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古人到处 到古人未到处——访旅日书法家、篆刻家邹涛
http://www.cflac.org.cn     2009-04-10     作者:骆建宏     来源:中国艺术报

    邹涛,1962年出生于浙江,自幼练习书法和篆刻。1991年辞职赴日专门从事艺术创作和交流。在日本的18年中,他广泛接触日本顶级的书法家,为两国的书画和篆刻艺术交流搭建了友好桥梁。邹涛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书法》杂志特邀编审。出版有《邹涛篆刻》、《篆刻漫说》、《邹涛画集》、《邹涛篆刻选》、《邹涛金石书画集》等,数十篇论文发表在专业报刊杂志上。目前,《书史漫说》、《中国书画篆刻漫谈》系列文章在日本《书21》、《书海》杂志上连载。邹涛的个人书画篆刻展于近日在北京开幕,在其办展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他。

    记者:您旅居日本十多年,从事书法篆刻艺术,并广泛与日本书法界进行交流,这是很难得的。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邹涛:在日本的18年中,正是国内轰轰烈烈搞改革开放的年代,我在日本安静得几乎无人打扰,使我得以专心读书做学问。《赵之谦年谱》和《中国书法全集·赵之谦卷》以及《日本藏吴昌硕金石书画精选》、《日本藏赵之谦金石书画精选》等等,就是在这样的寂静中收集大量资料、再经过细心研究编写出来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这样的典范式文人,一直是我所想要追求的目标,尽管不可能达得到,我也很想接近他们。所以,我致力于书画篆刻以及文学的全方位学习,把面铺开,把基础打好。因为我大学所学专业是法律,工作是新闻编辑,按理,与书画篆刻甚至文学几乎不相关。幸得师友帮助、鼓励,才能在异国他乡、以非所学专业开辟出一小片天地,立住了脚跟。对于金石书画,我一直信奉一条:知古人到处,到古人未到处。“知古人到处”,谈何容易!几千年书画篆刻史,需要多少年才能通解?再加上鉴赏、鉴定,真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幸好,我远在日本,平日里没理睬,却落得个“清闲”,恶补了十几年的圣贤书。现在,倒是觉得略能通解古今。“到古人未到处”,是我的希望,也是所有书画篆刻家的宿命。这种到达,是以“知古人到处”为前提的。也就是说,站在了前人的基础上,我们也许可以做些什么。

    中国书法家去日本留学或是交流,面对的是一亿两千万的日本人民,要融入日本社会,入乡随俗,并真正接触到一流的书法家并不是非常容易。我是在1989年举办的国际青年书法交流展中跟日方书法界的顶级人物有了接触,之后1991年赴日本,与那些一流的书法家很自然地建立了关系,这对我来说是比较幸运的。举一个例子,我去日本没多久,南京博物院在名古屋有一个展览,全日本书道联盟原副理事长谷村憙斋先生约我去看这个展览,他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对中国文化和书法理论的见解是一流的。看这个展览之前他给了我一个图录,让我提出对每一件作品的看法,之后与他的看法进行比对,结果我们有90%的观点是相同的。之后,他又请我帮他释读清代杨岘的一批信札,我把释文交给他之后,他将他自己的释文与我的做了认真比对,又和我探讨那些不相同的部分,而那些部分又恰恰是日本人不熟悉的我国的一些地名,还有一些别字的写法是因为篆隶讹变的关系。当我给他讲明白以后,他对我更加信任了,进而向当时日本书法界的泰斗青山杉雨先生推荐了我,在其他的老师面前也提到了我,说我是“中国来的书法天才”,这是对我的鼓励。青山杉雨是日本书法界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他去世以后,其藏品由二泉社原主编西岛慎一先生来整理出版,西岛慎一先生也是一个中国文化研究家,彻头彻尾的中国通,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他推荐我去整理、编辑青山先生的藏品,他认为我能够用心地、正确地评价这些藏品。于是我一件件的将作品进行整理分类,之后的9年时间里,每年举办一个展览,出版一本作品集。通过整理,我也接触到了许多收藏家和艺术家,他们对我都非常关心,对我帮助非常大。比如青山先生的家人和学生,对我很关照,他们的藏品和作品都可以供我研究、出版使用。国内的一些书法家来日本,我都带他们去青山先生家里看这些藏品,藏品包括字画、文玩、杂项、印石等等,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一部分已经介绍给了国内的读者,其他的有机会还要陆续推荐给有关专家,使这些藏品可以活用。2004年我受西泠印社委托编写《日本藏吴昌硕金石书画精选》一书时,就从日本这些收藏家手中找到了许多资料。在中国书法界非常有影响的梅舒适先生,八十几岁的高龄了,还陪我拍了一整天他珍藏的吴昌硕精品。临走时还送了我一方方介堪先生刻的印章。所以,我在日本从事书法创作和研究有比较好的基础,在编写《中国书法全集·赵之谦卷》时,我收集了中日两国存有的赵之谦作品原件数百件,基本没有落下,资料很丰富,于是我又编写了《赵之谦年谱》、《赵之谦金石书画精选》两本书,对于书法史上个案的研究是个补充。

