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戏剧>资讯

濮存昕、班赞寻找“台词”的意义

时间:2018年01月1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初 一
0

濮存昕、班赞寻找“台词”的意义——

经典是座山 攀登须努力

   北京人艺重点打造的公益品牌——剧本朗读活动至今已举办八期。日前,濮存昕担任台词指导的《雷雨》第一幕与班赞担任台词指导的契诃夫短篇《美妙的结局》《我是怎样正式结婚的》一起登上北京人艺的舞台。程莉莎、徐岑子、张瀚生、罗熙、吴娱、王堃、闻博、李京旭八位青年演员参与其中,不仅从形式到内容都让人耳目一新,更是首次将中外两位名家的作品先后上演,既有各自的风格又相得益彰。 

  首先登场的《雷雨》第一幕,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北京人艺看家戏,而选择这部作品作为剧本朗读,濮存昕直言是源于自己的《雷雨》情结。“我曾经演过《雷雨》中的周萍,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再读《雷雨》发现又有新的解读和疑问,这就是经典作品。为什么让年轻人来读《雷雨》,来接触这样的经典?因为经典就像一座山,我们要知道的是,不止有一条路能上山。我们面对它,就会心生挑战,去寻找上山的路。”濮存昕认为在这条通往经典的路上,年轻人没有捷径可走,“不能坐缆车,要靠自己的努力往上爬。”

  之所以要与青年演员一起加入到剧本朗读的队伍中,濮存昕认为这种基本功的训练意义非凡,“戏曲演员、舞蹈演员都要练功,那我们话剧演员怎么练?我们练的就是这种台词的功夫。我认为,演戏是可以有人教的,但台词是自己练的。演员一张嘴,观众就知道深浅。”不仅在现场教青年演员朗读该剧的台词,濮存昕更是传递给青年演员一种重视台词的理念,“我们的台词有三个层次,第一要大声说话,这是剧场空间所决定的。第二要说清楚说懂,说出思想甚至是言外之意。第三就是要让台词在舞台上好听。”从吐字归音到唇齿配合,《雷雨》第一幕一方面是体现青年演员对于经典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台词功力的展示。

  而随后登场的契诃夫短篇《美妙的结局》《我是怎样正式结婚的》虽然题材与《雷雨》不同,但在气质衔接上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契诃夫这位作家的伟大就在于他虽然写尽了人性的灰暗,却不去批判,他站在悲悯和关怀的角度,去关照人,爱人。这也是他与曹禺的共同点。”班赞表示。

  而执导过第一期剧本朗读的班赞再度参与到剧本朗读之中,更是源自于他对这一形式的情有独钟。“剧本朗读要回归它的本质,突出朗读的形式。虽然形式简单,但就像美术中的速写和小品,简单几笔却能看出绘画者的功力。我觉得这其实很难,甚至比演出还难,演出是综合的,朗读就只能通过演员的声音去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班赞说。

  北京人艺的剧本朗读活动举办八期以来,一批青年演员回归戏剧本体,苦练自己台词基本功,与观众在小剧场里进行一次次全新的尝试。在此过程中,让大家看到好剧本、好演员,更形成了演员和观众一起创作的互动氛围。

   

剧本朗读现场 王雨晨 摄 

  

(编辑:王解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