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芳:用我热情 唱出生机
http://www.cflac.org.cn    2008-09-23    作者:高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的奖杯刚刚拿到,刘淑芳就将它放在自己钢琴的显眼位置。这当然不是为了夸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们还记得我,我很感动。”人们当然没有忘记她,她在上世纪50年代译配的《三套车》至今还在年轻人口中传唱,《小小的礼品》、《宝贝》中那些热情洋溢、生气勃勃的女高音仍然留存在异国歌迷的记忆中。

    年逾80的刘淑芳现在每天还要练声,在她老伴儿看来这是一种“嗜好”,跟别人吸烟喝酒成瘾差不多。这种“上瘾”从她3岁开始,那时她就学会了留声机里的很多歌曲,并用小手风琴伴奏。然而,刘淑芳的音乐之路却并不平坦,为此她不得不开始了一段流浪生涯。“年轻的时候,我不知道流浪是怎么一回事儿,但为了音乐我愿意去尝试。”

    为了音乐去流浪

    刘淑芳出生在川东一个富商家庭,父亲希望她成为一个大家闺秀,依照旧式家庭的观念,父亲早早地为她包办了婚姻,但是刘淑芳却说相亲可以,但是要带几本书过去,让小伙子带回去写读书笔记,拿回来让她瞧瞧,自然这段包办婚姻没有得逞。

    面对刘淑芳在小学时就表现出对音乐学校的急迫向往,父亲也只能口头答应她,上完中学再考虑去向。但她却已经等不及,连番跳级,一年半的时间就结束了中学课程。有一次,她站在学校的楼上,面对水田唱了一首《歌八百壮士》,当时抗日时局正紧,学校里便开始传言宪兵要来抓刘淑芳。这个消息传到家里,让人惴惴不安。亲戚朋友劝她父亲,送她去重庆读书避一避风头,刘淑芳也向父亲保证去中央大学读文学系,父亲终于同意。

    去往中央大学的途中,刘淑芳却偷偷改道去了重庆西南职业艺术学校。在这里,她遇到了音乐生涯中的“慈父”——李凌老师。慈父理解她的执着,又将她介绍给黄友葵老师,从此,刘淑芳走上了声乐专业的学习之路。

    音乐之路开端的同时,也是流浪生涯的开始。刘淑芳已经与父亲闹到势不两立。她开始学着洗衣服、做重活,开始品尝流浪的滋味。

    临近解放的时候,西南美术学院要排练歌剧《四季》,刘淑芳出演女主角。家里得知后,更是动用一切力量阻挠她的演出。后来,因为学校找不到替补演员,校长也亲自登门求情,家里才终于松了口。演出获得成功,刘淑芳得到好评,此后开始得到持续不断的关注。

    解放后,刘淑芳的舞台下面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听众——她的父亲。至此,父亲的良苦用心才被刘淑芳所体会:他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漩涡中受到伤害,风暴一旦止息,他同样为女儿梦想的实现而喜悦。

    新中国的音乐大使

    1961年,印尼。满载中国艺术团成员的客轮即将启航,港口聚集了一群前来送行的人们。“刘淑芳,宝贝!”人群中忽然有人喊了一句,接着一片声音在喊:“刘淑芳,宝贝!刘淑芳,宝贝!”

    《宝贝》是苏门答腊巴达族的一首摇篮曲,是一首歌颂亲情和爱情的歌曲。刘淑芳随中国艺术团来到印尼后,就按照周总理给她的指示——去到哪里就要学会当地民歌。学会了这首歌,她按照自己的理解将这首原本高亢嘹亮的歌曲转变为深情舒缓的曲调。

    在印尼露天体育场,刘淑芳用印尼语演唱了这首《宝贝》。全场4万名观众沸腾了,她每唱一句,观众们就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印尼不到40天的时间里,她演出了40场。一个月后,《宝贝》风靡印尼大大小小的岛屿……

    即将启航的客轮上,刘淑芳听到了人们的呼喊,她站立船头,最后一次唱起这首歌,泪水夺眶而出。

    学唱其他国家的民歌并获得成功,在刘淑芳并不是第一次。早在1956年,刘淑芳去阿根廷演出,由于要学习当地民歌,当地的同行为她找到了一位名叫瓜拉尼的酒吧歌手。他一边摇晃着火柴盒打拍子,一边为刘淑芳演唱了《小小的礼品》。凄婉动人的曲子打动了刘淑芳,她流着泪听完,又流着泪将它学会。

    几天之后,刘淑芳带着这首歌走进柯龙剧院,这里聚集的常是商贾巨富或政府要员。刘淑芳唱起这首歌,台下的听众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们相互询问这首歌的来历,接着将阵阵掌声回报给刘淑芳。

    几年前,瓜拉尼来到中国寻找刘淑芳。他告诉刘淑芳,自从刘淑芳那次在柯龙剧院的演出之后,就有人找到他,请他录制唱片,他的命运由此得到转变。

    刘淑芳先后出访过苏联、意大利、德国、英国、阿根廷、印尼等20多个国家。她带去中国的音乐,带回异域的歌声,成为新中国的“音乐大使”。

    甜美的歌声圣洁的爱

    1984年,刘淑芳到保定演出,台下坐着一位特殊的听众。他是穿着假肢、骑自行车前来观看演出的,他就是曾经广为人知的抗美援朝特级英雄廖贻训。在朝鲜战场上,他冻坏了手脚,落下了残疾;“文革”时,这位“最可爱的人”被打为“右派”,一度过着消沉的日子。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听到了刘淑芳的演唱,骨子里对生活的坚定执着又被这些生机勃勃的歌声召唤回来。所以,当廖贻训得知刘淑芳的演出时,他亲自前来,要求与她见上一面。

    1997年,一名叫陈锡凯的歌迷送给刘淑芳一盘黑胶唱片。唱片封皮上写着:“毛主席的书是革命的宝——歌唱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歌曲”,打开唱片,里面却是《鸽子》、《睡吧!小宝贝》、《小小的礼品》等西洋歌曲,由刘淑芳演唱。这让刘淑芳很是奇怪。

    原来,陈锡凯一直是刘淑芳的歌迷,“文革”中知青下乡时,他偷偷将刘淑芳的唱片放到这张写有“毛主席的书是革命的宝”的封套里,随身携带,瞒过了无数搜查的眼睛。也正是因为这样封套,才使这张唱片得以保存到今天。刘淑芳感慨道:“我得过金唱片奖,这张唱片就跟金唱片一样珍贵。歌唱事业是一棵大树,这张黑胶唱片就代表了树的根,金唱片就是这棵树结出的果子。”

    刘淑芳的歌声所具有的魅力,最终被她的一位歌迷写进了歌里。歌迷名叫卢任崑,喜欢唱歌,也喜欢作曲。在听了刘淑芳多年的演唱之后,他终于决定写一首关于刘淑芳的歌曲。歌曲写成后以《刘淑芳的故事》命名,里面提到更多的当然是她的歌声。在这首富含深情的歌曲里,表达的是无数歌迷对刘淑芳共有的情感:“我又听见你的歌声,带我到故乡的梦境,栀子花儿盛开在春雨里,潇洒芬芳醉了山城……多少年回味你甜美的声音,你的歌充满圣洁的爱,你的歌包含人间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