    通过做这些事,我觉得自己身在日本非常有意义,做了一些研究,对中日艺术交流作出了一点点贡献。反过来,我在这中间也学到了很多。

    中国与日本的艺术交流历朝历代都有,日本艺术界经常来中国收藏一些艺术品,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国内相对比较混乱,日本收藏界收购了大批珍贵的字画。现在,中国强大了,经济实力增强了,一批一批的艺术品通过拍卖回流到中国,也是中国逐渐重视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

    记者:据您所知的情况,现在日本书法教育的状况如何?书法团体以及书法家队伍的情况如何?

    邹涛:日本的书法教育与我们中国不一样,主要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一样,他们基本还是保留着拜师学徒的方式,这是秉承我们的传统。每一个书法老师开一个或者几个甚至数十个书法教室,主要是从小学生开始教起,直到中学、大学。学生中成绩比较好的书法家再去开设书法教室,进而形成一个门派。几乎绝大多数的日本小孩都有在私塾中进行书法学习的经历,所以在日本书法的普及程度相当高,据说,在日本学习书法的人口有近千万,我想千万可能达不到,但几百万人口总是有的。但是随着电脑科技和其它艺术门类的普及提高,日本小孩学习传统书法的也在减少,这也是日本书法教育的一个危机。尽管如此,日本书法教育的队伍还是非常庞大的。日本书法教育体系也很完备,对书法进行评段,到了九段后通过考试可以拿到准师范证书,进而晋升为师范,拿到师范资格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收学生了。这个证书是由社团组织发放的,国家承认资格。上面说的是民间的书法教学情况,这种老师带学生的教育方式完全接受中国的传统,日本对传统的伦理道德非常看重,尊师重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你入了师门后,如果没有老师的同意是不可以拜第二个老师的,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被破门,以后在书界会名誉扫地,一辈子让人看不起。除非极个别的情况下,老师允许你到别人那里去学习。高等教育中,有几十所大学教授书法课,列入文学系,师范院校必须要开书法课,所以学生也会用心地去学书法。日本书法教育系统很普及也很严密,但是专门的书法学校并不多。

    记者:日本书界在书法创作和发展创新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对于传统的挖掘日本有什么独特的做法?另外在书画市场方面中日双方有什么区别?

    邹涛:战后的日本书法创作观念,大多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前卫派、少字数派、墨象派等等,在日本书法界主要有两种大的格局:读卖书法会和每日书道会,读卖派比较传统,每日书道会比较现代。前些年,日本书家的墨象书法、少字数书法到中国举办展览后,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创作有一些影响。老一辈的传统书家如小坂奇石、古谷苍韵、今井凌雪先生等,对中国当代书法界有过影响。日本的艺术界是由大师主宰的,他的观点会影响许多人。当然,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前卫派大师们先后谢世,影响力也开始逐渐削弱,进入八九十年代就更少了。日本书法界传统书风在加强,传统文化不断复苏。可以说,在30年前,日本书法的创新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而30年后,我们似乎又走在了前面。

