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踏雪寻梅》音乐课——就像铃儿响叮当
http://www.cflac.org.cn    2008-05-13    作者:赵霜    来源:中国艺术报

    《踏雪寻梅》是由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黄自作词,音乐家刘雪庵作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抒情歌曲。歌曲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脍炙人口,深为人们所喜爱。它不仅是五年级九册第8课的欣赏曲目,在校广播节目“音乐小花园”中我们还将它作为赏析曲目介绍给全校师生。

    如何教五年级学生很好地演唱这首歌曲呢?课堂上,我对歌曲作了简要介绍后,接着播放录音。请学生谈歌曲的情绪如何,有什么感想,当问到他们听了歌曲之后感想是什么?学生大都沉默了。这时,小林同学站起身来,大声而从容地说:“我的感想是这样的——整首歌充满了雪地里一个刚上学去的小朋友骑着驴赏腊梅花,怡然自得、非常快乐的神情。”

    我问她:“你从哪里能看得出小朋友怡然自得的?”

    她回答说:“歌曲里有四个响叮当,我知道在学习课文时,凡是重复的就是重点部分,所以我想这里有四个响叮当,一定说明了驴跑得很快,驴跑得很快就知道骑驴的小朋友心情很高兴很兴奋,于是我想象他的样子一定是很得意的,所以我用了怡然自得这个词。”

    多么精妙的回答!我很佩服这个孩子,能从语文的学习中,归纳了表示强调的要诀——重复,从重复“响叮当”一词联想到挂铃的毛驴奔跑速度快,而毛驴之所以跑得快是因为骑驴的人、这个小朋友心情在高兴之余还有些许得意之情!

    我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她的回答,并且趁热打铁:“小林同学非常优秀,她知道一个道理——艺术都是相通的——语文是文字的艺术,歌曲是音乐的艺术,她能够把这两者在这个地方结合起来看,结合起来想,真是很聪明!‘响叮当’一词的重复的确要为我们强调一个重点,是什么呢?就是骑驴子小朋友的心情,他的心情究竟有多愉悦畅快?我们再来听听这四个响叮当的节奏是怎么样的。”

    于是我再次播放歌曲从“响叮当”起的后部分,并且重复多次,再配以跳跃的手势加以辅助,这时学生都发现了:“四次‘响叮当’都用上了‘顿音’来表示。”就是这样的节奏,生动地再现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描绘出了孩子的悠然自得的快乐神情。随后我马上要求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对比,这下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因为演唱方法的不同而使歌曲产生了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这时学生学习情绪高涨,顿音的演唱技巧能够较好掌握,新歌学习得很快,但随后在演唱中,学生只注意到“响叮当”应当运用顿音而忽略了力度的对比,使这四句呆板苍白。我夸张地模仿了学生的演唱,他们都哄堂大笑,于是我告诉他们:看看,这头小驴子没有被美景打动,走不下去了,我们应该怎样唱才能让它快活地和小朋友继续走下去呢?学生很机敏,立即举手说要唱出强弱对比来!

    “好!那就这样,大家看老师的手势,同样的一句‘响叮当’,一定要唱出不同的力度,强弱对比,才会让演唱更优美,使歌曲更动听!”

    我们这堂音乐课,学生们在天真无邪的演唱中,心情获得了愉悦的体验,就像铃儿响叮当!

    (作者单位:成都市三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