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戏剧>资讯

“舞剧《秀水泱泱》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党史课”

时间:2021年09月2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0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由浙江嘉兴市委市政府支持、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浙江传媒学院共同打造,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担任艺术总监,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担纲编剧,中国歌剧舞剧院导演孔德辛任总导演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秀水泱泱》日前亮相国家大剧院后,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剧目创作部联合主办的“舞剧《秀水泱泱》北京首演专家研讨会”随即在京举行。祝东力、唐莹等主办方代表和冯双白、于平、郭磊、欧建平、刘玉琴、茅慧、陈曦、李修建、卿青、雍文昴、张延杰、董丽、刘春、刘晓真等专家学者,李达与王会悟孙女李典,以及该剧主创和主演代表与会,共同就该剧的主题立意、切入视角、舞蹈语汇、舞美设计等方面的成功探索,以及该剧在意象表达、群舞呈现、人物造型等方面的可提升空间展开深入研讨,以期进一步打磨作品、再上台阶。

    《秀水泱泱》触及了我们党为什么能启航,以及今天我们又该怎样保持航向和乘风破浪。 

  聚焦“红船卫士”王会悟,讲述这位南湖女儿为中共一大成功召开作出的杰出贡献,该剧选择从这一看似红船故事中并不占核心位置的人物和女性视角出发,并以“秀水泱泱”命名,以小见大、以柔克刚,让诸位专家颇为赞叹。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看来,“秀水”可象征女性、南国,象征党史源头的涓涓细流,“泱泱”则暗喻涓涓细流内涵深广,以女性外表柔弱却内心强大来表达厚重的精神力量。该剧作为建党百年献礼之作,以恢宏的艺术呈现致敬党、致敬时代,铸就了一部重要的党史题材作品。

  “对于建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创作,选择王会悟这个可能在百姓眼中默默无闻的角色,实际上不是重新书写历史,而是丰富了历史,这一历史承载的也是我们当下需要去铭记、去回味、去体验、去实践的伟大的‘红船精神’,这是这部剧更长远的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所所长李修建说。

  该剧艺术顾问、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认为,“秀水”的“秀”不仅与女性视角相关,“‘秀水泱泱’与嘉兴红船总让我想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命题。所以这部剧触及了我们党为什么能启航,以及今天我们又该怎样保持航向和乘风破浪。因此这个选材从剧本设计到理念,都与很多革命历史题材剧不一样,有独特的、可挖掘的、深厚的东西。”同时,冯双白希望该剧能进一步挖掘诸如“秀水”与“人民”的关联等更深层思想内涵,努力寻找和创造经典意象,让创作更上层楼。

    《秀水泱泱》让我们看到以王会悟为代表的进步青年在革命洪流中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超越。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于平指出,该剧的艺术表现可用三个“一”概括:场景转换一气呵成,这个“气”是时代风雨如晦、长夜如漆、红船如光之“气”;性格成长一脉贯穿,这个“脉”是王会悟向往革命、投身革命、信仰革命之“脉”;形象构成一语中的,这个“语”是舞剧艺术的本体之语,是“心理舞剧”的“心象”之语,还是舞蹈剧场理念中的“完形”之语。在这个意义上,该剧不仅塑造了一位见证建党的时代新女性,开讲了一堂形象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而且构建了一部守正创新的舞剧“攀峰”之作。于平也对该剧在“气”“脉”“语”的彰显上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刘玉琴坦言,作品的青春化叙事风格让人印象深刻,这一点也为戏剧舞台上围绕建党百年青春力量的展示提供一种新视角。“一百年前,风雨如晦,长夜漫漫之际,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用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一百年后,对红色题材、青春力量的投射和格外关注,契合了当代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观赏需求。而青春力量的勃发也给舞台提供了新看点。正像许多专家所说,一百年前无数青年不肯顺流而下,选择为国家民族坚守信仰,一百年后,他们的信仰依然在舞台上发着光,并且通过年轻生命的演绎将红色意趣解读得别具光彩。刘玉琴对剧中群舞更加清晰的意象性表达提出了希望。

  会议主持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负责人卿青表示,舞剧《秀水泱泱》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党史课。王会悟的生长年代有一个反帝反封建的大背景,有启蒙的主题、有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因此,也有了王会悟这样的进步青年寻找信仰、投身革命的个人命运。编导将这种时代大背景中进步思想对个人主体的感召呈现得颇为充分,也让我们看到以王会悟为代表的进步青年在革命洪流中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超越,获得了一种崇高感,这是该剧人物心理逻辑以及舞剧叙事逻辑能有效推进的保证。卿青也期待该剧能在“书”和“水”的意象处理上更巧妙,更能体现这意象背后的时代风云。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