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表演人才关注生活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08    作者:郝 戎    来源:中国艺术报

    经过四年的精心呵护,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人艺合办班的同学们7月7日毕业了。作为诸多园丁中的一员,我衷心地为他们的成长感到高兴。

    这个班的教学小组,可以说是云集了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人艺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和骨干教师,自从人艺班表演教学工作开展以来,教学小组坚持“创作一定要从生活中来”的原则,不断探索完善该班表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学者型的演员”为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提倡从传统的“给予”型教学向“索取”型教学转变,尽可能地多培养一批基本功扎实、富有创造力的优秀演员。实践证明,基础教学是表演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生活和艺术的关系问题,也是表演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在对演员进行表演技巧训练的基础上首要解决的问题。四年的教学,教学小组始终是围绕着这两个中心组织教学的。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注重引导同学们感悟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度。做演员需要充满激情,必须是一个对生活、对社会,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异常敏感的人。这种敏感是一种特有的艺术洞察力,同时它也是一种激情,这是来自对生活的热爱。所以对生活的深切关注和深入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创作起点。培养同学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度——自觉地观察生活,随时随地体验生活,是演员必须养成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经历和阅历是演员创作不可或缺的基础。

    在表演教学中,表演技巧和人生体验哪一个更重要?大多数同学认为前者更重要。事实上,不会有脱离生活的表演技巧,如果没有生活体验,你的技巧只会是一些虚假造作的装腔作势。表演的技巧,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构成这一技巧的声音、形体等要素要达到训练所要求的规格,另一方面则是这一技巧所要表达的情感、思维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所谓的表演技巧是演员依据生活逻辑和情感产生的内心体验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具体的创作方式和创作手段,是靠演员对生活的正确理解和体验才有可能达到的,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生活观和艺术观之上的。换句话说,表演技巧的运用必须是以正确的生活观和艺术观作为创作前提的。

    在教学中去影响、启发学生,指引他们创作的方向,而并非教给他们表演的一招一势。不要教给他们怎样表演,而要引导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理解生活、深入生活,透过生活中的种种表象而能看到问题的实质,这才是在表演教学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以往的教学要求“学生把台词背会,教师负责排演”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长此下去,学生创作的主观能动性长期得不到激发,只满足于教师“给予”,你教我怎么演,我就怎么演。这样只会培养出一批批“表演匠人”。即便是剧目的排演,教员也不应该强加给学生“应该如何表演”,而扼杀了学生创作的主观能动性。而是通过启发学生的创作实践让他们自己去领悟,老师能做的只是帮助他们去依据生活逻辑进而建立正确的人物逻辑和总结自己的创作方法。所以,我们的教学观念必须加以改变,教给学生创作方法,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上真正做到不要排“死”戏,而要演“活”人,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投身到生活中去,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去听、去看、去发现。最好的表演教师是生活,是社会。在教学中要适应“社会阅历、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艺校和高中毕业生。他们的特点是:生活条件优越,生活底子薄,社会阅历少,对生活的理解较为肤浅。因此,应该让他们在学习期间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杜绝瞎编乱造的、肤浅的,甚至是一些自己根本就不了解的生活,养成“从生活中来”的创作观念和“说真话”的创作习惯。

    在三年级时,人艺班抛弃了常规的剧目排演方式,也就是说教师先不急于排戏,而是发动同学们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一个有价值的选题。让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各组自报选题研究一个人或某一现象。然后由组长带领大家制定一套方案,怎么去深入了解研究对象。比如说,什刹海周边民房的拆迁,广化寺的善男信女们,烟袋斜街的民俗小店等,观察完了回来要组织讨论,写人物小传,写分析报告。然后大家把收集来的很多线索一一分析讨论,慢慢地了解的情况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三个小组,通过几个非常具体的研究对象,全班就较为全面地认识了很多不同层面的人。我们根据这些生活素材排演出的《杯中的维也纳咖啡》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这也是观众对我们的教学的肯定。

    关注生活,关注人,目的是要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俄国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塑造人物,最终目的就是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要引导学生把那些作为人的心理状态挖掘出来。所以,作为演员,你能掌握多么高超的表演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已经真正触摸到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才是表演艺术教学的核心,也是演员创造人物的核心。

    总之,人艺班的表演教学在完成了各项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前提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更高要求:打破传统教学中“给予”式的剧目排演,转为向学生“索取”式教学,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创造的主观能动性,由“消极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化,养成“关注生活”、“关注人”的正确创作观念。

    (作者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