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秦腔“吼”出秦人的豪情
http://www.cflac.org.cn    2008-03-25    作者:西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几年前到西安旅游,曾经专门寻过一回秦腔听。那份夹杂着黄沙味道的粗犷和野性着实让我一时难说爱上它,并在心头迸发出一句话:此生不再听它也罢!可有些事是料想不及的,2008年2月11日(农历戊子年初五),我因公来到西安易俗大剧院,目的就是要听秦腔——大型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这可是听不听不由得自家了,而且,还得认真听,认真看。

    我怀着一种难释的心来到了剧院门口,放目看到的是脚下逶迤铺展的巨型竹简,我的心不由地动了一下:时间未到,戏已启幕——这感觉似曾相识。那是几年前在北京人艺看小剧场话剧《霸王别姬》,一踏上大门内的红地毯,一串串质朴的脚印便把人直引进剧场。但此番大型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则来得更加彻底和到位:一个巨大的秦兵马俑高耸在屋顶之上,临街矗立的六组兵马俑雕塑,手执丝弦钟鼓,面对车水马龙组成乐阵,于是,未入剧场,便似有阵阵丝弦之声响起。脚下的竹简镌刻着秦腔的千年历史,扑面而来的是秦史文韵。进得剧场再瞧,《梦回长安》的舞台突破了传统平面舞台的格式,一层一层向高空延伸,中央舞台是一个五线谱的高音符号抽象而成,中空的地方是乐池。电子彩幕、大型LED屏等组成了《梦回长安》绚烂的背景。历史与现代在这里高度凝和,令人震撼。

    演出开始,首先由舞台深处发出一声力振天际的呐喊,琴瑟鼓乐随之鸣响……《兢兢黄帝》、《穆穆周礼》、《赫赫秦制》、《泱泱汉风》、《煌煌唐韵》、《锦绣长安》6个部分依次展开,对古老秦腔艺术大胆创新演绎而成的《梦回长安》集秦腔、交响、歌舞、舞美于一炉,代表了当今秦腔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准:仅获得国家戏曲最高奖——梅花奖的戏曲大家就有15位参加演出。90名乐手在青年指挥家彭家鹏精准到位的引领下,通过16个秦腔经典唱段,为观众们讲述了一段段动人的历史故事。

    《梦回长安》在保留戏剧传统的基础上,将传统音乐与现代交响乐和诗画的表现手法相融合,这个艺术交融点找得非常好,把握住了当代观众的观赏特点。演出不但运用了交响音乐、混声合唱、原汁原味的秦腔等各种演唱形式,还包括朗诵、戏曲、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元素。编钟是《穆穆周礼》主要的音乐符号;《秦皇征战》是全剧中唯一用纯交响乐演奏的部分,6分钟的小交响诗表现了秦皇横扫六合时的厮杀场景,铁兵铜刃、血光剑气、旌旗猎猎、战马嘶嘶以及对阵亡者的悼念和缅怀;《煌煌唐韵》管乐齐鸣,合奏音乐力求表现出唐代的豁达、开放和多元……。

    看完演出,心境与来时截然不同。《穆穆周礼》中的《黑虎坐台》让我们认识了秦腔的豪放和秦人的血性;《赫赫秦制》中的《孟姜女》,《煌煌唐韵》中的《王宝钏》等音调把观众感染得两眼泪汪汪;而《煌煌唐韵》中的《华清池畅想曲》,又音调优美、余音绕梁。我这才领略到秦腔艺术的博大精深。秦腔不仅仅是烈性和野性的撕扯吼叫,而是既有慷慨激昂的情绪,也有抒情婉转的旋律,悲愤处萧杀迸发,婉转处堪称极至柔媚,而内中无不盈贯着秦人的豪放和血性!我在想,是谁最初把秦腔“吼”出来的?这一“吼”字,将秦人的豪放洒脱概括得可谓淋漓尽致。

    举凡是艺术创作,往往都要经历足够的磨砺。而且也往往集中了多方面的优势力量,往往是集体的智慧方能结出硕果。据说,在演出前何红星总导演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但主创人员心里却是另一番心思。指挥彭家鹏更是为之洒下了不少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