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剧场不如建新生态
http://www.cflac.org.cn    2009-04-03    作者:楚勉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北京人艺小剧场暂时关闭,或是拆除或是装修后重新开放,客观上导致了小剧场戏剧演出的剧场档期竞争陡然激烈起来。有专家认为,这将对小剧场戏剧演出市场造成重创。竞争折射出了小剧场戏剧之火热,也让建新的小剧场成了近段时间的热门话题。一些人认为,需要有更多的剧场来满足演出,但在笔者看来,建新剧场不如建设剧场新生态,通过剧场与文艺演出的协调互动,盘活闲置剧场、打造品牌剧场,形成良好的剧场演出文化生态。

    演出火,剧场缺,建新的剧场无可厚非。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剧场、礼堂、文化宫因种种原因却常常闲置或利用率极低,亟待盘活。据报道,北京有相当一部分非专业剧场,其中包括100多个政府部门以及各大专院校的礼堂。这些设施多数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们有能力举办大中型演出,可是由于性质所限而不能组织商演,因而处于闲置状态。若能有效盘活这些资源,对演出市场是好事,对该设施所属单位无疑也是好事。而要将其盘活,关键就是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形成良好的市场演出机制。

    盘活剧场只是构建良性剧场生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最关键一步,就是形成品牌效应。北京人艺小剧场的“暂别”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大的关注与反响,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品牌以及它在演出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要形成良性的剧场生态,就要让“活”过来的剧场做好定位,不同的剧场以不同的风格,吸引一批观众,稳定一批观众。最后观众各取所需,剧场各有所得,演出也将因多元而丰富多彩起来。北京东方先锋小剧场一直以“先锋”为定调,如今已成为许多年轻戏迷热衷向往的地方;朝阳区的九个剧场曾一度沦为休闲活动室,在引进了小剧场戏剧后,以戏养场“活”了过来。但有了剧场和品牌还不够,因为剧场生态不是单个剧场的事情,真正良性的剧场生态还要经受市场的考验。也就是说,如果剧场或品牌有变动,观众还认不认?可以说,北京人艺小剧场的“暂别”就是这样一种考验:小剧场演出市场原有格局被打乱,观众可能流失掉,也可能选择去适应某一种消费趋势。但另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分流出去的观众发现了更多的可选择的剧场,并成为那里的常客,于是更多的剧场扩大了影响、改善了生存条件。因此,从构建良性剧场生态考虑,对有着很好品牌效应的人艺小剧场“暂别”不必过多忧虑,完全可以乐观其成,见证考验带来的剧场生态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