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文舞相融 德艺双馨——访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高杨

时间:2013年06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郭莉

高杨指导学生排练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中的排练,紧张而有序。高杨老师正用力地、富有节奏地喊着“一哒哒、二哒哒”,来回踱步在学生之间。她上下左右打量着每一位学生的舞蹈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柔美、是否具有韵律,不断地纠正着学生们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并不时地向学生们做以示范,师生们一个组合接着一个组合,一个环节接着另一个环节地训练着。

  下课铃响了,高杨擦着汗向我走来。她身材高挑、散发出优雅、自信、如水一般的气质,很亲切地说:“让您久等了,没办法,现在正加紧排练一支舞蹈,准备参加省里的舞蹈选拔大赛。”我们面对着窗外,依靠着栏杆,开始了对话。

  让学生把握舞蹈的灵魂

  ——感知与表现

  “高老师,据我了解,您从199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快17个年头。您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高杨微笑着凝思片刻:“个人的舞蹈修为和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我教的很多学生在业内业外都具有一定的成就,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在教学过程中,您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您想为学生构建怎样的舞蹈基础?”

  高杨说:“让我的学生不只是关注舞蹈的技术技巧,更要关注舞蹈的灵魂——感知与表现。”

  当谈到对舞蹈的理解时,高杨高兴地说:“舞蹈不仅是一门理论艺术,更是一门实践艺术。”她向我反复强调:“舞蹈艺术饱藏着丰富的人类文化,不同表现形式的舞蹈反应出人们多彩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甚至自然环境。它既不能单纯地模仿,也不能凭空地想象。所以,一位好的舞蹈者一定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在生活中不断提高舞蹈的表现力,用艺术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思考力以及创造力进行肢体语言再造,才能‘用心跳舞’、‘用智慧跳舞’,而不是用技巧跳舞。”

  “所以,我要求学生一定要积淀浓厚的文化基础和艺术涵养,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获得更高境界的舞蹈艺术成就。我的同事经常笑话我,说在我的世界里,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轻微的动作都蕴涵着莫大的创作灵感,潜藏着伟大的艺术影子。”

  我追问道:“在舞蹈教学中,韵律和风格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学、练、抠、磨,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有困难。您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在舞蹈课堂上反复地细抠、细磨一个动作,往往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我首先去启发学生认识学习舞蹈的特殊性和必要性,使学生知道具备相关的韵律与风格是跳好舞蹈的必要基础。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三点:首先是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实物,影视资料或故事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与舞蹈相关的背景知识;其次是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去想象舞蹈组合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最后是排练节目进行实践表演,进行实地采风,使学生直接面向观众,由此来检验她们的学习成果。”

  高杨认为舞蹈教育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潜力,开拓创新意识,提高智力技能素质,才能使舞蹈教学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培养的学生才能成为既有专业水准又有综合素质的全面的舞蹈人才。

  舞蹈创作

  永远要拒绝平庸

  追溯高杨的舞蹈艺术生涯,一路走来,步步脚印厚重,先是在营口市歌舞团勤学苦练多年,积累了深厚的舞蹈艺术表演功底,后进入沈阳音乐学院舞蹈系,学习舞蹈理论与教育。技艺与理论的结合,为高杨后来的舞蹈教育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高杨作为一位舞蹈艺术的执教者,多次带领学生在国内多个大赛上夺得大奖,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业内人士的好评。

  我追问:“您首先是一位舞蹈艺术家,然后才是教育者,您在舞蹈创作中始终绷着的弦是什么?或者说您的座右铭是什么?”高杨说:“我毕业的时候,老师送给我们班一句话:艺术家要拒绝平庸,眼光要有洞察力。多年来,我一直用这句话来鼓舞自己的教学与创作。”说完,高杨发出深刻而含蓄的笑声。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成功,更多要依托积极、正向的态度。高杨在艺术上的成功也不例外,在艺术的道路上,为创作出能集中反映现实和人民群众生活的优秀舞蹈,高杨经常参加采风活动寻找创作灵感,采集民族舞蹈形态。在准备参赛作品期间,不惜通宵凝想,就是为了呈现一幅完美的艺术画卷。她说:“我一直坚持不懈,拒绝平庸,努力追求舞蹈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的高度统一。”

  凭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高杨的多部舞蹈作品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大赛上荣获大奖。2012年,在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第十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上,《蝴蝶飞》从333个入围剧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原创教学剧目三等奖,并从近百个群舞中荣获群舞组一等奖。2012年9月,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东北地区电视舞蹈大赛中,由高杨执导的群舞《蝴蝶飞》、独舞《小小上装》从329个参赛作品中崭露头角,分别摘得金奖和铜奖。在第五届辽宁舞蹈荷花奖评奖中《蝴蝶飞》《小小上装》同时获作品奖金奖。她的作品《月梦》在辽宁省第七届青少年“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荣获教学剧目音乐创作二等奖。

  正是对舞蹈艺术的挚爱,高杨创作的舞蹈扎根生活,取材广泛,以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多次赢得国内舞蹈比赛大奖。在采访中,她经常向我强调:“细节里面有‘魔鬼’。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时间认真打磨出来的。除此之外,还必须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舞蹈的艺术感觉。”

  舞蹈教育

  不能脱离文化而独存

  除舞蹈作品得到广泛认可外,他的舞蹈教育水平也获得广泛认可。

  从2000年到2012年举办的四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高杨四次荣获国家级“园丁奖”,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一次、指导教师三等奖三次。

  在2004年举行的“全国首届声乐器乐舞蹈大赛”中,高杨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和“优秀园丁奖”,同年,在中国青少年艺术新人选拔大赛中荣获园丁奖。

  在2000年举办的辽宁省青少年舞蹈比赛中,高杨获得民间舞指导教师一等奖,古典舞指导教师一等奖。

  ……

  回顾高杨参赛的足迹,在国内大规模、高规格的赛事中获奖并非易事。据了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自198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是国内最高级别的青少年舞蹈比赛,也是文化艺术院校奖的重要奖项。评委会顾问和主席长期由中国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白淑湘、资华筠、赵汝蘅、吕艺生、李正一等老专家担任。在2009年举办的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参赛队伍达到113支,参赛选手多达4797人。另外,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近300名选手参赛。

  能在高手云集的各种大赛中屡次获奖,高杨成功的秘笈是什么?

  高杨表示,“没有秘笈,成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走出来的。我个人不喜欢欣赏自己的脚印,更多是在紧紧盯着前方。多年来,在舞蹈教育岗位上,我一直都在探索艺术实践和理论知识如何更好地结合。因为舞蹈教育不仅与舞蹈技艺的训练有关,还与深厚的文化艺术熏陶相连。只有将文化、理论与舞蹈完美结合,才能不断地提升舞蹈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打破只注重技术技巧和毫无生机的肢体造型,而忽略舞蹈所要传达的情感的教育模式。”

  最后,高杨总结了这些年自己的舞蹈教育生涯:“舞蹈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肢体动作传授,更多的是要激发学生对舞蹈的思考和创造。只有这样,中国的舞蹈事业才有更辉煌的未来。我在这条路上,正在前行,并将继续前行下去。”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