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摄影作品应留下中国文化痕迹
http://www.cflac.org.cn    2008-08-07    作者:郭青剑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体育盛会,每届奥运会都会给人们留下一个个精彩、难忘的瞬间。这一个个瞬间经过摄影记者镜头的定格,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它们不仅见证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见证了世界人民期盼和平、期盼进步的美好愿望,更见证了人类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不懈追求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积极进取、超越自我、实现梦想的人类拼搏精神。可以说,摄影已经成为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记者日前采访了曾经拍摄过几届奥运会的著名体育摄影家、中国摄协副主席、新华社摄影部体育新闻中心主任罗更前,听他介绍了体育摄影的魅力与发展。同时,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的成员,他也给记者讲述了对拍好本届奥运会的期待。

    记者:您曾经拍摄过1996年亚特兰大、2000年悉尼和2004年雅典3届奥运会。这次您作为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的成员来拍摄奥运会,与以往会有什么不同?

    罗更前: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是根据主办城市合同和国际奥委会媒体技术手册的要求组建的。其主要职能是对奥运会的所有赛事、开闭幕式以及相关活动进行摄影报道。此次国际奥委会授权新华社组建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协议规定,在国际奥委会的协调和指导下,北京奥组委将为新华社的摄影记者即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的成员提供便利的报道条件,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将为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提供每日精选赛事及相关活动的图片。

    与世界三大通讯社,即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相比,往届奥运会上,我们的拍摄条件、待遇相对是比较差的。仅以派出人数为例,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时候,新华社派出了6名摄影记者;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是10个人;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因为我们是下一届奥运会举办国,人数特意增加到了28个。而三大通讯社的人数比我们的多得多。这次,新华社是国际奥委会授权的东道主通讯社,组建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时,我们的人数就有了大幅增加,达到了65个。而且,我们也有了一流的拍摄条件,可以站在最好的拍摄位置。可以说,这次我们是和世界三大通讯社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这次奥运会是在我们自己家门口举办,我们占有天时地利。因此,这次拍不好没有借口。

    记者:摄影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对于奥运会的重要意义:定格了一个个精彩的运动瞬间,也定格了一个个难忘的历史瞬间,从而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罗更前:其实不仅仅是简单的定格,这其中还有提炼,还有升华。因为摄影记者对拍摄对象的选择、对瞬间的抓取是有目的的,在正式发表时也是从十几张、几十张甚至上百张照片中才选出一张最有典型性的来。定格本身就是一种夸张,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过目不忘的永恒瞬间。这一点正是摄影与摄像的最大区别。

    奥运会中的精彩瞬间层出不穷,那么什么时刻才能令读者最激动呢?我认为,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中国运动员获得胜利时的画面最精彩,也是他们最想看到的。拍摄运动员胜利的时刻,既有新闻性,反映其夺冠的客观事实,又能体现选手们在这一特殊时刻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视觉冲击力更强。比如罗雪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蛙泳冠军,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那张她披着红旗兴奋地奔跑的照片。如果人们一提起某届奥运会上的某个运动员、某个事件,就能想到你这张照片,那就证明你拍成功了。

    记者:可能很多人觉得,拍到这样的瞬间并不难。

    罗更前:但是事实上真要拍到、尤其还要拍好却是很难的。体育摄影对器材和技术的要求很高,因为你的拍摄对象总是处于一种高速运动或者快速变化之中。在手动对焦时代,要拍到、拍清楚体育运动本身就很难,因此那时涉猎这个领域的摄影人很少。但在自动聚焦功能实现后,尤其是数码相机和数码拍摄技术出现并逐渐普及后,极大地解放了摄影生产力。对于体育摄影而言,操作层面上也变得相对简单多了,“拍到了”、“拍清楚”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体育摄影对于广大摄影人来说,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再遥不可及。这时我们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拍什么”和“怎么拍好”以及“通过作品表现什么”上来,这才是体育摄影的根本所在。

