    门槛低可以说亦是本次大赛的另一特点,不论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都可以参与本次大赛。此外,从参赛选手的人员构成情况来看,除了一些新人之外,还吸引了一些成名多年的大腕们的参与,如周华健、林夕等。这既体现了大赛的号召力,对活跃流行歌曲的创作无疑也很有启发意义。

    总体看来,本次大赛是成功的,但从一名热爱流行歌曲的观众的更高期待看,笔者以为大赛也有一些美中不足,如一些选手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得尽可能高的成绩,争相挑选难度大、技巧高的作品,这导致比赛过程中出现了这些选手忽视内容、缺乏情感、一味炫技的现象。笔者以为,这种专注形式忽视内容与情感表达的演唱,是有悖于“流行歌曲”的特质的。诚如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本次大赛评委徐沛东所言,流行歌曲就应该是写老百姓听得懂的,写歌者、唱歌者不要把自己架起来,老是觉得自己很高深。只有融合老百姓需要的优秀流行音乐作品更多地出现,才能遏制粗俗的流行。流行歌曲就该好听、好学、好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