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 新作 新声——第二届“帕拉天奴”作曲比赛落幕
http://www.cflac.org.cn    2008-06-13    作者:王颖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教育部批准,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北京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的2008第二届“帕拉天奴”作曲比赛(小提琴作品)决赛日前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张兆宇的小提琴与钢琴《际响——额尔古纳之唤》最终摘得此次比赛的桂冠,该作品的演奏者刘霄也获得了演奏一等奖。

    本次比赛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169部作品。历经1个多月的初赛、复赛,有29部作品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有17部作品在决赛音乐会中获奖。

    此次小提琴作曲比赛的举办是为了改变中国目前小提琴作曲相对薄弱这一现状。据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小提琴表演艺术发展得非常迅速,音乐学院的学生多次在国际重大音乐比赛中获奖。但相对来说,我国小提琴作品的创作比较薄弱,虽然也有《思乡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可新时期优秀之作还较少。这就需要我们的作曲家,尤其是年轻的作曲家为之努力。这次比赛的目的,也正是通过在世界范围内征集小提琴中国作品,用比赛的方式,向音乐界和全社会推荐一批优秀的小提琴曲,以推动中国小提琴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此次比赛以提倡“中国民族风格,鼓励多样化创作;兼容艺术性、技巧性和可听性”为原则,力图通过比赛的形式促进我国的小提琴音乐创作,将作曲技巧、风格的创新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著名作曲家杜鸣心、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会主席,评委会委员囊括了15位海内外知名的作曲家、指挥家以及小提琴演奏家。对于此次参加比赛的曲目,林耀基表示,通过两轮评选筛选出最后的29部作品,内容非常丰富。创作小提琴作品,旋律性要加强,要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作品需要时间的考验,也希望年轻的演奏者多演新作品。杜鸣心说,这是一次高水平比赛,特别是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大家公认的好作品,有戏剧性的动人旋律,有地方特色。作为评委虽然紧张而辛苦,但是看到有这么多好的作品出现感到非常高兴。评委谭利华表示,此次比赛作品令人满意,有新意,倾向于可听性与技巧性的结合,注重技术含量,演奏者准备得也非常充分,给作品增加了光彩,应大力表扬和提倡。同时,他也指出了比赛曲目的不足,他说,器乐作品要注意结构,要真正发挥小提琴的音色与技巧,作品应该更小提琴化一些。

    与以往的作曲比赛不同,除了作曲家之外,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也进入了评委阵容。这说明组委会在关注新作品创作的同时,也考虑到作品获奖后的演奏推广问题。获奖新作品能否受到演奏家的青睐,适不适合演奏推广也成为评委们考虑的一个因素。针对今年参赛作品的整体水平,评委们一致认为,不管从作曲技巧的发展上、音乐风格的探索上还是音乐会现场效果上,都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多元化的音乐创作是“帕拉天奴”作曲比赛所推崇的原则,在参赛的众多作品中不乏技法新颖、风格迥异同时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曲目,这些获奖的优秀作品向我们展现了我国音乐创作值得期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