    记者:也就是说,相机的自动聚焦功能和数码技术促进了中国体育摄影事业的发展。

    罗更前:是的。这种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就是体育摄影队伍的扩大。当然,中国的体育摄影事业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也与别的因素有关。首先是现在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迅速,每年的赛事很多,因此摄影记者的拍摄机会、锻炼机会大大增加,整体水平也就大大提升了。其次,从事体育摄影的记者本身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比如我们新华社刚来的大学生,懂电脑、懂英语,操作层面的问题解决以后,上手就很快,发展后劲也很足。另外,新华社目前代理法新社、路透社的照片,我们就可以随时和国际上高水平的摄影作品和摄影家比较、交流、学习,这也使得我们眼界拓宽了,标准提高了。

    记者:与国外同行相比,我们目前的体育摄影还有哪些不足呢?

    罗更前:在拍摄理论、技术方面,我们和国外没有太大差异。比如今年的“荷赛”上,新华社摄影记者费茂华的作品《2007年运动瞬间》就获得了体育动作类二等奖。但是我们的经验比他们欠缺。国外的体育摄影记者几乎所有国际性的重大赛事都跑,他们一年可以有二三十次机会,而我们只有两三次。另外,在一些特殊器材的使用上,他们也比较早,比较先进。比如水下摄影机我们这次是初次使用,遥控设备也刚用不久,而他们早就在利用这些设备了。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拍什么”和“怎么拍好”以及“通过作品表现什么”才是体育摄影的根本。怎么来具体理解您这个观点?

    罗更前:体育本身充满激情,而且竞技体育更能集中展示人类团结、拼搏、超越自我、实现梦想等精神。这种激情、这种精神是人们需要的,可以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积极进取。而且,竞技体育中运动员那种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人感动,每当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都能唤起我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全世界对中华民族的认知。一个民族也需要这种精神。所以说,在奥运会的大舞台上,在体育的大舞台上,一个人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大。好的体育摄影作品,就该表现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对人的理解,表现人类精神、民族精神。如果仅限于某一体育项目本身,作品就会缺乏生命力,也很难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比如我曾经拍摄过《中锋郑海霞出场》。当时刚开始有击掌式出场的形式,尽管在前一天的比赛中输了,但是郑海霞情绪没有受影响,跑上场的时候击掌的动作仍然很潇洒。我当时挺激动的,手动调焦,连拍3张,最后选定了一张。作为一个女性,郑海霞的身高早已超过传统审美标准,但她还经常说,真想再长高点,好打赢别的队,所以我觉得她就是一个为篮球而生的人,她这种为体育献身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敬佩。这张照片当年获了奖,我想就是因为拍出了一种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以及一个为体育而生的人,所以才能打动评委,打动读者。

    记者:要做到您说的这一点,一名体育摄影记者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罗更前:确切地说,我们在做的工作是“体育新闻摄影”,因此对从事这项工作的记者的要求也就有3方面内容:体育、新闻、摄影。

    一个好的体育新闻摄影记者首先必须是体育方面的行家,要对自己所拍摄的项目非常热爱、非常熟悉,还要对所拍摄的运动员以及他的对手非常了解。只有你熟悉了这个项目,这个运动员以及他的动作,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角度、时机去拍摄。从事体育摄影要有很强的预见性,比如拍平衡木,当你看到一个运动员两手平举,就要想到她可能是要往后翻了,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精彩瞬间。比如拍刘翔,就要了解刘翔的跨栏动作,他的正面、侧面、左面、右面各是什么情况,在第几栏超越对手,等等。据我观察,刘翔是左腿攻栏,攻栏时,右手在前方。如果在外侧拍摄他,就需要注意他在跑动跨栏时右手抬起的高度,他在跑动时,手臂抬起的高度有限,所以应该在较高的角度进行拍摄,这样就不会拍到他手臂挡住脸的照片。在熟悉了运动员的动作特点后,就需要考虑自己的站位,思考如何才能展现选手最美的动作。

    记者:那么在新闻方面呢?

