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四海与他的书法
http://www.cflac.org.cn     2008-08-05     作者:王丽心     来源:中国艺术报

    孙四海在北京长期从事建设科技领域工作,熟悉他的人习惯称他“孙工”,书法是他的业余爱好。20余年的专业工作与砚田耕耘,有几分收获亦有几多辛酸,他从中得到了许多快乐和人生的满足。

    他19岁参加“中日青少年书法比赛”并获奖,作品刊登在《北京日报》后,因为书法专长,他从学校被选调到北京市建委工作。这是他第一次从书法中得到了一种成就感,同时也是他决定不断深入学习书法、进行书法创作的一种动力。

    “书家不单纯练笔,而贵在是炼心。”四海天生喜爱画画,一直被认为是艺术方面的“才子”,后来又钟情于翰墨,所走的书学之路是楷书初习柳公权,后学欧阳询,再研张猛龙。“纸墨相应、笔法简练”是他对楷书的感悟。行书追明清诸家,尤钟王铎。偶然上手也在沙孟海、林散之等现代书家中收集信息,形成“点画自然、律韵跌宕”的风格。四海曾师王一新先生,尊师敬道,但不拘师法,自有面目。

    在1998年编印的《孙四海书法集》中,主要反映了孙四海的行草书。2001年出版的《孙四海楷书唐诗》则是他为中小学生及书法初学者解决碑帖中字体不好辨认问题而书写的一部标准楷书字模。他用左手能够书写地道的行草,令书友们称道。人们习以为常的右手书法尚要“废纸三千”之功,而他偏玩以左笔应书。他解释:左手使笔不是为哗众取宠,而是在寻找“无意”控制的偶然效果,可见他是在用“玩”书法的心态走这条艰难的艺术之路。

    四海从事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但书法中却含书卷之气,这可能得益于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在当今艺术门类中,只有书法带有一个“法”字,这就决定了它的本性。我们在学习、创造时,就要遵循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规律。如果我们的书写,点画缺失质量,结体难以辨认,一味向抽象含糊发展,只能认为是“文字图画”。他学书中体会到:“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艺术的表现有科学的支撑更加精彩。”

    “法无定法”。书法的法理在历史上形成定论,指导一代又一代人登上了艺术的殿堂。然而正是这些法理,将人性定格、制约在固有的理法之中,心灵和性情不得以圆活充分地表现在作品中。怎样才能遵循于“法”,而又通达变法,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法无定法”呢?我认为要保持两种心态,摈弃两种心态:保持清静心、平常心;摈弃功利心、是非心。透过四海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在这方面是有所体悟的。

    四海常说:“我的书法表现,是认知的能力反映。”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就在于这心与手的交融。炼心应该是书法的真谛。读读书、写写诗、练练字、喝喝茶、交交友、打打球,是人生的快乐。把恬淡清静的兰竹品格寓于书道中,应是人之品德,这正是现代都市人难以体会到的。赏读四海的书作,亦可窥见其道德品行轨迹。

    无意于佳,但有“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利及人”之心,这是我与四海共事的一点感触。书之妙道成为他的伙伴,这正是砚田耕耘带来的快乐与希望。

    孙四海,生于1966年。供职于北京市建设委员会,为中国民主同盟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绿色建筑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