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梅兰芳不朽”想到的
http://www.cflac.org.cn     2009-04-10     作者:彭利铭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影《梅兰芳》上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好评,因为此片很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影片与其说是纪念梅兰芳先生,不如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机会。这当中有一句台词多次出现,给我印象极深。或许这就是此片的主题、主线,那就是“梅兰芳不朽”。这当然不是抽象地单指梅兰芳先生一个人,而是泛指中国京剧或中国文化艺术。大兵压境也好,铁蹄践踏也罢,无论侵略者使用何种卑鄙、惨无人道的手段,但仁人志士头可断、血可流,决不会低头屈服,中国不会亡。梅兰芳不朽。中国京剧不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朽。

    这让我又联想到书法艺术。书法不朽,这是肯定的。五千年的传承,五千年的发展,五千年的辉煌,直至今日。不过我们还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始终坚持继承与发展,不要让后世笑我们这个时代无为,更不能让书法在我们手里失传。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的繁荣,甚至被放到战略的高度加以发展。前不久,韩国20位前总理联署呼吁——视汉字为“国字”,解决“文化危机”。韩国为什么要提出把汉字作为“国字”来解决“文化危机”呢?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警觉和借鉴。众所周知,汉字的产生、发展、演变,都彰显着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与风采。讴歌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使之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而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今天,韩国20位历任总理都能联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实施汉字教育建议书》,以敦促韩国政府尽早在小学教育中实施汉字教育。而我们身为汉字的母国,又是如何对待汉字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呢?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认识到汉字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呢?以笔者之见,保护和弘扬汉字文化艺术,冲锋在前的首先是我们的书法家,因为书法是表现文字的一种重要方法。书法不能脱离文字而独立存在,换句话说,书法表现出的是汉字演绎出的各种书体的美。韩国人实施“韩文专用”,而使韩国陷入了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文化危机”。这是一种“错误文字政策”,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文化危机”,他们呼吁尽快在小学正规教育中让学生分阶段学习汉字,不应将汉语视为外语,应把汉字和韩文一起看作“国字”来实施教育。而在我国是否也存在某些潜在危机呢?答案是肯定的。键盘的出现,使现在的很多青少年都不会写字了,字都不写了,哪还谈什么书法艺术的发展呢?力挺汉字教育,是书法发展的前提。韩国过去实行的“韩文专用”政策使很多年轻人不熟悉汉字,导致很多书籍无人借阅。据悉,首尔大学对1280名学生进行汉字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半数参加测试的学生连含有汉字的题目都看不懂。请问:在我们的大学中如果进行汉字能力测试,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就繁体字而言,中小学先不说,大学生们又能认识几个字呢?这不是危机吗?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的发展到了有些令人担忧的境地。这与我们弘扬民族传统艺术力度不够有着直接关系。我们首先要长期陈列经典艺术,使社会公众有机会能够经常看到经典艺术,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这对培养社会公众对民族艺术的审美感情具有重要的作用。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数十位政协委员联名呼吁筹建中国书法馆,这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提案。其次,要大力协调组织书法艺术走出国门。国家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增加经典书法艺术在国外展出的机会,这既能使世界人民有更多机会了解我国的民族艺术,宣扬中国文化;同时也是增强民族艺术自信心的重要举措。西方文化意识的冲击,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并增强文化战略的主动性,提高民族文化主体的竞争力,笔者觉得,加大对各门类艺术传统的整理与研究的投入力度是关键的一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书法艺术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危机和挑战,这种状况急需大力改变。我们应动员各界力量来支持、参与书法事业的发展。有效增加投入,组织力量,对经典作品进行有系统、有步骤的整理和研究,从而使民族艺术传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继承,焕发出生命力,更为发展时代经典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大力宣扬民族经典艺术。再有,就是要培养人才。此次“两会”中苏士澍委员的提案“书法要真正进校园”,再次引起大家乃至社会的普遍关注。任何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人才,一切的发展将无从谈起。当前的问题是,中小学没有重视书法的传播。当前需要培养顶尖的艺术人才和复合型艺术人才,这两方面的人才都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我们应行动起来,呼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这方面人才培养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书法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民族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象征着一个历史时期文化发展的高度。因此,在国力日益增强、世界地位日趋提高的中国,弘扬、宣传民族传统文化,是书法家首要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