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视>热点推荐

电视剧《启航》:新时代干部的启示录

时间:2019年02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志伟
0

电视剧《启航》剧照

  曾是全省排头兵的渤海市遭遇发展瓶颈:经济模式落后,官员观念保守,唯GDP论根深蒂固,一场彻底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今年1月9日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开年大剧,28集电视剧《启航》以渤海市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地展现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近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主办,中国电视艺委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电局承办的电视剧《启航》研评会在京举行,李准、王伟国、王一川等专家学者以及主创方代表围绕该剧进行了研讨、评论和对话。大家一致认为,《启航》在聚焦当下的同时不忘展望未来,将绿色经济、智慧城市的面貌展现给观众,将激励广大观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凝心聚力、共同奋斗,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认为,这是一部与改革发展同步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也是一部题材新颖、主题宏大的主旋律电视剧。“对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新发展理念在基层的实践进行了艺术化呈现,用一个城市的启航,书写国家在新时代的启航,是一部致力于拓展审美境界的优秀电视剧。”杨明品对电视剧《启航》给予充分肯定。“这是一部明显侧重于社会教育的电视剧,要给当前城市的发展做一个样板示范,同时也要给理想的建设者形象做一个样板示范。”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卢蓉分析说。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看后,觉得这部剧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一是篇幅短,只有28集,有内容则长,无内容则短,这种勇气值得提倡;二是内容新,虽然只有28集,但是有很多新鲜内容、新鲜思想的闪光点,譬如城市发展的智慧化模式、政府办公的智慧政务平台等。”

  “电视剧《启航》绘就了一幅关于渤海市改革开放的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画卷,是城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缩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评论认为,特别是这部电视剧塑造的改革实干家曾雁来的形象,在中国电视剧人物形象谱中极为少见,显得格外受人关注。曾雁来坚持改革的决心、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充分显示出党的干部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而作品也鲜明地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曾雁来的形象是一个全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既接地气又有几分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形象来自于既深耕现实主义土壤、又为浪漫主义精神所照亮,是新时代干部的启示录。”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范咏戈表示。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把《启航》定义为“新时代的一部执政教科书”。“唯有启动先进执政理念的发动机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这部剧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绩,又敢于触及深化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高小立说。

  “第一,《启航》坚持从生活的前沿取材,体现出严肃而务实的创作态度和美学追求。第二,该剧把城市建设新理念转化为生动的故事,使观众不得不对其智慧城市建设风貌留下难忘的印象和有力的启示。第三,这部剧展现出城市建设的立体风貌,挖掘了多方面的意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认为,电视剧《启航》是新型智慧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剧中的曾雁来等领导干部,都是科班出身,处于比较成熟的现代管理科层体制之内,面对的是科技创新……在这样的状态下,怎么处理?《启航》还是有特色的。”中国视协研究处主任赵彤觉得,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剧开始,中国电视剧创作应该进入2.0时代,“以前是回顾,只要提到改革开放,毕竟有40年,而这部剧是在此基础上往前瞻,包括智慧城市等。因此,献礼剧的创作也需要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湖南省视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盛伯骥注意到一个数据,公务员和管理人员的收看份额高达5%,“他们收看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是这部剧与其事业高度契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想。”盛伯骥认为,《启航》以其贴近现实的内容抓住了特定收视群体的心,并且多用实力派演员,不以“小鲜肉”“流量明星”取胜,既抵制了高片酬,又为影视界的人才合理使用和培养打开了健康之门。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