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新闻眼

多明戈改唱男中音魅力不减——观歌剧《纳布科》

时间:2013年06月0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徐尧

《纳布科》剧照

  朱塞佩·威尔第写作歌剧《纳布科》时年仅28岁,当时他对这份根据《圣经》故事改编而成的歌剧脚本并不看好,据说仅仅看了一眼就把它扔到了角落里,但是独具慧眼的斯卡拉剧院经理梅雷利却要求年轻的作曲家将之谱曲,并且三番五次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威尔第在半推半就之下创作的这出歌剧一经上演就受到如潮的好评,不仅使其日后的事业飞黄腾达,也帮助他奠定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以今天的欣赏角度来看,《纳布科》作为威尔第早期的作品仍未彻底摆脱前人的窠臼,但已经将这位年轻作曲家的才气展露无遗。

  坦诚地讲,国家大剧院日前上演的《纳布科》,对于观众来说一大半的吸引力源自饰演剧中主角纳布科的“歌剧之王”普拉西多·多明戈先生。这位已经在歌剧舞台上饰演了140多个不同角色的歌唱家此前却从来没有将其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带来中国,因而许多乐迷将这场演出视作真正了解多明戈先生歌唱艺术的全新开始。

  尽管已经72岁高龄,但是多明戈先生的表现仍然超出了笔者的预料。其实早在男高音时代甚至“三高”时代,他就经常因音域不够高而受诟病,年龄增长之后他的音域更是降低到了男中音领域,因此开始以演唱弄臣或纳布科等男中音角色为主。男高音歌唱家改唱男中音是有无法避免的技术缺陷的,因为两者在演唱方法以及声音质地上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多明戈之所以演唱男中音角色仍能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一方面是其演唱技巧本身就已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高度,即使降低音域仍不掩其美;另一方面,他在舞台上活灵活现的表演不仅能弥补其在声音上的不足,而且能将其它歌唱家的积极性带动起来,提升整场歌剧演出的水准,这才是“歌剧之王”真正的价值所在——当他在第二幕的结尾处唱出“我不再是国王,我就是神”的唱词时,这简直就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

  除了多明戈之外,听众不应当忽视的是其它几位中国歌唱家的优异表现,比如饰演纳布科两个女儿的孙秀苇与杨光,以及饰演伊斯梅尔的金郑健,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饰演犹太大祭司的男低音歌唱家李晓良,他演唱的第一段咏叹调(“在埃及的海滩上”)就赢得了满堂喝彩,此后在谢幕时也赢得了仅次于多明戈的掌声。在优秀的男低音数量极为稀少的今天,能诞生如李晓良这样优秀的歌唱家实在是观众的幸事。《纳布科》这出戏里对该角色的要求很高,而且在每一幕里都在情节和音乐上居于重要的位置,更是与巴比伦国王纳布科有多段精彩的对手戏。如果没有李晓良的精彩发挥,恐怕全剧的艺术水准就要打上折扣了。

  执导国家大剧院版《纳布科》的比利时导演德弗洛为观众奉献了一部视觉和戏剧性上都无懈可击的歌剧制作,其舞美不仅细节丰富,并且对剧情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并没有流于表面的华丽形式;导演在灯光和服装等环节上的处理也十分可圈可点;由于场景的变化较多,导演巧妙地用希伯来文《圣经》词句的投影来衔接换景时的空档,令观众在保持好奇的同时也得到剧情上的启发。

  担任指挥的尤金·科恩先生的表现却没有达到笔者的预期。这位曾经非常著名的声乐伴奏大师(他曾经为玛丽亚·卡拉斯等著名歌唱家担任钢琴伴奏)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以歌剧指挥的身份登台,但他明显与年轻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没有形成艺术上的默契,与歌唱家也缺少足够的呼应。不过科恩先生的表现是整场演出里为数不多的几点瑕疵之一,以多明戈为首的歌唱家阵容可谓星光灿烂,而在剧中戏份颇多的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也表现十分出色,著名的合唱段落《飞吧,让思想乘上金色的翅膀》被他们演唱得感人至深;再加上导演对全剧音乐性与戏剧性的妥善把握,使得此次《纳布科》成为国家大剧院有史以来制作的最成功的歌剧之一。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