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一路坚定地走来
http://www.cflac.org.cn    2008-12-19    作者:张亚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身兼若干文化职务。改革开放以来,他在走过这30年的艺术生涯中,于不经意间组成若干“定式”——对中国画创作、对文化传统的哲思、对中国艺术的自信,一样的肯定和坚定。

    30年创作的坚定 一如既往

    以自然环境为线索,赤壁神游、知己相约、怀古之思、远山如黛、孤鹤惊梦等苏轼《前后赤壁赋》的情景与意境,被王明明囊括在2008年的新作《东坡赤壁怀古图》中。清代丈二匹纸的质地温润,去除了新纸的火气,而卷首斗笔题名和卷末行楷通篇录文的做法,则源于傅抱石的作品《前后赤壁赋》。长1米的《东坡赤壁怀古图》仅是王明明进入北京画院创作的30余部手卷中的一件。看惯了《春晴》、《晨曲》的神秘绚丽,《瑞雪》、《绿霭》的幽馨素影,《秋林落日》的萧瑟之境,《溪山春晓》的空寂无人,在王明明创作的现实题材、山水和花鸟作品之后,不少画家和评论者面对今年年中他在“怀古寄情——王明明手卷、册页、扇面展”上呈现的10余件旨在会古抒怀的古风长卷都表示惊讶:“怎么王明明还有这样一批作品?”

    “其实,历史题材的创作从我刚进入北京画院就开始了。当时主要想与蒋兆和、刘凌沧、周思聪、卢沉等前辈老师们的风格拉开距离,于是我想到从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去研究传统,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同时把自己的心情和想法通过历史人物的精神气质传达出来。”1980年画杜甫的《兵车行》,1982年创作反映屈原的《招魂》,就是在这种思路下完成的。

    “我是在批判传统、鼓励创新的环境中成长的,从批判到思考、到学习继承传统,经历了曲折的心路历程。”王明明所说的“曲折”,指涉的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美术界“85新潮”时期对传统进行反思和否定的风潮。“当时别人问我该怎么画,我说: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进入传统就进入传统,想创新就可以创新。我认为‘进’和‘出’的问题是画家自己应该把握的问题。但我的创作里没有受到思潮的影响,没有对中国画的传统产生任何怀疑。当时我很坚定。”

    “坚定”的结果是1988年手卷《松泉雅集》和《东坡承天夜游图》的创作,向纷繁喧嚣的中国画界昭示了一种古典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存在。最初的几张手卷,虽然如艺评家所言的“绘画情景与文学境界还没有拉开距离”,王明明自言手卷在那时的“偶尔为之”,也是出于到台湾、香港等地作个展时形式多样性的考虑。“但从那时起开始喜欢和研究手卷这种绘画形式,到今天几乎没有中断过。画得多了就开始思考:自己的绘画风格在手卷里怎么体现,逐渐也形成了一些具体的想法。”

    “从《归去来辞》为母题,文徵明、仇英都画过,《赤壁赋》自元赵孟頫以降不断有人引用,而我再画的时候,就要想到在中国传统诗文的人文内涵和当代审美习惯、创作方法之间找到契合点,画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气息。”在这种创作思想的引导下,《应真云汇图卷》、《竹林七贤图卷》、《兰亭雅集图卷》获得了“用笔活泼轻松、场景取舍得当”的评价。近两年的画作《归梦吟》通过《归去来辞》的情节展开画面,根据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需要不断调整和深化表现力度。《赤壁赋》将前后两篇连接起来以展现磅礴气势,《琵琶行》则纯用水墨传达“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独特情境。

    “工作情况决定了我只能用零散的时间创作,很多作品上都能看到‘初一开笔’的题款。我一般在春节前几个月就想好构图,等着春节7天长假闭门谢客专心创作。新年的开始,通过创作将自己调整到一个全新状态,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名篇中的意境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很深厚,今年读、10年后读,今年画、10年后画,肯定会有不同;画面上能看得出留白的变化,笔法、色调上的不同,但实质是精神和意境层面的积累和转变,这个真的很难形容应该怎么去把握。”

    这是王明明在访谈中众多“肯定”中唯一的一次“不确定”。正因为对它的“不确定”,才有了王明明改革开放30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精神在中国艺术中如何表现的一贯思考、向往与回归。

    承续对经典的研究、整理、发掘、保护

    北京画院的正门大厅内花草繁茂得像个植物园,池塘中金鱼悠闲游泳证明“鱼之乐”的存在,透明天花板洒下的温暖阳光偶尔惊起树间小鸟的鸣叫。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北京画院独有的这份“景观设计”出自王明明之手。

    让人不能想象而又同样出自王明明的还有北京画院的学术定位:“一个地方的画院应该对本地区的文化艺术产生重要影响。”任北京画院院长的7年间,王明明主持了齐白石系列研究展、众多已故中国画大师的学术专题展和持续了6年的“北京风韵”大型创作和展示活动。谈及这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和展览,王明明的回答很简单:“北京画院要承担的就是这种功能。”

    “北京的现状是陈列民族经典艺术的场地少、学术研究展少,很多文化艺术机构进入市场运作,学术研究的空缺谁来填补?老一代画家对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他们的作品没人保护、研究,怎么办?北京画院就要承续对经典的研究、整理、发掘、保护工作,这也是我们的文化战略。其实这种做法就是我时常跟工作人员讲的:我们是在给舍利子建七重宝塔。”

    明年是建国60周年,据王明明透露,北京画院将与中国美术馆合办一个反映北京60年发展变化的作品展,内容将包括建国以来反映北京的优秀作品、近些年国内画家的新作和“北京风韵”的精品,旨在对北京文化史作出图像上的总结、梳理与研究。

    对展览有何预期?“应该会很好看。”在北京画院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中,王明明的回答很是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