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舞蹈》——岁月凝聚的感动
http://www.cflac.org.cn    2008-12-18    作者:陶景杜    来源:中国艺术报

    阅读《舞蹈》,是因为《舞蹈》使我们认识了舞蹈;阅读《舞蹈》,是因为《舞蹈》开阔了我们的舞蹈视野;阅读《舞蹈》,更是因为《舞蹈》使我们的思想、精神遨游于真诚的舞蹈境界。

    一册1964年《舞蹈》的合订本,是我与《舞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册在“动荡时期”里由幼时好友冒着“批斗”风险、从打着封条的图书馆“偷窃”出来的《舞蹈》杂志,牵引我在对舞蹈图像的模仿与想象中,渲泄着少年的激情,追寻着舞蹈之梦,成为舞蹈文字的阅读者。已是青年舞者时,我循着前辈舞蹈家们的“舞蹈定义”,用肢体抒发内心的萌动,痴迷于舞蹈的时空。

    1976年《舞蹈》复刊,天空仍然沉郁。口号成为主要的文字表述,那些1964年合定本中熟悉的舞蹈编导家、表演艺术家、理论评论家们踪影难寻。“扬眉吐气”的“总第78期”的标出,是在1978年的第2期,“战歌嘹亮庆胜利,彻底粉碎‘四人帮’”的喜悦中,迎来了《舞蹈》1979年第1期吴晓邦先生的《新年贺词》。同年,我作为一个地区歌舞团舞蹈编导,被推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舞协理事。《舞蹈》,从此成为我舞蹈思想的导航,放眼舞蹈世界的窗口。

    第一次以“作者”的身份“铅印”《舞蹈》,是1987年。那年,由于一部舞蹈作品的反响,被《舞蹈》约稿,投寄出一篇类如“创作体会”的文字《瀚海寻舞》:“哪里有生命,哪里便有舞蹈;哪里有舞蹈,哪里便有为之而献身的人,是的,拼搏的人生极需你、我、他去讴歌,去赞颂”—— 一段“题记”,张扬了那个时期的思想激情,浓缩了那个时期为舞者对艺术、对生活、对人生的“方向性”、“观念性”的把握与认定。“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向与“从生活到创作”是前辈舞蹈家们传下的薪火,亦是《舞蹈》“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贴近实际”的永恒宗旨。读者在阅读《舞蹈》中,获得了艺术素质、艺术品位、艺术境界的提升;作者在书写舞蹈中获得了精神与思想的完善、升华,而《舞蹈》的编辑们在不断创新《舞蹈》中,为舞者牵引出一条通往心灵深处、走向广阔天地的亮色长虹。《舞蹈》,就这样,培养、造就、彰颂着一代代优秀的舞蹈工作者,为社会文明的进步,为舞蹈事业的发展,感动着世人。

    2008年,《舞蹈》创刊50年。

    岁月悠悠,或许,在50年的岁月流动中许多见诸《舞蹈》的舞者已成为精英,或许,还有更多见诸《舞蹈》的舞者其初始的兴奋与喜悦已被现时的鲜花与掌声淹没……而《舞蹈》这一“基石”与“云梯”却依然托举着不断创新、不断攀高的舞蹈者;《舞蹈》真诚的品格,仍然激励着大批热爱舞蹈、执着舞蹈的后来人;《舞蹈》的图像与文字以更为绚丽的色彩,描绘、镌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舞蹈历程。

    2008年,《舞蹈》创刊50年。

    岁月如歌,伴随《舞蹈》的阅读,作为舞蹈工作者我匆匆走过了“演员”、“编导”、“教师”等“舞蹈人生”。在这里,笔者以满怀的感激之情,致以《舞蹈》最崇高的敬意——这是一份由岁月见证、岁月凝聚的感动,一份永远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