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和赵体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08    作者:张 虎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于唐初欧阳询的书法吸取了前人诸体的精华,使他的书法清劲峻拔、法度严谨,有“天下第一楷书”之说。

    欧阳询(公元557——641年),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隋时为太常博士。唐时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由于他善书,《唐书本传》说他“初效王羲之,后险峻过之,因自名其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而欧体,更是历代学习书法的范本。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这是他晚年75岁时写的,用笔精致,法度森严,刚劲隽美,其艺术水平达到欧体书法艺术的顶峰。

    表面看来,欧体字大小不一,比较方整,但细细观察,变化比较多,不论长短或欹斜,都很沉稳,决无飘浮之感,也就是平日人们常说的并非平庸也非圆熟。他的横笔和竖笔多用方笔,撇和捺间用圆笔,钩取隶书笔法,转折处方中带圆,笔笔、字字比较规矩,显得字体方正、间架整齐。由于他把隶、篆及北(魏)碑的笔意运用到他的楷书中,使得他的楷书点画生动活泼,虽然险峻但安排得体,这也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原因。如果用柳体与欧体对照,还可以看到欧体对柳体的影响。

    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的书法,潇洒秀丽,婀娜多姿,行笔流畅,飘逸飞动,结构匀称,又没有造作、狂怪和故弄玄虚之气,被人称为“赵体”。

    赵孟頫(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宋太祖十一世孙,自幼聪明,诗、书、画、篆刻无所不通,其书法造诣很高,在真、草、隶、篆中,又尤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突出。

    在书法上,他初学宋高祖和张即之,后又学唐李北海(邕),特别是对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更是反复临摹,有的达数百次之多。传说他一天能书万字;还有的说上下五百年间,纵横之地,没有能与他匹敌的。

    赵体所不同于颜、柳、欧体的,是他在写楷书中运用了行书的笔法,使得他的楷书较之别的楷书流美动人,柔中有刚,秀丽端庄。

    《胆巴碑》和《妙严寺记》是赵孟頫楷书的代表作,每个字都方正谨严,点画圆润,互有照应。特别是他的撇捺用笔非常舒展,透着一种内含的帅劲,这在以前的楷书中是不多见的。难怪人们把他看作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书法家。

    在北京东岳庙中,有一块《赵孟頫书张公碑》,共有2780个字,是目前我们见到赵孟頫的碑帖中字数最多的,而且也是非常难得的精品,历经700多年,保存得比较好,可足见赵体的风采。

    《中小学生书法入门》(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