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歌剧之路
http://www.cflac.org.cn    2008-12-05    作者:李大杰    来源:中国艺术报

    11月28日至11月30日,由中国歌剧研究会和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歌剧论坛”在京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发来贺信。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欧阳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廖奔等出席开幕式。

    论坛上,专家们就推动中国歌剧的繁荣和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普遍认为,繁荣歌剧创作是推动歌剧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国歌剧立足于世界歌剧艺术王国的必由之路。只有一大批反映时代风貌、地域特色以及民族风情的中国歌剧剧目的出现,中国歌剧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流派,从而确立自己在世界歌剧舞台的地位。

    中国歌剧不能一味模仿西方歌剧,而应该立足本土,创作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歌剧,这成了与会专家的共识。中国歌剧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认为,中国歌剧创作必须立足于本土,向中国戏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虚心学习,不断从它们当中汲取养分,这是发展中国歌剧的根本性前提。歌剧表演艺术家魏松表示,中国歌剧创作应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要坚持走贴近人民大众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大众喜爱的作品。作曲家萧白则结合其创作的中国歌剧《霸王别姬》谈到,中国歌剧创作首先应该注重题材的选择,歌剧题材应该是民族的,且具有永恒性和文化含量,同时还要有适合歌剧的“情”。这样才能将抒情性与戏剧性统一起来。

    专家们认为,立足本土必须与形成多元化的创作风格相结合。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歌剧理论家居其宏看来,中国歌剧80年,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最大的成绩就在于多元歌剧观的确立。他认为,多元化的时代呼唤多元化的歌剧,这不仅能繁荣我国的歌剧创作事业,而且还能团结全国广大的歌剧人,共同推动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作曲家金湘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拥有活跃的、多元的歌剧思维是进行歌剧创作的关键,而只有拥有了独立的审美判断和独立的创作追求才能获取多元的歌剧思维。”金湘认为,歌剧思维是歌剧创作的灵魂,它表现在结构、语言、技法、观念等各个方面,只有把握住歌剧思维,才能创作出具有歌剧表现力的作品。

    在歌剧创作中,音乐和剧本之间的关系协调始终是重要的话题。作曲家温德青认为,过分强调剧本是歌剧创作中的一个误区,歌剧应该以音乐为本,以剧本为载体,要充分运用音乐来推动戏剧发展。中央歌剧院导演李稻川指出,作为一名歌剧导演,首先要吃透剧本的主题思想,确立自己对剧本的独特理解;其次要吃透作曲家的音乐,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并确立演员在舞台艺术中的中心地位,才可能执导好一部歌剧。

    走有中国特色的歌剧发展之路,有赖于一代代歌剧人才的不断涌现。80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歌剧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大批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的艺术家。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歌剧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声乐教育家石惟正指出,一是缺乏培养歌剧编剧和导演的相关专业设置;二是声乐学生的培养,只注重发声技术的学习,而缺乏对舞台表演的训练;三是作曲专业的学生在对于中西方音乐传统的学习方面根基尚浅。针对上述问题,专家们认为,应当尽快在音乐学院设立歌剧导演、编剧等专业,甚至成立歌剧学院,从而完善歌剧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