    罗更前:我注意到,外国有关体育的报道头版往往都是发新闻照片。比如在一场球赛中,法国队守门员表现神勇,连续扑住了几个险球,为法国队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在第二天的报道中,头版很可能发的是这个守门员叉腰守门严阵以待的照片,而像齐达内、罗纳尔多等大牌明星动作性很强很精彩的照片,一般都是放在三版、四版。因为前一天最大的新闻是法国队获胜,尽管一版发的只是一个体育人物照片,但是传递的新闻信息是最全的。再比如一场乒乓球比赛中出现了一匹“黑马”,淘汰了中国的头号种子选手,这时该发什么样的照片呢?我想,很可能是发头号种子选手下场的照片,而不是那匹“黑马”的照片,因为这个头号种子选手显然更有名,人们最关心的也是他的情况。还比如中国队在奥运会上获得第一枚金牌,获奖者在领奖台上手拿鲜花的照片,同样是非常好的新闻照片,因为这时人们最想看的是谁为中国队夺得了第一枚金牌,是想认识这个人。精彩的动作照片当然要有,但发奖的照片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想得到好的体育新闻摄影作品,必须知道新闻点在哪里,要针对具体情况,发掘新闻里面的新闻。

    奥运会的摄影报道重点与平时的拍摄重点不尽相同。多数体育新闻摄影记者比较喜欢拍摄速度、力量,表现力较强的球类等竞技项目。这类比赛精彩纷呈,有着各种的身体对抗,同时能够体现出斗智斗勇的战略、战术,拍摄效果更为鲜明。而在奥运会的摄影报道中,应该明确报道重点,虽然射击、举重这些项目动感不强,但却是中国代表团的夺金强项,能够出现较多新闻的竞技项目是体育新闻摄影记者的报道重点,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

    记者:还有摄影方面的要求。

    罗更前:好的体育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是摄影高手,对瞬间选择、光影效果、构图感觉都有很好的掌握。摄影本身是一门艺术,我们是用这门艺术来表现新闻,要把它的艺术性和新闻性结合好。

    总的来看,只有体育、新闻、摄影3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很强,才可能拍到好的体育新闻照片。当然,好作品也和记者的体力、精力、反应机敏程度有关,另外,精良的摄影器材也是优秀作品成功出炉的必要条件。同时,作为奥运会报道团队中的一员,摄影记者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与技术人员的沟通与协调,第一时间将图片成功传输。

    记者:相信这次我们的奥林匹克国家摄影队成员肯定具备了这些素质。我们也期待着看到你们发回的精彩照片。能否给我们透露一些你们的拍摄计划。

    罗更前:以前只有6个人的时候,我们只能全力保中国的镜头,保中国获得金牌的镜头,其他的根本顾不了。10个人的时候也是如此。到上届雅典奥运会28个人的时候,情况就好得多了,我们把所有300多块金牌的镜头全都拍到了。当时,我们也是借鉴了世界通讯社的做法,虽然人员是人家的1/3,但是干了和他们一样多的活儿。经过这些锻炼,加上好的拍摄待遇,这次我们有信心拍得更好。我们力争把中国队获得金牌的镜头都拍到,还要拍好,中国队的前三名也要拍好,外国运动员拿金牌的也要拍到。

    当然,奥运会不仅只有赛场上的事情,我们还专门有一个记者去拍摄奥运村,一个记者拍花絮,将镜头对准赛场外。另外,奥运会也是一场文化展示的盛会,我们拍出的照片也要争取有中国文化含量,比如像马拉松、自行车等项目,在运动员经过北京一些代表性的景点的时候,一定要把相关的自然的、人文的、建筑的背景收到照片中去,让人能很直观地觉得这届奥运会是在中国、是在北京举办的。我们有必要在我们的奥运摄影作品中留下这些中国文化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