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视>热点推荐

电视剧《西京故事》:从农村到城市的风情画卷

时间:2019年01月2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吴月玲
0

电视剧《西京故事》海报

  电视剧《西京故事》改编自著名剧作家陈彦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也曾被改编成秦腔剧,是一部地地道道的讲述西安老老少少的故事。在日前举行的电视剧《西京故事》专家研讨会上,大家认为这部电视剧写出了西北人不屈服于命运、不甘心于平凡、努力去寻找人生新机会的精神,这也是对陕西文化特质的一种传承。

  在改编成电视剧后,这部作品的体量比戏剧辐射的面更广,从乡村到城市,从高校师生到社会上的公司、进城务工人员、诈骗团伙等,涵盖了相对广阔的社会空间,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现实。这样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最难处理的就是社会的痛点和人性的复杂,而《西京故事》在这两方面都有所发现和表现。

  一说到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就不可避免地会被打上家庭剧的印记,因为现实题材不可能让人物悬空、脱离各自的家庭,因而也容易陷入套路化的创作,让观众感觉千篇一律。文艺评论家李京盛认为,如何克服重复和单调,靠的就是剧作家发现生活的敏锐的艺术感知能力。剧中张国强和陈小艺饰演的罗天福和刘淑惠两位老夫妻就体现了与以往现实题材作品不同的新特点,“他们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还要背井离乡,从他们最熟悉的农村来到城市,必须靠自己的打拼来二次创业,他们这样的‘老漂一族’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变化。”李京盛说,“这种晚年生活环境的改变,带着点儿心酸和无奈,但是展现的是人物的励志精神。”他认为,这种老年的背井离乡和漂泊是一种社会的痛点。

  剧中,罗天福希望儿子复读一年,于是赶到西京交大想要阻止他报名。在报名处,他遇到了老同学——现为西京交大化学系主任的童大地。电视剧中还反复提及了他与童大地只因当初高考相差一分,造成两人际遇截然不同的往事。《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这一点特别触动人、震撼人,在农村和城市二元化的社会里面,就是两种命运、两种走向。“基于剪刀差发展起来的工业社会应该对做出巨大牺牲的农业社会进行经济、政策、道德层面的反哺,这些多层面的剧情延展,都给观众带来了思考,我们能在剧中看到很多社会问题。”

  罗天福的儿子罗甲成在西京大学上学期间为了挣钱,也为了让自己的父母不那么辛苦,并没有好好学习,而是把很多精力放到了校外:打游戏挣装备、炒股、搞传销、买理财,也掉进了一个个的坑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分析道,罗甲成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学生,也经不住一夜暴富的诱惑,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要给父母减少负担,挣了钱可以帮姐姐,同时不让那些富二代瞧不起自己,这揭示了年轻人把旧枷锁打破、有了施展的可能,但是“欲望之锁”从来就是双刃剑。李准说:“这部电视剧没有回避矛盾,它在行云流水中对这些矛盾的揭露是很尖锐的,例如罗天福两口子就是否在饼中加入添加剂产生过分歧等。”中国视协理论研究处主任赵彤说,罗甲成与《大江大河》的男主角宋运辉不一样,他是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农家子弟,是乡村“80后”的一员,从竞选班长谎称自己父亲是县长,到打游戏挣装备,再到被诱入传销团伙,直到涉及金融理财诈骗案,由于自身的起点低,他更迫切地想要致富,因此选取了“弯道超车”这条路。赵彤直言:“作品对罗甲成内心的开掘还很不足,但是从他不踏实而又得陇望蜀的种种作为中,一个农家子弟的独特形象还是塑造出来了。”

  就是在这种风情画卷的味道中,观众从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人物的真实。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孙泱说:“看罗天福的时候我会想这个人怎么这么轴、为什么这么轴?但是他的每一次坚守、每一个细节又在说服着我。作为观众我总是在想,‘这事你就让了吧’。张国强的表演,让我心悦诚服,觉得这个人物就该这么做。”《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说:“剧中所有的戏剧矛盾都那么自然,都是来自生活的小小波折,并不是大波大澜,没有相爱相杀,但剧情还是那么丝丝入扣、让人无法释怀。”罗天福与妻子在各种磨难面前都没有倒下,他们是穷则思变,相信勤奋能够致富,他们要为孩子作出榜样,李春利特别欣赏这样的代际关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则喜欢刘淑惠这个人物,他认为这位农村妇女最大的特点就是进城以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城市文明促使她自强自立自足,敢于同罗天福公平竞争,开了“罗夫人饼店”。“是改革开放的社会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刘淑惠,但她同时又保留了农村妇女质朴、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同时,大家也指出,这部电视剧枝蔓太多,导致用力平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精彩程度,罗天福和罗甲成从戏份上分不清谁是男一号,也导致很多戏应该展开却没有得以展开。

(编辑:王少杰)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