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术课要因地制宜
http://www.cflac.org.cn    2008-08-12    作者:孟华英    来源:中国艺术报

    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但目前我国农村美术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需要社会、学校、一线的美术教师共同努力,逐步改善农村的美术教育状况。

    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小学里,美术教育只是学校教育中的边缘部分,因为与评比、升学无直接联系,多有课时安排不够,或被其它课挤占的现象;并且很多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美术教师,很多教师都是“客串”,并没有很好的美术功底和美术教学经验;学校也存在着美术基础设施简陋、教具学具匮乏、教辅资料不配套等现象。一些客观因素使农村的美术教育无法同城市并行,但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

    加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需要广大基层教育部门和农村中小学校在思想上改变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艺术对智慧和心灵会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触及人的精神,对人的个性、成长、生活观都有很大的影响。社会、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提高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并且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和学生真正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对农村美术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可以采取现有师资在岗培训的方式,提高和完善师资的素质。培训可以包括对教师美术知识、美术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可以是集体接受培训,集体观摩讨论,也可以强调个人自修。农村有许多的民间艺人,像潍坊市是著名的风筝之都、年画之乡,在广大农村中有大量从事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的高手,学校可以组织同学们到这些民间艺术家家里参观、学习;也可以把他们聘请为学校的美术老师,请他们现场制作表演,请他们教导、指导学生作画。

    在美术教育中,因为受师资的约束,不一定开全所有的美术形式教学,可以选择有特色的又有师资的地方美术形式进行教育,这样可以保留发展地方民间艺术。在我们寿光市,一些学校就积极从校外聘请当地民间艺人担任学校艺术课辅导员,传授学生技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熏陶,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非常不错。

    对教学设施和学生美术用品方面的问题,更需要因地制宜。完全可以根据地方特色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农村,芦苇、树根、棉花、石头、树叶等东西都十分常见,都是可以利用的美术材料,如用树根可以做根雕,用树叶可以拼一些图案,芦苇花可以装饰帽子,稻草秆可以编成螳螂。欣赏本身也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农村有丰富的资源。泛白的晨曦、圆润的露珠、喷薄而出的朝阳、圆圆的落日,春天泛青的树干、绿茵茵的麦苗、金黄的麦田、满树的桃花杏花、高挂枝头的柿子、串串紫莹莹的葡萄,数不胜数,历历在目。

    身在农村,我常常感受着、享受着这一切。在教学过程中,我也积极带领学生们观察、欣赏、感受,并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用美术语言表现出来。

    有人说,教师应该是牧羊人,应该把学生带到水草丰盛的地方,让他们自由寻觅食物。在我看来,美术是美的教育,美就在生活中。城市有整齐之美,人文艺术之美;农村有素朴之美,自然之美。美术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虽然农村中小学没有城市学校那样的基础条件,但因为校外就是火热的农村生活,优美的自然景观,同学们在生活的体验中自由地汲取美的养分,同样可以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作者系寿光市纪台镇张庙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