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力•吾休尔:来自基层 回报基层
http://www.cflac.org.cn     2009-01-13     作者:郑荣健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动人的歌声唱出了延绵千里的天山奇景,也在参加中国文联、中国杂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的艺术家眼里展开了森林、牧场和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对于这一切,出生在新疆英吉沙县的中国杂协副主席、新疆达瓦孜表演艺术家阿迪力·吾休尔尤其深有感触。2008年12月19日至23日,慰问演出队伍辗转乌鲁木齐、哈密等地,走进农场,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的职工群众送去了精彩的文艺演出,也送去了艺术家们的深情厚谊。当姑娘们为远方的客人献上漂亮的维吾尔族小花帽,在民族风情浓郁的音乐声中,身兼主人和客人双重身份的阿迪力和艺术家们兴奋地跳起了新疆舞。在新疆,达瓦孜艺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当阿迪力又“踏”着《新疆欢庆》的乐声把舞蹈跳到了达瓦孜《高空钢丝》的表演钢绳上,全场的气氛很快就被推向了高潮。演出结束,在回乌鲁木齐的火车上,记者对阿迪力进行了专访。

    记者:在接受其他记者采访时,您一直强调自己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为什么这么说?

    阿迪力·吾休尔:在我38年的生命历程中,有一半时间是在基层生活,还有一半呢,就是通过努力,希望我所从事的达瓦孜艺术能够得到发展、提高,从基层走向大城市,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我自己就是从基层长大、从基层里走出来的。达瓦孜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我们家从事达瓦孜表演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我出生在南疆喀什地区的英吉沙县。在家乡,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达瓦孜也常常在当地最大的节庆活动上表演,深受人们特别是基层群众的喜爱。我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可是父亲不让他们学习达瓦孜。为什么?因为太危险了,父亲不愿意儿女再走自己的冒险之路。我8岁学习达瓦孜,这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当时我知道,我们家是新疆有名的达瓦孜艺术世家。我觉得我必须把我们家有着450年历史的达瓦孜艺术延续、保留下来,于是开始学习。那时我是英吉沙县杂技团的学员,正式训练之外,我在1米多高的两块木桩上拴了绳子,自己来回练习。1985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上,我第一次正式走上舞台,从此开始了达瓦孜表演生涯。

    记者:这次您和中国文联、中国杂协的艺术家们一起到基层演出,重回基层的感触肯定很不一样?

    阿迪力·吾休尔:这次我带领我的学生一起走进基层,为基层表演达瓦孜,这既是我作为一个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杂技艺术工作者所应该做的,同时又是一个普及达瓦孜艺术的好机会。我觉得,只有当更多的人特别是基层的人民欣赏、了解并喜欢上达瓦孜,享受到了达瓦孜带给他们的欢乐,它才能够获得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是人民的演员,应该为人民服务。到基层来,就是要让人民满意,特别是让基层人民满意。我们强调要宣传先进文化,中国文联坚持组织艺术家到基层演出,就是要把先进文化送到基层,把欢乐送到基层。对基层群众来说,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多艺术家和明星的演出,也许正是因为这次“送欢乐、下基层”的演出,他们亲身地、近距离地看到了,他们看了高兴,也许以后终身都难忘。2001年,我在英吉沙县附近的一个县演出,当时有7万多观众,现场很拥挤,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妈妈竟然爬到树上去看我们演出,我看了都落泪了。如果条件允许,真应该多组织一些好的演出,到最需要的基层去。

    记者:达瓦孜在新疆有很深的群众基础,而在推动达瓦孜艺术发展方面,您也做了许多工作。对您来说,经常走进基层表演对您的工作是否有推动作用?

    阿迪力·吾休尔:的确,达瓦孜在新疆很受欢迎。许多时候,我就想能为基层的人们多表演,多做点事情。在南疆地区,那里的演出条件很差,但没关系啊,只要能把钢绳架起来,我就可以表演,那里的人们看了一定会很高兴。跟以前相比,达瓦孜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了,原来的大麻绳换成了钢绳,平衡杆也从木头变成了铝合金的,表演形式也有了变化,场地也从单一的露天场合走上了舞台。这跟国家重视达瓦孜艺术的保护、传承有关。从2004年开始筹划,如今我在英吉沙县建立的达瓦孜学校已经盖好了。创办学校是为了做好传承,但为什么要盖在英吉沙县呢?因为那里是我的家乡,那里是全国的贫困县。学校盖好了,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达瓦孜艺术的发展。伴随着达瓦孜艺术逐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希望它也能为英吉沙县的经济发展起一定的带动作用。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