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失的歌声——怀念时乐濛
http://www.cflac.org.cn    2008-08-26    作者:傅庚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这美妙动人的歌声,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记忆犹新。这首产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统一祖国时期的歌曲,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全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为什么?原因是它反映了祖国要统一、民族要解放这个时代的大趋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就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解放中国人民,统一祖国。《歌唱二郎山》(洛水词)反映了这个时代大潮。《歌唱二郎山》成功的另一个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政治与艺术的成功结合,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歌唱二郎山》朗朗上口、娓娓动听,有着鲜明的民歌风,像似民歌小调,但却反映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在时乐濛的作品当中,成功的范例不止于此。例如,《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魏风词)“万里风雪盖高原,大渡河水浪滔天,进军的道路被它拦……藏胞支援了牛皮船,同志们加油干,快把物资往上搬。”这首气势磅礴的大合唱,同样使用了色彩浓郁的小调,把民歌小调融会于大型合唱的手法之中,表现了重大的时代主题。在反映解放后翻身农民新生活的歌曲《三套黄年一套马》里,民歌小调的色彩、音乐的语言风格就更加突出,如果不说它是创作歌曲,就说它是一首民歌也完全可以。类似的例子在时乐濛作曲和指挥的老师——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里的《河边对口唱》和《生产大合唱》里的《二月里来》已有成功的先例。可以说,时乐濛是继承了他老师的成功经验并有了新的发展。

    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祖国的建设高潮迭起、热浪滚滚,与时代并肩前行的时乐濛也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大量作品层出不穷:《黄继光大合唱》、《反帝大合唱》、《解放军大合唱》、《长征大合唱》以及许多其它作品一部一部接踵而来。尤其是50年代末创作的三乐章交响大合唱《祖国万岁》(魏风词)演出后获得很大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仅在内蒙就连演40场,在前苏联也获得好评。世界音乐大师肖斯塔科维奇说:“作品里,我们听到了作者发自肺腑的对祖国真挚的感情。”在1961年建党四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中,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名上演《祖国万岁》,可见这部对祖国和人民满怀深情的作品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功!时乐濛音乐创作的生命之树长绿长青。

    改革开放之后,他还创作了《心中的玫瑰》、《花溪水》、《梅园花盛开》等许多作品。时乐濛同志的音乐创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那就是作曲家要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作曲虽是个人的行为方式,但作品却是与祖国和人民、与民族和时代息息相关,血肉相连,作品必须经受时代和人民的检验和选择。过去我们常说“作品反映了时代”,其实还要再加上一句话是“时代选择了作品”。聂耳23岁写出了《义勇军进行曲》,即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33岁写出了《黄河大合唱》,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就因为他们是“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

    时乐濛同志1938年1月到达延安参加革命,从此他的一生就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8年抗日战争期间,他不仅在延安鲁艺学习,同时还担任延安市音乐工作委员会主席、延安女子大学部队艺术学院音乐教员、河南军区伊洛支队宣传科长、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教育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中原突围,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组织科长、豫西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文工团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庆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川东军区文化部副部长、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政治委员;从1953年开始任总政文工团艺术指导、歌舞团团长;文革中遭受不公正待遇长达9年;1979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兼音乐系主任;后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歌曲》主编、中国文联荣誉委员等多项职务,做过政治、艺术、宣传、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工作,作出许多贡献。

    时乐濛同志是总政歌舞团的首任团长,是总政歌舞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他的任上,是总政歌舞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向辉煌的时期。周恩来总理等中央和军委总部领导都很喜爱这个团体,国内外一些重要演出活动往往都交给总政歌舞团来担任,甚至每逢周末,总政排演场举行的舞会,也是首长们经常喜欢光临的地方,首长们甚至熟悉歌舞团许多演员,能叫出许多演员的名字。在讨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队伍组成时,又是周恩来总理点名让总政歌舞团为主来参加创作演出,时乐濛同志既是作曲又是音乐方面的负责人,他也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领导成员、音乐负责人和主要创作者之一,他对总政歌舞团的队伍建设建立了历史的功勋。他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歌唱家寇家伦、苏盛兰、徐有光、李双江的成长都和他分不开。战争年代他多次立过战功,和平年代他又多次受奖,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多首作品被评为全国创作一等奖;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事业的开拓者,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曲家”,被称誉为“音乐大师”。

    2001年,他在85岁高龄时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奖”。当他和《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两位获奖者身坐轮椅被抬上舞台时,全场观众掌声雷动,欢呼声不绝于耳,有些年轻人热泪盈眶。这是祖国和人民对他的褒奖。

    (2008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