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在书外
http://www.cflac.org.cn     2009-04-30     作者:谢念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长年致力现时日益“务实”的宣传报道工作,虽对民族民间文化有所向往和关注,按专业标准衡量,究属“门外汉”,然匆匆浏览《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以下简称“《贵州卷》”),仍深为贵州有如此宝藏感到震撼,兴奋莫名。这部上下两册、总厚近670页,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的美术著作,从刺绣、织锦、蜡染到服装、银饰、祭祀,再到游艺、生活、建筑,洋洋大观,前所未有地将散落于17万平方公里田野山间的贵州民间美术遗产的精萃尽纳其中。非止内容本身,《贵州卷》靛蓝作底,道地民间刺绣、织锦图案衬边,封面上银梳一把“梳理”要目,装帧设计饱涵贵州元素,至为精美,亦可圈点。

    《贵州卷》最近在美国获得素有“印制奥斯卡奖”之称的全球印制大奖“班尼”金奖。2008年12月,该书还获第二十届香港印制大奖“平装书刊冠军奖”以及“最佳印制书籍奖”,该奖项每年对该年度世界范围内的出版物和印刷品进行评选。不能不说,于《贵州卷》而言,这是荣光;于贵州文化建设而言,这则是进步中尚需直面的差距与遗憾,是一个须自我超越的新高度。

    《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项目受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特别资助,《贵州卷》为项目“样卷本”。依亲任《集成》总主编的冯骥才在总序《为大地之花建档》中所云,《贵州卷》作为“一部完全是第一手资料的学术性极强的高质量图集”、“堪为全国各省民间美术遗产的普查做出示范。”

    《贵州卷》主编余未人以丰富性、独特性、原生性、唯美性、变异性等“五性”归纳贵州民间美术遗产特点,并佐以详尽材料,于卷中结文,题曰《大美在民间》。信如斯言,但我更要说,大美在书外。

    大美在书外,首先美在书外之人。

    正如余未人言:“没有普查,集成就没有鲜活的艺术生命。”从“大美在民间”到“大美在书里”,过程艰难而细致。历时15个月的拉网式普查,由民族民间文化工作者、收藏家、大学师生、农民和农村小学教师等组成的普查队伍,跋山涉水,走家串户,将足迹留在了涉及十几个民族的上千个村寨,从而为《贵州卷》的编选提供了高达8751个普查条目。

    展阅《贵州卷》编委会、专家委员会、普查工作委员会成员名单,熟悉者不止一二。名单除由余未人这样长期奉献于贵州文化建设、成就卓然的前辈学者领衔外,更有杨俊江、高冰、吴一文等与我属同一年龄段、在文化领域亦已颇有建树的中青年朋辈罗列。以我对他们的了解,设若不是与冯、余二先生共出一心,对家国、乡土文化胸怀挚爱,种种付出和投入何能想象?

    昔阳明先生谪居龙场,开启贵州近代文明教化,其别黔多年,有新任流官仍听得贵阳坊间“歌声霭霭如越音”。贵州建省近600载,一代又一代,正是因了这名单中与名单外、书里与书外,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有名的与无名的若干“大美之人”持之不懈,滴水穿石,才使其渐褪“蛮荒”面纱,有望以“大美”之名播于国中域外。

    大美在书外,还美在书外之“大局”。

    大时代写大精彩。文化的繁荣有赖于环境的宽松,而宽松环境的形成,有赖于为政者是否有基于历史责任之上的足够的见识与胸怀。一个包容多元、接纳异见、鼓励出新的大环境,将使文化的创造力喷涌而出,美而愈美。一个紧绷着、关闭门窗的大环境,将使万马齐喑,“美况”愈下。古今中外,前例多多。

    大美在书外,更因大美本无垠。

    话说至此,复又回到余未人“大美在民间”之论。《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内涵虽丰,书内大美却仍仅显出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田野大美之一斑,国务院迄今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多达62项101处进入,居全国前茅,可谓美不胜收,但一如《贵州卷》所反映的,其正越来越快地远离人们视线……

    有《贵州卷》为范,我辈各于力所能及范围内起而行之,共谋“救美”大计,此其时也。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