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版画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
http://www.cflac.org.cn    2009-04-14    作者:韩宏飚    来源:中国艺术报

    启东版画是启东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早在抗战时期中共东南县委创办的《东南报》上的木刻作品就在这块土地上播下了版画的种子。从上世纪50年代末启东成立“木屑花”业余木刻小组,到80年代成立我国首家县级版画院,发展至今已有50年历史。启东版画曾有200多件作品参加了国际展览和国家级展览,150多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60多件作品获得了奖牌,10多件作品在国展中获奖,两名版画家获得版画界最高奖“鲁迅艺术奖”。

    我尝试将启东版画作为美术课程资源应用在美术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探索:

    一、探寻启东版画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我首先布置学生了解启东版画的发展历史与相关知识。同学们在课前通过上网搜索、去书店或图书馆、实地参观启东版画院、走访版画家等途径,收集了许多启东版画的图文资料。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各自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分别介绍收集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和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深刻体会启东版画文化资源的厚重积淀,感受家乡的文化历史。

    学生们从启东版画艰难的创业历程和艰苦的创作经历中了解到启东版画的悠久历史,加深了对家乡自然文化、人文精神的认识与理解,萌发了强烈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了学习启东版画的热情。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改变了过去教学活动中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上大多数问题的这个陋习,学生通过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挖掘启东版画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启东版画的作者们常常下农村、赴渔港进行实地写生,还乘船下海体验生活,甚至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写生。他们在一起构思、讨论,谈思想、谈生活、交流创作甘苦。因此,无论是“木屑花”木刻小组时期的黑白木刻,还是启东版画院成立前后的水印版画,或者是进入新世纪的启东现代版画,启东版画作品的表现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富有浓郁的江海地方特色。让学生了解了这一艺术特色后,我还从表现形式和表现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讲解,深入发掘启东版画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使学生进一步领略启东版画特有的魅力艺术,使学生认识到启东版画无论是写实的、表现的、装饰的乃至抽象变形的,形式上都极具美感,注重留白和形象为中心的视觉安排;刀法上喜用圆口和方口刀,粗细并蓄、圆润劲健;拓印上既讲究墨色的渗化韵味,又注意干湿、浓淡、虚实的变化,达到水墨淋漓中见刀木情趣,刀痕印迹中润含春雨的效果;画面刚柔相济、干湿相生、酣畅华滋、典雅明快、秀逸纤丽、气韵生动。

    三、实践启东版画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美术技能

    结合美术教材和学生实际,我筛选出如吹塑纸版画、石膏版画、版画藏书票等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展开教学。在版画的制作过程中,画面内容的构思设计、制版材料的选择、刻制拓印方法的探寻,既要动脑思考作画又要动手操作,从头至尾的各个环节都是艺术的创造和才能的施展,处处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习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课外拓展等学习形式,让他们尝试研究练习。版画这种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的艺术,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作画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另外,我在将启东版画带进课堂、开发启东版画教学课例的同时,将美术课程资源利用、校本课程有效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起来。如组织参观版画作品展,邀请版画院专家来校作版画技法和知识的讲座,在校园宣传橱窗等处设立“当代启东版画家”、“各个时期启东版画欣赏”等栏目,在班级“艺术专栏”和学校“楼道画廊”等处展出师生版画作品,全方位搭建学习平台,激发学习启东版画的热情,最终使校园成为学生感受启东版画文化,得到精神感动、思想愉悦的场所。

    启东版画文化资源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过程中,通过相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探索,使孩子们对家乡的自然、人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认识了地方特色美术文化,提高了学习美术的热情,萌发强烈的自豪感;通过课堂上对启东版画的传统特色、艺术价值、艺术含量和时代精神等的探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美术学习中过于注重知识接受和技能传授的倾向,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在版画制作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乐趣,既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艺术素养与人文素养,还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启东版画文化资源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促进了美术教师的自我发展,培养和提升了他们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的业务能力与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