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奥涅金》观想
http://www.cflac.org.cn    2008-10-24    作者:苏时进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央芭蕾舞团将于本年底在北京上演与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合作排演的芭蕾名剧《奥涅金》,这部出自著名芭蕾舞剧编导克兰科的代表作曾于上个世纪80年代访华演出,给当时中国舞蹈界的创作者们带来的震撼,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很多舞蹈编导看了此剧后惊叹:“舞剧还可以这样编?”虽然时过境迁,但经典的魅力不会因岁月而流逝,为此,本刊特约著名舞蹈编导苏时进专文为大家解读这部名剧。——编者

 

    每当追忆起观演舞剧《奥涅金》那个顿悟的夜晚,总觉得有一片灵光重启我艺术的心扉。如今一转眼,30年过去了,然而就像青春永远不会离开心灵太远一样,《奥涅金》是我一本永不尘封的日记,是一面永远照彻我心灵的明净的艺术之镜。

    经典总是伴随着历史的脚步,放射着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舞剧《奥涅金》这部汇聚了普希金、柴科夫斯基、克兰科三位天才的伟大智慧的经典之作,从1965年问世以来,影响着一代代舞者学人,直至今天,依然放射着灯塔般的艺术光芒。

    观想一:《奥》剧文学改编与舞性突破。

    大凡舞剧改编文学名著,都存在着原著深刻的思想性、文学性与舞剧舞性突破的交叉难点。普希金原著、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被誉为“俄罗斯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以爱情故事为情节,构成了一部悲剧性的社会史诗。书中的奥涅金患的是“时代的忧郁病”,他们不满于现实,又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只能在虚无中纵情酒色,在无聊中耗尽生命,成为时代的“多余人”。面对复杂深刻的小说原著,克兰科大胆地以奥涅金与达吉雅娜的爱情发展为主脉,充分挖掘原著文学性中的舞性空间,将每场聚焦在一个情节点上展开舞性;同样,又在舞性中挖掘拓展复杂而深刻的文学性,与原著散点式的铺展方式正好形成一个“反向”,即复杂立体的文学性浓缩成了聚核的情节点,聚核的情节点又扩展成交响织体的舞性。

    观想二:《奥》剧独特人物性格发展与个性化舞蹈语汇的创造。

    经典是一杆标尺,总在我们心里留下一个比量的高度。纵观世间众多的舞剧,往往有人物有个性无发展,有人物有发展无个性,有人物有发展有个性但舞蹈语汇无个性无发展……如何创造出具有鲜明人物性格和独特人物语汇的舞剧人物,始终是我们舞剧创作的又一个难点。舞剧中的奥涅金是个可悲的人,他既不愿在黑暗中继续睡去,又没有勇气冲破这黑暗去寻找光明。无聊使他的心灵麻木,甚至丧失了爱的能力。他没有在乡村田野的芬芳中发现达吉雅娜清纯的美,残酷地拒绝了达吉雅娜的爱,实际上是拒绝了生活;他杀死了最好的朋友诗人连斯基,实际上是杀死了自己。而后来之所以又爱上已为人妇的达吉雅娜,只不过是因为她出落得更具上流社会气质。面对奥涅金的追求,达吉雅娜承认自己仍然真诚地爱着他,然而命运已定,爱情的大门终于在奥涅金的绝望中无情地关闭,把他永久地扔在忏悔的炼狱之中。克兰科成功地运用交响芭蕾和戏剧芭蕾相融合的长处,充分发挥古典芭蕾语汇的高雅和现代芭蕾技巧善于对人物内心冲突的刻画,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段,将冷漠的奥涅金和热情的连斯基进行性格对比,将纯洁善良、对爱情执着深沉的达吉雅娜与妹妹奥丽加对爱情人生简单肤浅的态度造成的命运进行对比。四个人物在戏剧的发展中不断地交叉对比,性格与性格冲突、情感与情感碰撞,时而是如梦似幻的梦中爱情双人舞,时而是动静重叠的戏剧性情景表现,时而是室内四重奏式的性格舞交响,时而又是直冲戏剧高潮的悲情双人舞。克兰科正是通过情节聚核、性格对比这种高明简约的艺术手法,使每一个独特人物与个性化的语汇在戏剧的发展冲突之中逐渐确立起来。不仅如此,克兰科还充分发挥他对各种艺术宏阔的驾驭能力,把普希金文学的灵魂、柴科夫斯基音乐的血肉等,一起熔铸在芭蕾肢体语言对人物的再创造之中,彻底地挥洒着他的天才。舞剧《奥涅金》的成功,是完全独立于文学、戏剧、电影、歌剧之外的又一个艺术的高峰。

    观想三:《奥》剧给我们的启迪。

    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一定具有一颗纯洁的艺术心灵;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一定具有一个深刻的思想。享年45岁、英年早逝的天才克兰科,以他短暂的艺术创作生涯,给我们留下了《奥涅金》、《驯悍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令后世传诵的艺术精品。可以想见,这位纯粹的天才艺术家,是如何将生命与心灵奉献给艺术之神,并置于人类文明高高的祭坛之上。一部舞剧的成功,需要艺术家拥有文学、哲学、美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全面学识的丰富素养,而更重要和更深刻的是应该拥有一颗纯粹的艺术心灵。今天我们的舞剧舞台上,已经具有超过《奥涅金》的华美绚丽的舞台布景和服饰,我们的演员已经学会和运用诸多高超的舞蹈技巧,已经看到了甚至超过《奥涅金》的复杂多变的编舞技能,我们也不缺常常可以侃侃而谈的深刻思想,有的编导创作作品的数量也可能已经超过了克兰科,可为什么我们大多的舞剧作品并不感动心灵,更没有能刻在我们灵魂里的思想?天才需要99%的勤奋与真诚,我想,我们缺的正是这种带有宗教精神般深刻的奉献,缺的是俯首在艺术之神脚下羔羊般的纯洁之心,缺的是天降大任与斯人的历史使命感,和把人类文明与激情传承下去的大智慧,而独不缺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