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是摄影艺术的生命
http://www.cflac.org.cn     2008-04-18     作者:朱宪民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几年来,一些摄影比赛中出现了内容违背真实性的作品。面对这些现象,数码技术给摄影带来的影响是不得不提到的话题。尽管造假并非数码时代摄影才有的,但因为这不是一般的现象,而是关系到一门艺术存在、发展所依赖的理论观念的根本问题,是有关摄影前途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提出来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数码技术的出现,数码摄影逐步替代了胶片摄影,这称得上是摄影的一场革命。数码技术在摄影中的运用,包括后期制作,代表了摄影科技的进步。与胶片时代的摄影相比,数码摄影给摄影创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创造的可能。比如过去后期制作要靠暗房操作,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处理,而数码技术就带来了数据存储、制作的方便。不可避免地,它同时也对人们的摄影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有的人存着侥幸的心理,用后期技术处理移花接木,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在数码技术走进摄影实践之前,摄影也有导演、布景、遮挡等一些处理手段,一些摄影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在暗房里尝试摄影的后期加工制作。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我们已经可以做得更加完善。这样看来,数码技术的出现,给摄影家提供了科技的支持,给摄影带来了种种便利,但绝不是带来了再创作的功能,更不允许弄虚作假了。艺术的创作有较强的主观因素,数码技术的出现为艺术家表达这种主观情绪和情感提供了新的可能。它融合电脑技术与艺术家的想象,极大地开拓了发挥艺术创造力的空间。包括当代的一些新媒体艺术,它们搭上技术的快车,在描绘时代特征、表现时代氛围方面的确显示出了特定的优势。

    像戏曲、电影、音乐、美术等等,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身存在的特性、价值和功能,摄影艺术也不例外。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摄影的价值突出地表现在它真实记录的功能上。换句话说,就是它真实的魅力。摄影里边有许多门类,比如新闻摄影、纪实摄影、风光摄影、人物摄影、时尚摄影、花卉摄影、舞台摄影等,对它们进行具体评价的标准可能不太一样,在这些分类里,新闻摄影、纪实摄影是排在首要地位的。也就是说,真实性始终是摄影创作最重要的评判尺度,摄影应该忠实地做好对时代的记录。如果其真实性受到质疑,其存在价值无疑将受到贬损。有一些跟艺术再创作关系较为紧密的门类,如风光摄影,它和纪实摄影、新闻摄影有着不太一样的观念,它们会在不同的框架里进行创作。但必须强调的是,真实性仍然是首要的,绝不能违背自然客观规律。比如,拍摄长白山风光,通过电脑处理加了几头长颈鹿;在西双版纳拍风光,加了几只北极熊,这就违背了地理生态的客观真实性。摄影创作要遵循镜头外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在此情况下,造假事件给摄影造成很大的冲击是很自然的。

    在遵循相关规律的基础上,摄影界在保证真实性的约束机制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如果是新闻纪实类的,就来不得半点虚假。这类作品,必须是原始的影像,其相关的数据必须是相机按下快门一瞬间所留下的参数。如果是艺术摄影,它的观念是不一样的,艺术家对原始影像可能会有自己的再创作,但它还是有自己的基本前提,就是说,它必须是在真实基础上的再创作。前段时间发生的华南虎事件,对摄影来说,这是本来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坦白地讲,它所涉及到的已经是摄影道德的问题。对摄影创作来说,不得不以规范去制约某些行为,这是很大的悲哀。我觉得,这主要还是靠摄影工作者自身的道德自觉,首先就是要提高、完善自己的道德观念,遵循摄影创作的价值。如果搞一个摄影比赛,首先得请很多专家来甄别真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与摄影的本体是背离的。目前来说,除了呼吁自觉的道德自律,一些必要的送审鉴定程序也有它的约束力,这在像“荷赛”这样的摄影比赛中也有严格的规程落实。但终极地讲,摄影的自我属性就明确了真实性的要求,它是不为其他因素所转移的。如果因为功利的因素而使摄影比赛和摄影创作的纯粹性受到影响,即使相关规范产生了约束力,摄影自身的魅力也已被玷污。从这个角度讲,面对数码摄影时代的挑战,真正好的约束还是摄影者自身。

    我一直认为,摄影本身所强调的就是真实性,如果从一开始拍出来的东西就没有了真实性,那么它作为摄影作品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虽然如此强调摄影的纪实功能,但这与它的艺术表现功能并不矛盾。大千世界,要表现各个题材和内容,就要有筛选,有主观的判断,有情绪、情感的观照和哲理感悟的投射。所以,摄影者要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要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才能产生快门按下一瞬间的图像。也就是说,怎么取景拍摄、如何去表现、取舍什么、需要什么光线和背景、要多大的场面,都要通过自己的艺术手段去处理,需要艺术家的创作情绪去感染。不管哪一类的摄影作品,都要真实、动人。如果看过之后没有一点感染力,那就是失败的。

    在影响表现的因素里,有的人可能觉得摄影设备所起的作用很关键,这在过去尤其突出。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其操作也更加简单了。过去需要曝光表,需要手动对焦、调光圈,现在已经可以自动对焦、自动曝光甚至自动补偿曝光了。甚至连手机也有了摄影的功能,人人都可以拍摄,设备和技术对摄影的制约已大为减弱。实际上,技术的因素越弱化,人的因素就越显得重要。技术使得操作越来越简单化,人的观念和思维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尽管人们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更容易,设备也有了,但要拍到真正的好照片,在众多的摄影作品中脱颖而出,却更加困难了。其实,不管是专业摄影还是业余摄影,也不管拿什么样的设备,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拍什么、怎么去表现,拼的主要是观念,而不是高端科技。

    这里的观念就是指创造性思维,比如选题,拍什么、怎么去表现。时代在进步,不同的历史阶段里,社会都会有不同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会形成不同的摄影关注点。因此说,选题上不会出现没得拍的现象。在过去100多年摄影的发展中,摄影在不同时代表现的内容、形式都不一样,现在同样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关注和记录,比如城市的变革、农村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对摄影家来说,事物的客观性并不影响自己情感的表达。其实,最关键的还是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摄影不能离开思想,即使是风光摄影,思想性也很明显。比如要表现秀丽还是表现雄伟,要表现壮观还是要表现它的特殊气候,这些都需要创作者主观的高度参与。再比如长城这样一个题材,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还包含历史与人文的因素;比如故宫,它是封建帝王的宫殿,如何通过摄影创作表现出它的历史底蕴,是很值得思考的。拿光线选择来说,拍西湖往往会选择细雨迷蒙时分,可以拍出西湖独特的风韵来;而拍西藏的风光,就会要求很强烈的光线。

    应该说,技术给摄影提供了方便,也给摄影的普及提供了可能,这无疑是好事。对摄影家来说,只有通过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深入观察与思考生活、转变观念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在时代的挑战面前发挥自己的能力。其实,其他艺术门类也一样,比如电影,现在许多人都有了家庭DV,随手就能拍电影,但要拍出好电影还涉及到很多因素,因此并不代表拍电影变得容易了;再比如书法,毛笔随处可买,书法完全没有设备方面的壁垒,但要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就,显然并不简单。摄影的普及给时代增加了记录的可能,也使人们更加了解摄影艺术,而摄影家更要以身作则,遵守摄影艺术自身的价值观念,以切实提高表现时代生活的创作来推动摄影艺术的发展。(本报记者郑荣健根据采访整理)

    (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