    日本的书法家哪怕是最有名的书法家,平时也很少举办个展,主要参加团体展,比如日展,这相当于我们的全国展,日展分为五科,有日本画、洋画、雕刻、陶艺等艺术门类,第五科是书法。书法家们原则上都得参加日展投稿,入选率很低,所以入选、得奖都是书法界的大事情。此外还有报社组织的大型全国性书法展览,比如读卖书法会、每日书道会、产经新闻书道会等组织的书法展览,每年都要展出2至3万件作品。日本书家在尝试新的创作手段方面给予了中国书法家可贵的经验,经过发展和探索,中国书法家这些年逐渐走出了有别于日本的特色,重视了展览的效果和墙面装饰艺术效果。这些形式的创新在其它国家会有更多的尝试,但主要集中在美术方面。我们的书法和篆刻怎样展示?这也是对笔墨当随时代的思考。传统的书画除了线条、造型,还要加入一些现代文化理念和西方艺术因素。我这次带回来的书法、绘画和篆刻作品,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将大字书法分割开来做了一些板块,可以自由组合,尤其是绘画,我相当重视画框的质量和形式,我想通过这些展示给大家带来一些新气息。日本书家针对现代建筑的变化将字画从传统的竖轴悬挂形式向前推进了一步,尽管是受现代艺术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但经过融合,基本达到了中西合璧。对于西方的东西我一向是“择优录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当井底之蛙是不行的,我们的艺术要做最好的,不仅要纵向对比学习,还要横向研究。

    当代日本对“二王”、魏碑、王铎等传统都非常重视,但也有许多书法家只写自己的字,学生就会趋同,这是日本书法教育体系中非常明显的一个弊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师看到了这点,也在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尽可能不让学生学自己的东西,要求学习古典的,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在大学里面,书法课程也是以临摹古典为主,打下基础之后再创作。学生都是要拿学分的,有的学生如果想毕业后当老师(中小学校的老师必须具备书法教学能力),就会在书法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日本,一流的书法家有相当高的地位,国家对不同层次的书法家有不同等级的奖赏,在各个艺术门类中留一些名额给书法界,虽然给书法界的名额较少,但总还是有的,比如日本艺术院中有3个名额给书法界,文化功劳者称号、文化勋章等都是国家最具权威的奖赏,比如日本书法界的西川宁、青山杉雨、村上三岛、小林斗盦等都得过文化勋章,这是书法家的最高荣誉,是国家对书法界的肯定。得到了这个荣誉,书法家就会在政界、文艺界有相当高的地位。日本每年的展览会很多,比如各个书道会的展览、各地区的展览,还有学生集体的展览,最后还要参加日展。通过展览获奖,达到分级和晋级制度,以便获得不同的等级,并且日本对于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书法家都会有定期的评定和奖赏,直至终身,我觉得中国目前还缺少这种完备的评比奖赏制度。

    日本当代书画家的市场基本没有,除非特别有名的大人物,但是老师可以将作品卖给学生,学生参加展览,要请老师示范写作品,就要付报酬给老师,学生得了奖的话要感谢老师,普通书法家的条件要比普通画家优越。在拍卖和书画市场的运作方面,中国当代的作者要比日本活跃得多。日本对当代中国书法家不太了解,他们对一些当代中国的书法不太看得懂,认为离传统太远。他们在书法创作的途径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中国的书法艺术近年来发展态势很好,但不能说我们的水平就比他们高,在日本有许多很有功力的书法家,非常重视对书法线条和笔墨的研究,另外在笔墨纸砚等方面比较讲究,比如在墨的使用上,注重开发传统书法中墨色变化的作用,以及配合不同的纸、不同的装饰来完成。所以,我们还应该加深了解古人书写的状态,包括怎样研墨、怎样了解纸性和笔性、怎样布置自己的书房等等。我想,这些传统以及字外的功夫还是要尽可能继承下来,除了要了解这些,还要沉下心来读书,用字外功夫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